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就是由於沒有遵守那些占有領土並且保持領土的人們所應當遵守的條件。這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而隻是理所當然和勢所必至的。關於這件事情,當瓦倫蒂諾(教皇亞曆山大六世之子,切薩雷·博爾賈在老百姓中的通稱)占領羅馬尼阿的時候,我在南特(Nante)曾經同羅阿諾樞機主教談及。他對我說:意大利人不懂得戰爭;我就回答他說,法國人不懂得政治,因為如果他們懂得政治的話,就不會讓教廷的勢力這樣擴大。經驗表明:教廷和西班牙在意大利的強大勢力是由法國造成的,而法國的崩潰是由它們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一條永遠沒錯或者罕有錯誤的一般規律:誰是促使他人強大的原因,誰就自取滅亡。因為這種強大是由於他用盡心機否則就是使用武力促成的,而那個變成強大的人對於這兩者都是猜疑的。

第04章、為什麼亞曆山大大帝所征服的大流士王國在亞曆山大死後沒有背叛其後繼者

有些人在考慮保有一個新獲得的國家而存在的困難時,可能會感到奇怪:為什麼亞曆山大大帝在幾年間變成了亞洲的主宰,而且在他還沒有完全征服亞洲的時候就死了,這樣一來,全國發生叛亂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了,可是亞曆山大的後繼者們卻繼續保住江山,而且除了由於他們自己的野心在他們當中出現困難之外,他們並沒有遭遇到其他困難。對此,我回答說:有史以來的君主國都是用兩種不同的方法統治的:一種是由一位君主以及一群臣仆統治——後者是承蒙君主的恩寵和欽許,作為大臣輔助君主統治王國;另一種是由君主和諸侯統治——後者擁有那種地位並不是由於君主的恩寵而是由於古老的世係得來的。這種諸侯擁有他們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臣民。這些臣民把諸侯奉為主子,而且對他們有著自然的愛戴。至於那些由一位君主及其臣仆統治的國家,對他們的君主就更加尊敬了,因為人們認為在全國隻有他是至尊無上的。如果他們服從其他任何人,他們隻是把此人看作是代理人和官員,對他並不特別愛戴。

在我們的時代裏,關於這兩種不同政體的例子就是土耳其皇帝和法蘭西國王。土耳其皇帝的君主國是由一位主子統治的,其餘的人都是他的臣仆。土耳其皇帝把他的王國劃分為若幹“州”,他派遣各種行政官員到那裏去,並且可以隨心所欲地調動或者撤換他們。但是法蘭西國王卻處在古來就有的一大群貴族當中,這些貴族又為他們的臣民所公認和愛戴,這些貴族又都擁有各自的特權。國王除非自己冒險行事,否則是不能夠剝奪這些特權的。因此,一個人如果考察這兩個國家,就會認識到要占領土耳其皇帝的國家是困難的,但是如果一旦予以征服,保有這個國家卻是很容易的。反之,事實證明:從某些方麵來說,占領法蘭西這個國家是比較容易的,而要保有它卻是困難的。

占領土耳其皇帝的王國之所以困難,其原因在於入侵者不可能由王國的王侯們招喚進來,也不能夠指望倚靠皇帝周圍的人們叛變使其謀劃獲得便利。這是基於上述的理由,因為他們全是君主的奴隸和奴才,要收買他們是很困難的;而且即使把他們收買了,也不能夠指望從他們那裏得到多大好處,因為他們不能夠牽著人民跟隨他們,其理由已如上述。因此,向土耳其進攻的人必須想到:他將會遇到一個團結一致的國家,他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叛亂。但是如果一旦征服了土耳其皇帝,並且把他打得一敗塗地以致不能夠重振旗鼓,那麼除了君主的家族之外便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了。而君主的家族被滅絕之後,由於其他的人們原來都沒有得到人民的信賴,因此再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了;而且因為征服者在自己取得勝利之前並不曾依靠他們,從而其後也不需要害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