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下)(3 / 3)

針對蔣介石的求和聲明所引起的一片混亂,第二兵團少將參謀長李漢萍草擬了“十殺令”, 內容包括“造謠惑眾拿獲有據者殺”、“不服從命令通敵偷越我軍警戒線者殺”、“縱火鳴槍擾亂軍心者殺”等等,呈請總部頒布執行。

李漢萍是杜聿明班底中的親信人物,他從抗戰時期的遠征軍就跟隨杜聿明。因此文強相信“十殺令”不僅是邱清泉而且是杜聿明授意起草的。

這個殺氣騰騰的命令,經文強略作修改後,叫人分別用白布寫成碗大的字,蓋上總部的關防大印,懸掛在空投場四周。

1月3日,南京派飛機空投了一大包空中照相放大軍用地圖,圖上可清晰地看出包圍圈內外兩軍對壘的縱深防禦工事,以及交織的戰壕和縱橫的鄉村小道。除總部留下一份,其餘分發各軍備用。

奇怪的是,分給第十三兵團的三份中,竟有一份不翼而飛。李彌懷疑有中共內線活動,請文強不要聲張。文強沒表明態度,也未向杜聿明報告,任其不了了之。

這天,蔣介石又致電正在“胡思亂想,無法自解”的杜聿明,告訴他照第三案(即杜聿明認為必敗的下策)執行,將於5日起空投足三日糧彈,實行突圍。

杜聿明想要蔣介石讓他與解放軍和談的希望徹底破滅了。

1月5日,國民黨空軍開始大量空投糧彈。剛開始空投,蔣介石就來電要求趕快照令突圍。但杜聿明拖著,想再看看形勢,去電申訴“糧彈未足”,兵士無力。蔣介石隻好答應再投三日。

南京飛來的一架運輸機,機身出了故障,迫降在空投場上,檢查修理。此事驚動了解放軍,引來一陣排炮轟擊。

炮彈掠空而過,杜聿明緊張起來,以為共軍乘機發動總攻。不料十分鍾後,又恢複了平靜。直到運輸機修複飛走,杜聿明才放下心來。

1月6日淩晨,解放軍陣地發射了幾發炮彈,第二兵團所轄第七十軍中將軍長高吉人正站在地祖廟九十六師師部掩蔽地外,受了重傷。總部一麵下令提升高吉人為兵團副司令以資嘉獎,一麵給南京拍去電報要求救治。

南京派來一架練習機,準備把高吉人空運南京醫療。郭一予曾在航空學校受過訓練,自告奮勇要護送高吉人去南京。但旁人都暗中議論,說他是想趁機逃離包圍圈。

不料,正當飛機的發動機嗡嗡響起時,總部的一位上校科長不知為啥慌慌張張從飛機旁跑過,竟被機身的螺旋槳一攪,飛到空中,人沒有死,一隻右臂卻被打斷了,疼得在地上滾來滾去。飛機螺旋槳也損壞了,已無法起飛。

於是隻好把高吉人抬回掩蔽地,又加上一位受傷的科長。郭一予也飛不走了,唯有大呼倒黴。

至於那位練習機上獨一無二的駕駛員,也飛不回南京了。文強聽說他是位華僑,抗日戰爭年代回國從軍的,還準備本周內在南京結婚呢,哪裏料到竟出此不幸。

——以後文強在益都的俘虜群中還看到他在練習跑步,有人笑他是由飛將軍變成了陸地戰俘。

潰敗中的臨危受命

這天下午4時許,解放軍發動了強大的攻勢,一時陣地上硝煙彌漫,萬炮齊鳴。

看來,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陣地情況了若指掌,集中火力,猛轟李彌兵團防地上的薄弱環節,一舉便突破了。

李彌打來電話,驚呼求援,杜聿明拿著電話,側眼望著邱清泉,邱清泉則冷冷地站在一旁,不言不語。杜聿明無以為應,隻好放下電話。

李彌兵團隻好勉強支持。7日晚,該兵團部所在地青龍集陣地被突破。不到一天一夜,李彌兵團已潰不成軍。

8日夜間,李彌悄悄逃到杜聿明的總部掩蔽地來,抱頭大哭。

李彌兵團的中將副司令官陳彬,不知從哪裏多次打來電話,打聽李彌的下落。他帶著哭腔對文強說:

“我們全兵團已經潰散,我身為副司令,已成喪家之犬。如果論戰敗之罪,我願立即背上行李向總座請罪受懲。”

文強知道沒有隱瞞的必要,便直接告訴他,李彌現在總部。並說:

“你也不必來總部,我看你還是在前沿收容潰兵,能收多少收多少;收容下來就編入第二兵團協同作戰。你可以先和老邱取得聯係,我也去電話為你關照。”

陳彬聽了,在電話機裏哀歎了一聲說:

文強戰地日記手跡

“你的好意我明白。我把實情告訴你吧,我一兵一卒也收容不了。我不去總部可以,你也不必把我的行蹤告訴老邱。”

文強很同情陳彬的處境,便答應了。

9日拂曉,解放軍在占領一些陣地後,縮小了包圍圈。

下午3時左右,杜聿明下令總部隨著第二兵團部向陳莊第五軍靠攏。他手持拐杖,步行出發。口頭上宣布的是遷移,實際上已變成了逃跑,到處是人山人海,亂作一團。

總部靠攏第五軍後,杜聿明任命文強代參謀長,總部人員及戰車等直屬部隊在陳莊以西集結,都歸文強指揮。

這是文強一生中的又一次臨危受命。

不過,這是他最無所作為,也最無意義的一次臨危受命。

但是文強就是文強,他仍然以在任何情況下都認真執著的精神看待這次任命。

為了防彈,他選了一條冰窟似的壕溝,權作辦公之地,迅速把總部臨時辦公的攤子擺開,下令各處室主管不得擅離職守。

隨後,他便帶著李劍虹、馮石如溜到第五軍軍長熊笑三的一座大掩蔽地裏。

杜聿明、邱清泉在這裏對坐無語,雙眉緊皺的熊笑三站在電話機旁守候。杜聿明看見文強,便問:

“總部臨時辦公的攤子,安排好了沒有?”

文強竭力以鎮定的口吻說:

“安排好了。”

杜聿明又問:

“通訊營長是不是跟隨著你?總部的電話安上了沒有?”

“都一一辦了。現在就等下達突圍命令了。”

杜聿明默默地點點頭。

文強又試探著說:

“我看總座就在這裏的軍部掩護下,與清泉兄一道,更容易貫徹命令,我去守總部,有不能解決的事情,隨時在電話裏向總座請示。”

杜聿明聽完他的話,先看看手表,抬頭望著他,帶著感激的語調說:

“好,就這樣辦,辛苦你們了!”

文強回到壕溝中的總部,立即接到第七十軍副軍長鄧春林打來的電話。他報告說,他們的防線經過兩天一夜的抵抗,傷亡慘重,又無增援,眼看就被突破,不知該怎麼辦。又說:

“我們軍部已移駐原來的總部,現在就是使用總部的電話。”

文強隻好嘉勉他說:

“總司令已保你為代軍長,要全力以赴和共軍周旋,要頂住可能被突破的環節。總司令尚未下令突圍,千萬不要貽誤軍機。請你不要守在掩蔽地內,要親臨戰地,以免影響士氣……”

電話掛斷後,文強看看表已經是晚7時多了。

文強將第七十軍情況向杜聿明報告完畢,他同意文強的處置。接著,幾架電話機的鈴都在響,都在喊“支持不住啦”。特別是那些裝甲兵團,在空投場上亂竄亂闖,也來電話說“頂不住啦”。戰車沒有後方,沒有步兵掩護,白白地挨炮彈。

文強急得滿頭大汗,杜聿明嚴厲地說:

“立即調總部特務營,由營長杜寶惠率領,衝上去掩護戰車,配合行動,如不達成任務,提頭來見我!”

文強暗想,杜寶惠是杜聿明的一家人,他竟下這樣可怕的命令,看來他是要拚命了。此時,防線之內紛紛擾擾,非戰鬥人員到處亂竄,滿地都是丟棄的行李、被擊斃的屍首,文強暗自歎息:這哪裏像有計劃的突圍!

將軍做了小戰士的俘虜

杜聿明到陳莊後,解放軍的炮彈跟蹤而至,開始集中火力轟擊邱清泉第二兵團陣地。情況更加危急。

杜聿明預定10日上午在空軍投擲毒氣彈掩護下突圍,但已經驚慌失措的李彌、邱清泉等指揮官均認為白天突圍毫無希望,堅決要求連夜突圍。

爭吵到夜裏10點左右,邱清泉部下第五軍軍長熊笑三竟指使該部官兵亂放槍,對杜聿明謊稱是共軍已打到司令部來了,邱清泉趁機威脅必須當晚突圍。

杜聿明看到這種情況,氣得出了一身汗,心裏直跳,差不多要昏過去了,最後不得不勉強下達總突圍的命令。

這時,解放軍炮火從四麵八方向第五軍軍部猛烈轟擊,包圍圈裏到處是槍炮聲和火光。

文強奉令率領李劍虹、簡潔、馮石如、鄧錫洸等趕到第五軍軍部掩蔽地時,已不見杜聿明人影。經過一陣狂喊尋找,才知道他已和邱清泉一道往西撤走了。

人們大感失望,紛紛作鳥獸散。鄧錫洸年輕有力,縱身翻過一道高牆,消失在夜色中。

機要室秘書馮石如,手提一隻公文大皮包,焦急地問文強如何處理皮包裏的機要文件。文強叫他立即焚毀或撕毀。

霎時間,撕碎的白紙條、白紙片,迎風飄散,有如清明節墳墓上飛散的紙錢。

第二處處長李劍虹和政工處長簡潔都是杜聿明親手提拔的親信,他們平時也很尊重文強。這時,李劍虹出人意料地低聲對文強說:

“參座,事已至此,徒死無益!我們雖不投降,也要想個脫身之計。”

說完,他從口袋裏掏出一把《中國人民解放軍優待俘虜放行證》,挑了兩張遞給文強。

文強先是大吃一驚,繼而感到這是極大的“恥辱”。他處於高度緊張狀態的心中一沉,頓時起了殺機……

但好在他還沒有完全喪失理智,一轉念間,想到李劍虹也是出自對他的愛護,何況兵不厭詐,能借這些《放行證》混出包圍圈又有何不可?

文強正要追問李劍虹這些《證》來自何處,忽然炮聲隆隆,向他們這方密集射來。李劍虹看文強尚在猶豫,便和簡潔等人一起混在亂竄的潰兵中,不知去向了。

半夜過後,包圍圈內亂作一團。在靠近第五軍軍部的一座土地廟內,突然燃起衝天的熊熊大火,成了解放軍炮兵密集轟射的大目標。第五軍炮車上的炸彈被射中了,爆炸之聲驚天動地。

爆炸聲剛剛減弱,文強便聽到遠遠傳來特務營長杜寶惠呼喚“總座”的聲音,那已經變了調的聲音顯得異常淒厲,不忍卒聽。文強理解杜寶惠的心情:他沒有親自保衛杜聿明突圍,深感失職……

這時,文強已來到一條小河溝旁。他清查身邊隨行的主管人員,已一個也不見了,隻剩下參謀、衛士十來個人。

一個衛士建議說,突出已不可能,如果硬闖,一定死於亂槍之下,不如暫時在小河溝旁呆著,等待天亮再說。

文強認為他說的合理,便要大家靠在河邊不動。後來,有人發現河岸有一處石洞,足可容下他們藏身,他們便都鑽了進去,至少可以躲避流彈了。

一產生安全感,文強立即感到全身疲勞。有的士兵已昏昏入睡,有的在眯眼打盹。

文強此時念念不忘的是杜聿明是否已經脫險。他想,杜聿明是跟王牌第五軍一起的,也許能像胡璉在雙堆集突圍一樣,僥幸逃出重圍吧?至於自己,可以說是毫無希望了。

他幾次想舉槍自殺,但他的一支三號左輪手槍,已在一天深夜裏被一個愛護他的衛士防止他自殺而收走了。他又想到妻兒漂泊海外,誰人照顧?也許天無絕人之路,還是耐心等待吧……

轉眼天已破曉,槍炮聲逐漸稀疏下來。

他們出了洞口,猶見南京飛來的運輸機在盲目地空投糧彈。文強心想,可見突圍這一“保密計劃”,保密得連南京的聯勤總部都不知曉,可笑之至!還有轟炸機群,也向空投場傾瀉炸彈,卸掉重載,算是完成了“陸空聯合作戰”任務,飛回南京“報功”去了。其實,他們隻是把地麵多炸出一些大坑而已。

天已大亮,上空彌漫的硝煙,與嵐光朝霧攪和在一起,一片混沌.

文強深知茫茫前途即將開始了。他索性帶著隨身的十來個人從河邊走到一處沙灘上,吸一吸新鮮的空氣,也借機看看有無逃脫之路。

文強正在河邊胡思亂想之際,突然發現有三四個解放軍戰士,正端著步槍向他們衝過來,口裏高喊著:

杜聿明被俘

邱清泉被擊斃

“交槍不殺!”

文強身邊的衛士立即臥倒,舉起卡賓槍向解放軍瞄準。文強心頭一驚,知道隻要卡賓槍一響,立刻就會有大隊解放軍衝來,那時他們即使把這幾個解放軍打死,也是一個都別想活了。於是他大吼了一聲:

“不準開槍!”

衛士們才沒有動手。

這幾個解放軍跑近了,文強才看清都隻是十四五歲的小戰士,比他當年以共產黨員身份參加北伐戰爭時還年輕……

小戰士們衝到他們麵前,伸手就要收繳武器。一個衛士不肯交槍,小戰士就天真地和他爭奪、扭打起來。其他的小戰士在一旁不斷地喊著:

“交槍不殺!我們人民解放軍說話是算數的!”

“優待俘虜!放下槍就是向人民投降!”

“弟兄們不要再替蔣介石賣命了!”

文強暗自佩服這些小戰士的勇敢與執著。

已經沒有抵抗的必要。參謀人員自動把手槍交了出來,放在沙灘上。衛士們也按照文強的指示,放下了卡賓槍。這些解放軍小戰士爭著上來收繳武器,有個小戰士竟背了三枝卡賓槍。

淮海戰役於1949年1月10日結束。國民黨軍被殲滅精銳部隊5個兵團22個軍(計56個師,其中四個半師起義),共555000餘人。國民黨高級將領在此役中陣亡、被俘、投誠或起義的,共計160餘人,其中被俘者52人。

杜聿明這天也跟文強一樣在突圍中被俘。

邱清泉被擊斃。

李彌等少數人化裝逃脫……

文強波瀾起伏、九死一生的傳奇一生,至此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新階段——作為被俘的國民黨“高級戰犯”,在中國共產黨的監獄中度過了長達26年的時光。

直到1975年獲得特赦,文強才開始了他共和國公民的新生活。他先後被安排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和政協全國委員會第六、第七屆委員;又擔任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監察委員、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等職。他又以不減當年的旺盛精力和滿腔熱情,為祖國和平統一和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新的貢獻。直到2001年10月22日在北京逝世,終年94歲。

10月31日,全國政協辦公廳“文強同誌治喪辦公室”印發了《文強同誌生平》。當天上午,黃埔軍校同學會領導和機關全體工作人員,與中央和國家機關等部門代表,及在京部分黃埔同學和親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向文強遺體告別。《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團結報》等同時刊登了新華社11月1日電訊稿《文強同誌逝世》,其中盛讚:“在病重期間,文強同誌還在關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熱情期盼祖國早日統一,並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

1990—2000年1月初稿

2000年6月26日改定

2003年8—10月再修訂

2008年2—3月再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