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的“老大哥”,曾率部參加過長城抗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並在桂南會戰中因昆侖關大捷而聞名於世。抗戰勝利後,他又按照蔣介石的部署,幹淨利落地解除了地方軍閥龍雲在雲南的統治。
本來東北保安司令長官已發表由關麟征擔任,但是龍雲被武力解除在雲南的統治並“保護”到重慶後,逢人便罵杜聿明,表示歡迎關麟征去雲南。蔣介石為安撫人心,就玩了一個花樣,將杜聿明撤職,發表關麟征為雲南警備總司令,但隨即又發表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長官。
文強對杜聿明的果敢作風早有耳聞,此時看到他在病榻上虛弱的樣子,很難想象他在指揮作戰中的形象。
杜聿明給他談了一些東北的情況。杜聿明的參謀長趙家驤談得更詳細一些,而且給了文強一份國民黨軍與中共軍隊間的“敵我態勢圖”,講解了國軍的主要戰略意圖。
文強與杜聿明第二次見麵時,杜聿明告訴文強,他即將遵醫囑赴北平做手術,但對外須保守機密,以免影響軍心。
由於戴笠在北平時與文強談過,打算在杜聿明主持的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設立一個督察處,並擬定派程克樣作處長。文強向杜聿明談到了戴笠的這個意見。杜聿明當即表示說:
“雨農派誰來都行。以前派來的荊有章,人倒是精幹的,作風太亂一點。聽說他還在到處收編隊伍,鬧得地方上很亂。最近東北地區,到處都有招兵買馬、趁火打劫的。自封的司令、指揮,多如牛毛。我正在下令取締懲辦之中。”
文強在錦州逗留了不到一星期,便取道山海關乘車返回北平。
這時,戴笠已回重慶參加了蔣介石主持的最高情報會議,過完春節,經青島第二次來到北平。
文強將等候他來平期間與東北行營人員的接觸及到錦州見杜聿明的情形作了彙報。戴笠很滿意地說:
“有了光亭打出天下,不但我們的事好辦了,行營也不愁無立足之地了。政學係都是一些書生,哪裏懂得槍杆子的奧妙。既然有了比較好的環境,你也不必留平,決定請你專負東北的全責,統一規劃辦理。程克祥尚在考查中,無去東北的必要。行營、長官部配屬的機構,為了統一事權,也全由你負責。”
戴笠並約定次日晚間邀文強與陳旭東在什錦花園共餐,詳談去東北的注意事項。
次日晚上共餐時,戴笠對文強與陳旭東先談了工作安排方麵的事。他指定文強為軍統局東北辦事處處長,陳旭東為副處長,公開掩護名稱,仿北平行營例,設立一個東北行營督察處。在杜聿明主持的東北保安司令部之內,同樣設立一個督察處,處長由文強兼,但陳旭東不必兼長官部督察處副處長。
因考慮到原東北軍張學良舊部中科處級幹部在勝利後榮歸故裏時大都升遷到了省主席、市長或司令的地位,而讓陳旭東屈居副職,怕他會不高興,戴笠還親熱地稱呼著陳旭東的別號“昶新”,特別解釋說:
“因為東北情況複雜,借重之處正多,要多多協助建立和開展本局在東北的工作,發揮當年在張漢卿將軍身邊作情報科長時的建樹,為東北父老鄉親造福。我知道,這對昶新兄來說,是委屈了一些,但這是一個過渡,將來是不愁在東北沒有地位的,如果張漢卿出山,蔣主席還要大大的借重。”
陳旭東聽了哈哈大笑,似乎受寵若驚的樣子。
其實,文強和戴笠都不知道,陳旭東一直是在為營救張學良動著腦筋,他是因戴笠這番話使他看到張學良獲釋有望才這樣高興的。
戴笠還決定,在東北所轄遼寧、遼北、安東、吉林、黑龍江、鬆江、嫩江、合江、興安九省再加上熱河共十省設立情報機構,先成立南滿、北滿及承德三個情報站。這樣,東北辦事處就成了當時軍統局外勤單位中最龐大的一個機構。他無限感慨地說:
“收複東北這塊新天地,本來是一件大喜事,惱火的是控製在蘇聯之手,要從虎口裏奪肥肉,預料是一件難事。熊天翼(熊式輝)先生天真可笑,他想以政治外交手段把東北接收過來,事實上等於做夢。杜光亭老大哥有膽識,硬打出關,勢如破竹,錦州底定,證明政治外交沒有武力做後盾,老毛子什麼也不會買賬的。”
他對文強與陳旭東一再叮囑:
“一定要精研熟讀與蘇俄簽訂的十年友好條約,全力協助光亭大哥順利地接收東北。”
戴笠還對他們列舉了接收東北的有利條件。他認為:
第一,東北在俄國垂涎之下,尤其是中蘇之間十年友好條約的簽訂,已形成了“巴爾幹半島第二”,是世界火藥庫,是國際間必爭之地,美國決不會袖手旁觀,讓東北這塊肥肉被“老毛子”獨吞。以往是日俄之爭,現在是國際諸強之爭。第三次世界大戰有可能因爭奪東北的寶藏資源而打起來。美國第七艦隊擺在青島,與旅順港蘇俄艦隊一水之隔,使蘇軍不敢輕舉妄動。美國海軍陸戰隊自秦皇島登陸以後,迫使蘇軍自張家口、居庸關縮回庫倫。可見蘇聯對美國是有所顧慮的;
第二,戴笠自認為與張學良的私交甚厚,張學良手下的幕僚多數都與他合作無間,“昶新兄就是其中要員之一”。現在張學良的部屬榮歸故裏,是合作的好機會,“要共同為漢卿出山創造條件”;
第三,已由交通部長調為東北行營經濟委員會主任委員的張嘉璈,是戴笠的拜把兄弟,經費方麵不愁得不到支援。在東北有困難時,可去找他;
第四,熊式輝是政學係中有名的智囊,對軍統局一向不錯。
說到熊式輝時,戴笠補充說:
“此人好抓權,過於精明,你們對他‘隻能做婆婆,不能做媳婦’的脾氣要摸透。他是一位無兵的上將,打天下還得靠黃埔學生,一定要注意搞好熊、杜之間的關係。”
飯後,戴笠將文強和陳旭東引進他的內會客室,取出一個小日記本,慢吞吞地瞧著那個本子,一項一項地指示他們去東北的主要任務:
在東北地區迅速有計劃地建立起軍統局組織,本中央政策,集中優秀人才到東北工作,以期早日完成接收任務;好好研究中蘇條約的內容,小心謹慎地對付俄國人;專靠後方調去的北方幹部不夠用,且不熟悉東北情形,須就地取材,吸收當地優秀人才參加工作;注意考察和搜集日本人統治東北時一切有關治安措施的資料作參考,以資借鑒。
反蘇聲浪中進駐錦州
這時,國際上大國爭鬥中又突然出現了一個意外情況。
2月11日,由於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提議,美、英、蘇三國領導人一年前在蘇聯小城雅爾塔達成的《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協定》,又稱“雅爾塔密約”,於這天在三國首都同時公布。
當年,為了爭取蘇聯出兵對日宣戰,羅斯福與丘吉爾兩位美、英領導人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作了秘密交易,其條件包括恢複原俄羅斯帝國在遠東(包括在中國東北)的殖民主義權利。
這一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秘密協定一經公布,中國人民大為震怒。
抗戰以來,中國人民對蘇聯態度的變化是十分敏感的。
在這方麵,蘇聯的政策變化很使中國共產黨難堪。
還在中國人民抗戰最艱苦的階段,1941年4月13日,蘇聯為了自身利益,與日本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條約規定,當締約國之一方與別國“敵對”時,締約國之另一方則應在衝突期間“始終遵守中立”。在該條約所附的《宣言》中還公然宣稱“蘇聯誓當尊重滿洲國之領土完整與神聖不可侵犯性”。
當時此事就曾引起廣大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在陪都重慶的九位救國會負責人,一向親共親蘇的民主人士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史良、李公樸、沙千裏、張申府、劉清揚、胡子嬰等,還聯名寫了《致斯大林大元帥的信》,表示了正義的“遺憾”。
中共駐重慶代表周恩來、董必武等人不得不為此費了許多口舌進行難以解釋的解釋。
《大公報》曾發表社評對蘇聯進行了委婉的批評,認為“異常可憾可惜”。後來又在另一篇社評中說:“蘇日中立條約成立了,中共向來最信仰蘇聯,所以人們要知道中共今後的政策是否受蘇日妥協何等影響。”這是代表了許多普通百姓的意見的。
抗戰勝利前夕,蘇聯逼迫中國政府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對這一條約,後來連斯大林自己也不得不向中共承認是“不平等條約”,但他辯稱那是“同國民黨打交道”,不得不如此。
而這次公布出來的三國密約,特別是密約中“蘇聯應恢複以前俄羅斯帝國之權利”的文字,則更暴露了蘇聯當局試圖繼承老沙皇衣缽的霸權主義野心。
重慶學生反蘇大遊行
再加上國民政府派去蘇軍占領區接收撫順煤礦的經濟部接收委員張莘夫工程師等7人於1月16日慘遭殺害的消息也在此時傳開了,出於民族義憤,也出於對蘇聯軍隊進入東北後的諸多惡行的不滿,中國各地掀起了抗議蘇聯霸權行徑的學生示威浪潮,國民黨自然趁機推波助瀾,鼓動大規模的反蘇反共群眾運動。
在陪都重慶,從來都是向執政的國民黨進行抗議示威的大中學生,這一次竟把抗議的矛頭對準了竭力替蘇聯作辯解的中共及其盟友民盟。
2月22日,重慶學生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中共《新華日報》次日在抗議特務暴徒搗毀報社門市部的同時,也不得不對學生遊行進行了較為客觀的題為《沙磁區萬餘學生/昨日舉行遊行/特務暴徒趁機搗毀本報及民主報》的報道,文中稱:
沙磁區各大中學學生萬餘人,為東北問題昨舉行大遊行。昨日七時自沙坪壩會集出發,經中山路、民生路、民族路、林森路,於下午二時至南區公園解散,沿途派有宣傳小組並散發《告全國同胞書》、《抗議雅爾塔秘密協定宣言》、《告全世界人士書》、《對蘇聯抗議書》等文件,並呼喊“蘇聯應切實履行中蘇友好協定”、“徹查張莘夫”、“蘇軍必須立即退出東北”等口號。在中蘇友協巷內因貼標語問題,一小部分學生曾與該會內一人起衝突。遊行隊伍經過本報門市部以後,曾有暴徒百餘人利用遊行後的混亂秩序,將本報門市部鋪麵及樓上全部搗毀一空,並重傷本報營業部主任楊黎原等三人,輕傷六人(見另條詳細報道),在民主報門前亦有暴徒趁機搗亂,民主報招牌被打毀,隔壁一合作社亦因誤為民主報而被波及。學生遊行秩序良好。
從保留下來的軍統局幫辦、蔣介石侍從室第六組(情報組)組長唐縱的日記中可知,《新華日報》報道中未提及學生散發的宣傳品中還有《質問中共書》,呼喊的口號中還有“中共應即愛護祖國”、“打倒新帝國主義”等內容。
群眾抗議浪潮掀起後,蘇聯方麵既惱怒又無奈,蘇軍代表一方麵不得不許諾將加快撤軍步伐,一方麵明確告訴中共中央東北局,要求中共速調更多主力部隊到東北來,以便趁蘇聯軍隊撤走之機搶占地盤,與國民黨爭奪東北。
1946年2月25日前後,正值全國各大中城市學生反蘇遊行高潮中,文強冒著暴風雪第二次飛到錦州。
這時,東北行營及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都已分別自北平和山海關先後遷到錦州新城。杜聿明統率的部隊,正在搶占承德、朝陽之線,準備向沈陽大舉推進。杜聿明本人因腎病手術在北平住院,東北軍事指揮暫由熊式輝在發號施令。
文強到錦州後,經與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接頭,物色到錦州市一家原由日本糧食株式會社占用的房屋作辦公地址,在東北保安司令長官部督察處這個公開名義掩護之下,對外保密的由軍統局東北辦事處改名的東北督導室,於3月1日成立了。
軍統局東北督導室成立後,首先是在統一規劃之下,接收了餘秀豪、荊有章、陳旭東三部分最先進入東北的軍統組織,根據三方的不同情況,次第辦理了接收手續。
當時三方麵都在各地接收了不少日偽統治下的特務分子,尤其是荊有章、陳旭東從舊東北軍係統中吸收了不少的失業軍官,對上無案可查,對下都是以上校至少將級身份出現的“高幹”,一時令文強大傷腦筋。
正當此時,蘇聯軍隊於3月8日突然開始從撫順、吉林撤退,將政權交給中共接收。9日,蘇軍通知中共,駐沈陽蘇軍將於13日撤退,希中共占領,沈陽以南蘇軍也不再向國民黨軍交接,一切蘇軍撤走地區,中共可以自由破壞。
但因當時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劉少奇和代表中共在重慶與國民黨談判的周恩來都主張爭取和平解決東北問題,以承認國民黨軍進駐沈陽等蘇軍撤退區來換取政府承認中共在東北的地位,因而未立即按照蘇軍意圖辦理。
11日,蘇軍由沈陽沿中長路逐步北撤回國,12日全部撤離沈陽。
國民黨軍主力13日進駐沈陽實行接收。
17日,周恩來將東北停戰協定草案電報發給毛澤東,毛澤東批示東北局速與蘇軍接洽,將整個中東路(包括哈爾濱)讓中共駐兵,不讓國民黨進駐一兵一卒,並要東北局根據蘇方建議立即進駐沈陽以北鐵路沿線所有蘇軍撤退區……
18日,中共軍隊攻下蘇軍撤走後由國民黨收編的前偽軍接管的四平,俘虜數千人,繳獲大量武器裝備。
停戰談判還在艱難進行,內戰卻在東北越打越熾烈了。
卷入內戰漩渦的一個重要外因
自到錦州後,文強便深深陷入了原本極不情願參加的內戰之中。
抗戰八年,他自認為都是在為國家民族利益而戰,從未參加過反共活動。但在這時,他站在國民黨政府當局立場上,自然認為國民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共不應在蘇軍幫助下阻止中央政府接收東北主權並以武力與中央政府相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