及當他依靠自己的軍隊和他自己的時候,他的名氣互有不同,我們就能夠很容易地認識到這些軍隊之間的差別了。我們發現,當每個人都知道他是他的軍隊的完全的主人的時候,他的名聲總是愈來愈大,他受到人們的敬佩,是任何時候都比不上的。

雖然我不打算離開意大利最近發生的這些事例,但是我不想忽視我在上麵已經提到的那些人當中的一個——錫拉庫薩的耶羅內。正如我已經說過的,這個人被錫拉庫薩人推舉為軍隊的長官,他隨即發覺那些象我們意大利雇傭軍那樣組成的雇傭軍是無益的,並且覺得自己既不能夠保有他們又不能夠將他們解散,他不得不把他們全部斬殺。以後,他就率領自己的軍隊而不是外國的軍隊作戰。

現在我還想回顧一下舊約聖經裏麵有關這個問題的一個譬喻。大衛請求掃羅王讓自己同非利士人的挑戰者歌利亞戰鬥。於是掃羅為著使他壯膽,把自己的鎧甲給他佩戴,可是當大衛試了一下之後就立即謝絕了。他說,戴這個鎧甲就不能夠很好地發揮自己的力量,他寧願使用自己的投石器和自己的刀子同敵人周旋。總而言之,他人的鎧甲不是從你的身上落下來就是把你壓倒,或者把你束縛得緊緊的。

法國國王路易十一的父親查理七世由於自己的幸運和能力,把法國從英國人的統治之下解放出來。他認識到依靠自己的軍隊武裝自己的必要性,於是在他的王國裏製定了關於步兵和騎兵的規章製度。但是後來他的兒子路易國王廢除了本國的步兵,而開始招募瑞士士兵。正如我們現在能夠看見的,這種錯誤以及隨之而來的其他錯誤就是這個王國危難的原因。因為路易國王使瑞士兵享有盛名,於是使自己的士兵灰心喪氣,因為他已經把整個步兵廢除,同時他的騎兵又仰賴於外國軍隊,因為法國騎兵和瑞士兵協同作戰已成習慣。因此他們認為,如果沒有瑞士兵就不能夠戰勝。這樣一來,法國人就沒有能力對抗瑞士人,而且沒有瑞士人就不敢對抗別人。法國的軍隊於是成為混合的軍隊,一部分是雇傭軍,另一部分是本國的軍隊。這種軍隊整個地說來比單純是雇傭軍或者單純是外國援軍好得多。可是比全部是本國的軍隊畢竟差得遠了。上述的例子證實了這一點,因為如果查理七世的製度得到發展或者堅持下去,法蘭西王國將是不可戰勝的。可是人們沒有能夠慎思明辨,就開始從事某一件起先看來認為不錯的事情,而沒有能夠察覺其中的隱患,正如我在上麵談到的消耗熱病一樣。

因此,一個君主如果不能夠在他的國家裏看出滋生的憂患,他就不是真正英明的君主。而能夠有這種先見之明的人隻是少數。同時,人們如果研究一下羅馬帝國覆滅的頭一個原因,就會察覺,這是從雇傭哥特人當兵才開始的。因為羅馬帝國的勢力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衰微的,而以前曾經使羅馬帝國勃興的一切力量都轉移到哥特人那裏去了。

因此,我的結論是:任何一個君主國如果沒有自己的軍隊,它是不穩固的。反之,一個君主國在不利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實力帶著信心防衛自己,它就不得不完全依靠僥幸了。明智的人們常常提出這樣的意見和論斷:“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東西,莫過於不以自己的力量為基礎的權力的聲譽了”。

所謂自己的軍隊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屬民組成的軍隊。所謂其他一切軍隊就是雇傭軍或者援軍。如果你考慮一下我在上麵已經提到的四個人的辦法,並且觀察一下亞曆山大大帝之父菲利普以及許多共和國和君主怎樣整軍經武把自己組織起來,那麼很容易找到組織自己軍隊的辦法。而對於這種辦法我是完全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