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輯 人際關係學“學前班”
有一年,我們一家五口回加拿大,同朋友聊起保姆的事。加拿大人注重家庭生活,家裏的事情大都自己做,臨時幫忙帶孩子才會找個保姆babysitter,很少為了照顧小孩而聘請住家保姆。當聽到我分享保姆的事,他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我隻好自嘲這是“中國特色”。
同一屋簷下,如何和保姆相處是一門學問。如果孩子學會和保姆相處,實際上他們不正是在選讀“人際關係學”的“學前班”嗎?
當孩子投訴保姆時
第二個女兒出生後,我和太太決定請個保姆來幫忙。三年後我們又有了小兒子,三個孩子一個保姆忙不過來,於是我們又多請了一個保姆。她們倆一個負責買菜煮飯等家務事,一個負責照顧嬰兒的起居飲食。同保姆相處是一門學問。保姆來自農村,自然有很多的生活習慣與我們不同。身為雇主的我們要做許多溝通協調,站在孩子們的角度,他們對保姆的看法可能會簡單些,但不管怎樣,從第一個保姆進門開始,我們就要教育孩子:保姆雖然不是家庭成員,但也是一起生活的成員,要尊重她們的勞動付出,不要認為她們是傭人就看不起她們。即使保姆做的是分內事,例如煮飯、疊衣服等,我們也要謝謝她們。當然,我們也會告訴保姆,如果她們發現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要指出來,這是對孩子的愛護,至於孩子的學習、習慣等個人事則由我們父母去處理,她們有什麼意見可以向我們反映,但不必過分熱心地越俎代庖。
有一次我們和朋友一起外出聚會,小兒子跑來投訴說保姆不準他這樣,不準他那樣,還罵了他。看著他氣得滿臉通紅,朋友好心插嘴道:“不要緊的,你爸一會兒會罵她的,她隻是一個保姆。”我太太聽了馬上出聲製止,然後轉向孩子問:“是怎麼一回事呀?”她用平和的口吻引導孩子交代整件事的來龍去脈,受理孩子的投訴過程中她沒有加入自己太多的個人意見,隻是不斷問:“是這樣嗎?”“哦,你有沒有同她講清楚?”“後來又怎樣?”“你有沒有講,你聽到她罵你時的感受?”安慰了幾句,孩子似乎平息了,最後媽媽追問兒子:“這件事你要我們同阿姨講,還是你自己同她講?”孩子不出聲就走了。事後,我們也婉轉地同保姆溝通,讓她知道有些事情交給我們父母去處理會更好。
其實這隻是一件小事。孩子受了保姆的責備,被罵了幾句,他覺得受到委屈,要向父母告狀,想我們罵保姆報複一下,求得心中平衡。
但是當孩子向你投訴保姆時,你要小心處理。
父母都會有愛子之心,心痛自己的骨肉,護著自己的孩子,但當你轉身麵向保姆發難前最好先了解事情緣由,如果不是危害生命、有辱人格、身體受傷等,你最好做個聽眾,不要亂開“我等一下罵她”之類的承諾。絕對不能當麵教訓保姆,你如果一點都不尊重保姆,孩子就會以為保姆就是低人一等。簡單或粗暴的處理方法發展下去,孩子會在保姆麵前橫行霸道,十分放肆。即使孩子的投訴是合理的,我們也要了解整個事態,尋找機會與保姆溝通,隻要不是太嚴重的事故,就得讓她有改善的機會。
畢竟,你的孩子還要和保姆在同一屋簷下朝夕相處,相互尊重十分重要。
想深一層,如果孩子學會和保姆相處,實際上他不正是在選讀“人際關係學”的“學前班”嗎?
沒有保姆的日子
回中國這些年,我們先後請過好幾個保姆,珍姨是跟我們一起最久的一位了。她從小兒子出生開始就來到我們家,從照顧孩子的起居飲食到每天送接他上學放學,一幹就是10年多。2011年暑假兩個女兒回加拿大讀書,剩下我們三人,我們夫妻商量,待小兒子過了11歲生日,我們家不用保姆了。
沒有了保姆,我們首先想到孩子的感受,畢竟孩子與珍姨一起10年多,已經建立起一定的感情。各位,千萬不要忽略保姆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於是早在一年前,孩子10歲時,我們便開始吹風:“珍姨老了,要回鄉下了,你也要學習獨立了。從現在開始自己上學放學不用人接送,自己起床,自己收拾碗筷到廚房。你將由Boy變成Man,嚐試學習自己事情自己做啦。”
珍姨臨走前,我們全家和她一起去四海一家吃自助餐。我們當著孩子的麵,感謝她多年的辛勞,孩子同她一起合影留念。晚上回到家,我們同孩子商量:爸爸媽媽會給珍姨一筆錢作為我們的一點心意,你會不會有所表示?兒子讚同,十分大方地提出一個數字,要我們從他的利是錢中扣除。我們也用電話通知在加拿大讀書的女兒們,她們也樂意參與這個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