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輯 要事業還是要孩子?(2 / 3)

在事業還是孩子的選擇上,前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有句名言,“為一個人完全奉獻自己,勝過為拯救全世界而拚命”。如果說在十月懷胎生產孩子的事情上,做爸爸的無能為力,那麼在十多年養育孩子的事情上,做爸爸的就應該責無旁貸,和媽媽比賽一番。

轉眼間,我的大女兒已經讀大學了,二女兒也升十年級了,但小兒子還在讀小學五年級。我仍須努力呀!

兒子為《海歸博士的家庭教科書》畫封麵

花城出版社編輯要我讓小兒子承恩為我們的新作《海歸博士的家庭教科書》畫封麵。她們幾個編輯認為這本那麼“陽光”的家庭教育成長故事集,應該由孩子參與封麵設計。

讀五年級的小兒子受寵若驚地接受了這個任務。雖然美編將構思告訴了我,但這小子卻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和做法。

首先,他從書架上把我之前出版的《回中國創業》和《加拿大打工寶典》取下來,翻開看看兩本書中的插圖是怎麼畫“爸爸”形象的。然後,他又找出家庭相冊,瞧瞧媽媽的近照中的發型。最後,他將兩個姐姐之前的圖畫也搬出來參考。做完一番資料搜集、比較研究,他開始在草稿上分別勾畫爸爸媽媽和他們三姐弟的頭像,在白紙上下筆畫了起來。

承恩從小喜歡畫畫,可能受兩個姐姐的影響,曾經吵過要跟老師學畫畫,不過我和太太覺得他喜歡看書,過於文靜,讓他先學打乒乓球。不過,如果他真的再堅持學畫畫,我會考慮一下。從這些年我收藏的他亂寫亂畫的東西來看,他似乎還有些學畫畫的潛質。

承恩先用鉛筆畫,定稿了,他再用油性筆勾邊,加粗線條的輪廓。遞給我之前,他似乎覺得美中不足,問我可否寫些字,我點頭,還以為他要簽名寫上日期之類,卻發現他在圖麵上屋頂空白處加了四個字“幸福的家”。從他畫的畫麵中可見,全家福——爸媽在後三個孩子在前,屋子裏充滿笑聲,馨香的愛從屋裏飄出來,幸福的家真是畫得再恰當不過了。想不到一個隻有11歲的孩子也有這樣的歸屬和認同,我感到很溫暖。

當晚我將畫稿傳了給編輯,次日一早收到致謝的回複。

我明白編輯們的用心,一本書的封麵是一扇窗口,分量相當重要,但她們決定由小孩子去打造這扇窗口,而不用大人去畫,是看中孩子畫中的童真,這一點大人是無法模仿的。

[不一樣的爸爸]

生兒難,育兒更難

創業難,守業更難,我是企業家,深明這句話的內涵。

生產嬰兒如創業,養育孩子如守業,作為三個孩子的爸爸,我更知道,培育孩子長大成才,其挑戰遠超過做生意和經營企業。

對於父母而言,“創造”一個生命容易,還是“養育”一個生命容易呢?做過父母的人都會說前者較容易,要生一個孩子製造一個生命,隻要性交就可以了,而且這是件有樂趣的事,但當這個嬰兒哇哇來到這個世界,如何養,如何育,挑戰就來了,作為一家之主的爸爸,除了尋找安全的食品,供應足夠的營養讓孩子健康成長,還要肯花時間、肯花心思,按孩子成長階段,用真善美的道理去喂養孩子的心靈。生命是由肉體和心靈構成的,人與動物不同,既要喂飽肉體需要,也要灌溉道理滿足心靈的渴求。

創業的人都會有一份熱情和幹一番事業的衝動,但守業階段,人可能不思進取,安於現狀,於是出現“富不過三代”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