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塵封的高考記憶(2 / 3)

我手頭有一份檔案,這個檔案是1978年一份關於教育部召開的發展高等教育情況的簡報,大家可以看到當時的情況是多麼嚴峻,我們的國家麵臨著多麼尖銳的情況,多麼巨大的困難。它說:(張磊)

高教事業同國民經濟的發展嚴重不相適應。

現在美國、蘇聯、日本、英國、法國、西德、印度的大學生數都比我們多。據統計,每萬人口中的大學生,美國為456人,蘇聯為187人,日本為185人,西德為117人,羅馬尼亞為69人,印度為37人,而我國隻有6.8人。

麵對如此大的差距,有識之士提出,當務之急就是恢複高考。1977年7月16日,鄧小平正式複出。1977年8月4日,複出不久的鄧小平即組織召開了科學教育工作座談會,會上,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第一個提出了希望恢複高考的想法,並且立刻得到了鄧小平的認可與支持。

在這個座談會上,大家的話題逐漸轉移到對高等教育戰線17年(1949—1966年)的估計啊,特別是當時正好是8月份啊,就是關於高等學校招生的問題的討論。誰也沒有想到小平同誌當機立斷,小平同誌馬上就表態說,那今年就這麼辦。(查全性)

據說,鄧小平當時立刻詢問在座的教育部負責人,今年大學招生的文件下發了沒有?教育部負責人說:已經下發了,今年來不及了,明年再說吧。鄧小平非常幹脆地說,全部收回,另外重新起草一個恢複大學招生考試的文件發下去。鄧小平的話,擲地有聲,一言九鼎,頃刻間扭轉乾坤。

於是,1977年8月13日,教育部召開了高等教育招生工作會議。在鄧小平的主持下,中央作出了關係到國家教育發展方向的重大決策,即恢複高考。來自廣州中山大學的一名老師不僅參加了這次重要會議,還意外地第一個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國即將恢複高考的消息,這位普普通通的老師就是朱朝新。

我是1977年秋天受學校的委托,就是中山大學的委托,參加了當時教育部召開的全國統一的高校招生工作會議。這個會議很重要,因為是已經中斷了十一年的高校招生之後,第一次召開這樣的會議。(朱朝新)

讓朱朝新自己也沒有想到的是,一家日本媒體采訪了他,使他成為第一個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國即將恢複高考消息的人。

日本人對這個事反應非常快,我從北京開會回來之後,正在忙著我們學校的一些招生的準備工作,以及開學的準備工作的時候,日本《讀賣新聞》派了兩個記者專門從香港進了廣州來采訪我。我也給他們記者講,我們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之後,當天就是10月17日,到了10月18日,日本的《讀賣新聞》以頭版頭條登出什麼呢?這個題目它是這樣講的:《中國開始實行統一的考試製度》。那麼這篇報道就是全國第一次披露了招生的消息。這個消息一登出來之後,10月19日香港的報紙就登了,10月20日咱們中國的《參考消息》,也就是內部的消息也登了。好了,這麼一登,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朱朝新)

日本《讀賣新聞》的消息發布之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美聯社、路透社等境外媒體大量轉載報道。1977年10月21日,新華社也對即將恢複高考的消息發布了通稿,眾多的境外媒體從我國即將舉行統一考試的消息中,感覺到了中國即將變革的氣息,而對於眾多被耽誤的一代人來說,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我本來那個時候非常忙,因為剛剛開完會回來,非常非常多的準備工作,但是我前後10天一共收了一千多封信。有一個高中應屆的畢業生,他給我講,他說:哎呀,我從初中開始就一直想讀書,想讀完高中就讀大學,但是我知道是沒有大學好讀的,那麼我又沒法,即使有一些大學我也不一定有機會,現在好了,這個機會果然來了。我實在是太感動了,他說看了這個報道之後,都掉眼淚了,這是一個應屆的高中畢業生。那麼還有一個就是老三屆的,從他那個信上就可以看出來,他說他年紀比較大,等了很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複習,好想念大學,但是一直沒有機會,現在終於等到這個機會了。最後一句話我很感動,他說他終於等到一個報國有門的好機會了,因為我們中斷了11屆的高考,這麼一大段的文化教育事業終於恢複了。(朱朝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