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雨欲來民國十六年,中國現代史上一個腥風血雨的春天。
萬縣寶隆洋行舊址
時近清明,迷蒙春雨挾帶著些許寒意,籠罩了雄踞長江北岸岩坡之上的川東重鎮萬縣。
幾個軍人縱馬從城西太白岩下太白書院——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部奔出。
戰馬穿城而過,轉眼間便來到城東江邊的商業街南津街。鐵蹄在雨水橫流的石板街麵上踏濺起一片水花。
軍人在一幢兩樓一底公館式建築的院門前勒馬停下。院門上方插著的兩麵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已被雨水淋濕,無力地耷拉著。
這裏是當時萬縣有名的寶隆洋行,二十軍政治部和中國國民黨二十軍黨部辦公處。
軍人們翻身下馬,大步闖進院內。
高大魁梧、滿臉殺氣的為首者,是當時駐軍萬縣的二十軍軍長楊森。
楊森
楊森,字子惠。他是20世紀20年代前期軍閥混戰中崛起於四川政治舞台的一個重要角色,深受北洋政府賞識,曾先後被任命為督理四川軍務善後事宜、討賊聯軍川軍第一路軍總司令、四川省省長。雖然在軍閥混戰中被劉湘等部打敗而退守川東,但是在北伐革命開始之時,楊森仍擁有10個師的兵力,控製著自長壽至巫山的川東地區長江沿線十多個縣。
早在半年多以前,楊森便已派出代表向正在取得北伐戰爭節節勝利的國民政府接洽,要求歸順,並於1926年10月被正式委任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兼川鄂邊防司令。
然而,委任令發表後,他卻遲遲不肯就職,反而又接受北洋軍閥政府的命令,自封為“援鄂川軍總司令”,派出部隊增援湖北的北洋軍閥隊伍,進犯已被國民革命軍占領的武漢。
遭到挫敗後,他才又向國民政府表示悔過,並於11月底在宜昌通電宣布就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軍長。
楊森這天殺氣騰騰地到寶隆洋行來幹什麼?
他是來給政治部的共產黨人下“最後通牒”的。
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在北伐高潮中隨朱德入川
原來,自從國民政府委任楊森為第二十軍軍長後,便按照當時的國民革命軍新體製,同時委任了朱德為第二十軍黨代表。
當時各軍中的黨代表,雖然名義上是代表國民黨,而實際上卻執行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綱領,不少黨代表(如朱德)本身就是身兼中共黨員與國民黨員的所謂“跨黨分子”。
朱德
朱德曾於民國初年與楊森一起在滇軍參加過討袁護國戰爭,有過一段“共同革命”的戰友之誼。
以後朱德赴德國留學,並在那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又被派到蘇聯學習軍事。在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發布委任令之前,朱德先已接受中共中央和國民黨中央委派,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的身份,於1926年8月11日到達萬縣,在楊森部進行活動,爭取楊森脫離北洋係統,參加北伐革命。
朱德到達楊森部後不久,在萬縣發生了一起震動一時的涉外衝突。
長期以來,英國商船設備先進,運載力強,稱雄於川江,並常因掀起大浪致使中國小木船翻沉而引起糾紛。
這年6月13日,英輪“滇光”號在萬縣箱子石浪沉民船一隻,淹死5人;
7月8日,英輪“萬流”號在豐都立石鎮河段浪沉小船一隻,淹死楊森部六師營長田雨廷和勤雜兵5人;
8月2日,英輪“嘉禾”號在萬縣狐灘浪沉兵差木船兩隻,淹死楊森部十師官兵5人,損失公款銀元6800多元;
氣惱不已的楊森正派人與英國方麵交涉而毫無結果之際,8月29日,英輪“萬流”號又在雲陽附近浪沉木船三隻,淹死楊森部提取鹽稅款搭船返回萬縣的官兵46人,損失現款85000元,槍56枝,子彈5500發……
楊森聞訊大怒,下令扣船。
英國軍艦竟當即將該船強行劫走並打死楊森部士兵兩人。
氣得咬牙切齒的楊森又於8月30日下令將路經萬縣的兩艘英輪“萬通”、“萬縣”號扣留為質,向英方提出懲凶、賠償、善後等要求。
英國方麵認定扣船是“不顧中英邦交,侮辱英國國體”,於9月5日派出三艘軍艦前來強行劫走“萬通”號,並悍然炮擊萬縣城,打死無辜平民604人,傷398人,毀民房千餘間……史稱“萬縣九五慘案”。
美國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時代》一書中,依據朱德的回憶作了這樣的記載:
朱將軍說,“萬縣事件”的一個“積極成果”是它迫使楊森投入了革命陣營。大火撲滅,屍體掩埋以後,楊森派朱德到漢口表示要效忠國民革命軍。
被正式任命為二十軍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後,朱德就從武漢率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遴選出來的40餘名軍隊政治工作人員奔赴萬縣。
這批人員中,有曾與朱德一起留學德國的楊逸棠(時任朱德秘書)、盧振綱等人,有曾留學日本的胡文華、童杏蒸、詹素等人,有黃埔軍校畢業生張亞良、熊蔭寰、滕代順、熊敦、諶傑、艾國英、文強等人。他們全是20歲上下的青年,對於到四川去開辟革命新局麵充滿了信心與熱情。
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政治科政治大隊第二隊的文強,這時還不到19歲,瘦高個,高鼻梁,英氣勃勃,血氣方剛。北伐進軍到武漢後,他正在北伐軍總政治部組織科任社會股股長。
對於這個出生於湖南長沙鄉間的年輕人來說,四川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他這時一心想的隻是要在朱德領導下好好開展工作,在萬縣為北伐革命的勝利作出貢獻。
此時,他當然不會預料到,不久後他將會兩次從這個縣城死裏逃生。
他也不可能預料到,他將在近四年的時間裏,在陌生的巴山蜀水之間,投身於腥風血雨的地下鬥爭和暴力革命工作……
朱德一行入川時,北洋軍閥吳佩孚係統的“長江上遊總司令”盧金山的部隊駐守在宜昌,扼住了航道。朱德叫隨行青年們換上便衣,分別扮作學生、商人等,幾人一組,分批上船。在船上不許交談,裝作互不相識。
文強裝扮成一個商人,帶領了一個小組。
他們乘坐的外國輪船到了宜昌,便不再上行——因為在萬縣“九五慘案”之後,川東及附近各地掀起了排外浪潮,外國船隻都不敢再往上行。朱德叫青年們全都不要下船,他一人上岸去用暗語給楊森發了電報,通知來船接應。
他們在船上等了兩天多,才換乘楊森派來的兵船離開了宜昌。
朱德一行到萬縣後,楊森仍在徘徊觀望,遲遲不肯打出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幟。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中生動地寫道:
楊森看到朱德的四十名政治工作人員大吃一驚,等到聽說這些人是來按三民主義的原則教導他的軍官和士兵時,這一驚更加非同小可。
“錢呢?”四顧無人後,楊森向朱德問道。朱德微笑說,沒有錢,國民黨正在進行革命戰爭,而且楊森所收的稅也足夠維持他自己的軍隊了。
隨朱德入川的青年軍人們被楊森安排住在南津街附近的寶隆洋行,這原是一家丹麥人開的洋行,因“九五”事件萬縣城遭到炮擊,加上民眾仇外情緒高漲,洋老板倉皇撤離,洋行就倒閉了。楊森將這幢空樓安排給朱德一行,說是專門給他們準備的招待所。
後來,年輕的政工人員們才知道,這並非對他們的特殊優待:在城裏的其他地方,還有好幾處另外的“招待所”,住著北洋軍閥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大係統的代表及四川別的軍閥的代表,各種勢力都在想拉攏楊森……
這批隨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員,見萬縣城內飄揚著的還是北洋政府的五色國旗,毫無革命氣氛,都有些沉不住氣,紛紛找朱德發牢騷,提要求。朱德一麵對他們作安撫工作,一麵叫他們先辦起一份石印壁報,進行革命宣傳。
文強便成了這份石印小報熱心的編輯兼印刷、發行人員。
當時在萬縣還有一定勢力的國家主義派(一個反對國、共合作及工農革命運動的政治派別),也辦了一份《快刀報》,同他們唱對台戲。但是引起了支持北伐革命的激進民眾特別是青年學生的反感,《快刀報》一上牆,就被學生們撕掉。
兩派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楊森為表現擁護北伐的態度,下令把《快刀報》查封了。
不久,麵對北伐革命的勝利和北洋政府的潰敗,楊森正式宣布易幟。他下令趕製大量革命標語滿城張貼,並派出代表赴重慶向設於蓮花池街的中國國民黨四川省(左派)臨時執行委員會(簡稱省黨部)表示“徹底革命”,迎請楊闇公(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書記、國民黨四川省臨時黨部執行委員)到萬縣主持黨務。
楊闇公讓省黨部派來了28歲的萬縣籍共產黨員牟煉先到二十軍政治部工作(在年底朱德去武漢後代理政治部主任),牟煉先很快就領導籌辦起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萬縣縣黨部,並籌建了中共地下組織,把學運、工運、婦運等各項工作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了。
1926年12月,由中共重慶地委領導、劉伯承擔任總指揮的順慶(今南充)、瀘州起義爆發。順慶起義先告失敗後,楊闇公親赴萬縣,代表國民黨四川省(左派)黨部,說服楊森下令要其駐防開江的師長羅覲光等讓順慶起義軍撤入其防區休整,並向起義部隊接濟糧餉。
朱德還派牟練先、劉希武等攜現洋兩萬元(其中一萬係朱德向楊森呼籲支援的,另一萬元是從總政治部撥給二十軍政治部的經費中抽出的),代表二十軍政治部前往開江慰問起義部隊,並歡迎劉伯承來萬縣休息。
劉伯承到萬縣後,與政工人員們在寶隆洋行同住了一個多月。
後來史沫特萊記下了朱德向她講述的劉伯承來萬縣的情景:
朱德對這次會見記得很清楚,因為劉伯承一頭衝進他的辦公室,把共產黨的證件往桌上一拋,走過來就在他的背上給了他一巴掌,幾乎把他打倒在地上。
“記得我嗎?”劉伯承叫道。“幾年前我們在川南見過麵,那時我代表成都軍閥和護國軍商量怎樣對付雲南、貴州呢!”
當時在文強他們眼中是“革命前輩”的劉伯承,其實年紀也並不大,隻有34歲。
19歲的革命風雲人物
隨朱德入川的政工人員,這時都揚眉吐氣地換下便服,穿上了軍裝,以中國國民黨二十軍黨部和國民革命軍二十軍政治部的名義開始公開活動。軍黨部書記長由朱德擔任,政治部主任也由朱德擔任(朱德走後由牟練先代理)。19歲的文強被任命為二十軍政治部代理組織科長。
不公開的中共二十軍支部也建立起來了。支部書記是朱德,盧振綱負責組織,文強負責宣傳。因朱德事情太多太忙,盧振綱又較為老成持重,習慣於終日伏案工作,文強便成了在前台出麵的活躍人物。
一時間,萬縣城內革命氣氛高漲,到處響起了革命歌聲,武漢出版的革命報刊、書籍源源不斷運進萬縣。
政工人員們所住的南津街寶隆洋行成了“赤化川東的大本營”,楊闇公從重慶來萬縣就住到這裏,當時被李大釗派遣來到楊森軍部做兵運工作的陳毅,也常到這裏來同朱德等一起商量工作,每天還有許多革命青年在這裏進進出出。
文強他們還經常到省立第四師範學校、萬縣第一女子中學、萬縣公立圖書館等單位及西山公園的群眾集會上去講演,同地方黨組織密切配合,開展群眾運動,幫助建立工會、農民協會、學生聯合會、婦女協會等群眾團體。
廖宗澤
文強在這裏與後來對他的生活道路發生了重大影響的廖宗澤見了第一次麵。
廖宗澤,成都華陽石板灘人,祖籍廣東,是早年“湖廣填四川”時移民入川的客籍人。他比文強年長4歲,在黃埔軍校與文強是同期同學,文強是政治科,他是步兵科,都是中共黨員。
1926年冬畢業後,廖宗澤先於文強被派到四川開展革命工作。他到重慶蓮花池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四川省(左派)黨部報到後,被省黨部負責人、中共重慶地方執行委員會軍委書記楊闇公派往駐合川的四川江防軍第二區司令部黃慕顏部作政治宣傳工作,在那裏參加了中共領導的第一次武裝起義——劉伯承為總指揮領導的順慶、瀘州起義。
起義爆發後,作為起義軍第一路的黃部,在起義軍副總指揮兼第一路司令黃慕顏率領下開往順慶與二、三路彙合,但在軍閥圍攻下戰敗,撤至當時支持起義的軍閥楊森的防區開江。
這時,廖宗澤便來到萬縣寶隆洋行,向朱德彙報工作。
廖宗澤與文強一見如故,無話不談。
在閑談中,廖宗澤說起他到黃埔軍校之前曾在楊森開辦於四川瀘州的講武堂學習過。文強便去向楊森報告,說是他當年講武堂的學生來了。
楊森十分高興地接見了廖宗澤,誇獎廖宗澤年輕有為,後生可畏,還贈送了100塊銀元給廖宗澤作旅費。
楊森為了提高部隊素質,以求得軍事上更大的發展,在萬縣楊家花園辦有一個舊式軍事學校“講武堂”,朱德先是說服他將文強等四位黃埔軍校畢業的新式軍人派到講武堂去擔任區隊長兼政治教官,以提高學員的政治素質。
隨後,楊森又接受了朱德和劉伯承的建議,仿照這時已更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的黃埔軍校,在萬縣杜家花園辦了另一所新式軍事學校——二十軍軍事政治學校。
消息傳出後,許多有誌青年紛紛從萬縣、達縣、涪陵、重慶等地趕來投考這個下川東“小黃埔”。曾參加赴法國勤工儉學並與朱德一起到蘇聯學習歸來的川籍共產黨人秦青川受聘擔任軍校副校長,隨朱德入川的盧振綱被任命為軍校教育長兼政治總教官,文強等黃埔軍校畢業生分別被任命為四個大隊的大隊長及政治教官。
文強擔任了第一大隊大隊長。
1927年元旦,二十軍在萬縣北較場舉行了慶祝北伐勝利的盛大閱兵式和軍民聯歡會,晚上還舉行了盛況空前的全城火炬遊行。
19歲的文強這一天佩上綬帶,擔任了閱兵式的總值星官。
年輕的文強在萬縣成了名噪一時的革命風雲人物。
憲兵司令幫助逃離險境
半個世紀後,文強回憶了1927年清明前夕楊森到寶隆洋行給共產黨人下“最後通牒”的情景。
楊森當時點名要政治部的共產黨負責人盧振綱、文強兩人出來回話,但盧振綱不在,楊森便把滿腔怒氣發泄到了文強身上。文強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他殺氣騰騰地對我說:你們的黨代表朱德已離開了二十軍,你們都是赤化分子,不許再打埋伏了。限兩天交出受赤化的全部名單,主動自首,否則後果自負。
於淵
楊森說完後,不容分辯,虎著臉旋風般地轉身衝出門走了。
當急促的馬蹄聲在雨中遠去後,文強急忙叫人找來了代理中共支部書記盧振綱,召開了緊急會議。
形勢十分嚴峻。
這是一個充滿急風暴雨、烈火狂飆的春天。
隨著國民革命軍揮師北伐的勝利進展,北洋軍閥各地軍隊、政權土崩瓦解,國民革命領導層左、右派的分裂,已逐漸走向了公開。
2月28日,在武漢的國民黨高級幹部徐謙、吳玉章、鄧演達、孫科、顧孟餘等組成行動委員會,實行“黨權集中”,公開抨擊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獨裁”。蔣介石則斥責徐謙等人自去年12月中旬以來在漢口“私設”的“擴大聯席會議”為非法。
3月6日,駐江西贛州的蔣介石部屬殺害了江西省總工會執行委員、贛州總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陳讚賢。13日,全國總工會發出“反對贛州駐軍槍殺工人領袖”通電,18日,江西省組織陳讚賢慘案委員會,並派請願團赴武漢請願。
3月7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共產黨人吳玉章在國民黨湖北省黨部總理紀念周上發表演說,斥責蔣介石是黨政軍權的篡奪者、獨裁者。
3月10日至17日,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在漢口召開。這是有共產黨人參加的最後一次國民黨中央全會。國民黨左派與共產黨人為反對蔣介石實行軍事獨裁,通過了一些帶限製和防範性質的決議。蔣介石未到會。
3月16日,蔣介石下令解散國民黨南昌市黨部,解散江西省學聯,封閉國民黨左派主辦的《貫徹日報》。
3月17日,支持蔣介石的青紅幫徒眾搗毀了國民黨九江市黨部、九江市總工會、農民協會。當晚,蔣介石設立九江戒嚴司令部。
3月20日,包括少數共產黨人在內的國民政府新任委員28人在漢口宣誓就職。新常委5人以曾被蔣介石逼走國外、新近才被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迎回國來的汪精衛為首。
3月21日,為迎接國民革命軍,中共上海區委發動第三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上海市民大會為配合起義宣布實行總同盟罷工、罷課、罷市。起義於22日傍晚勝利結束。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白崇禧部於23日進駐上海市區。
3月23日,安徽省安慶市召開歡迎“勞苦功高的蔣總司令”市民大會。左、右派發生衝突,青紅幫徒眾搗毀國民黨安徽省黨部和安慶市黨部、省總工會籌備處、省農會籌備處等機關團體。
3月24日,國民革命軍江右軍程潛部攻占南京。戰亂中英、美、日等國領事館遭到襲擊,英國領事受傷,金陵大學美籍副校長和震旦大學美籍預科校長被殺。英、美兩國停泊於南京下關的軍艦以“保護僑民”為由炮擊南京,造成死數十人、傷百餘人的慘案。
3月28日,在上海的部分國民黨右派中央監察委員通過吳稚暉提出的《糾察共產黨謀叛黨國案》,聲言要開展“護黨救國運動”。
3月31日,國民黨四川省(左派)黨部在重慶打槍壩召開市民大會,抗議英美炮擊南京暴行。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聯合地方團閥搗毀會場,鎮壓民眾,殺害中共重慶地委與國民黨四川省(左派)黨部領袖人物及大批無辜民眾,並隨即查封和搗毀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四川省、市、縣各級黨部。史稱“三三一慘案”……
在重慶“三三一慘案”之前,本來聚集在萬縣的一批共產黨人,陳毅被派去合川策動當地駐軍起義,劉伯承前去瀘州領導那裏處於困境中的起義軍,朱德則率一批政工人員和進步青年組成赴黃埔軍校考察團,去了武漢。
臨行前,朱德召開支部會議,談到蔣介石已派國民黨右派頭目來對楊森進行拉攏,楊森居心叵測,既想利用共產黨人為他擴充實力賣命,又怕共產黨將他的部隊“赤化”,一旦風向有變,他就可能與共產黨人分道揚鑣。朱德要大家百倍提高警惕。
他到宜昌後還特地寫來一信,再次談到此事。
文強等人正按照朱德的吩咐準備對策時,忽然傳來了重慶發生“三三一慘案”的消息。
重慶的消息傳來後,萬縣就出現了一些異常情況。
一天晚上看戲時,楊森部下的老九師師長範紹增(即那個有名的“範哈兒”),看到文強他們這批政工人員也在場,突然借題發揮,指著戲園裏四處張貼的標語,對身邊的隨從們嚷道:
“龜兒子些革命革到戲園子裏來了,給老子統統撕了!”
戲園風波已經給了共產黨人一個警告。
楊森到寶隆洋行來向共產黨人發出“最後通牒”這天,是重慶“三三一慘案”發生三天之後,楊森剛從宜昌返回萬縣。
大約是因為見到一直與他爭奪“四川王”權力的二十一軍軍長劉湘在擁蔣反共方麵搶到了他的前頭,他心中很是著惱,因而便把氣都出到了文強他們身上。
中共二十軍支部當即決定,凡已暴露身份的共產黨員立即撤回武漢,未暴露的暫時潛伏下來……
正在這時,從二十軍憲兵司令部送來一封給文強的信。信是憲兵司令於淵寫的,十分簡短,隻說請文強“即來一談,萬勿遲誤”。
於淵,字邦齊,曾在萬縣“九五慘案”中親自指揮士兵向英國軍艦進行還擊。在戰鬥中於淵身負重傷,馬靴被數彈洞穿,血染軍衣,仍鳧水上岸組織軍民反擊。
朱德率政工人員到萬縣後,就曾要求他們多跟於淵這樣的愛國軍官交朋友,以打開局麵。朱德還專門組織了一次歡迎會,請於淵來為政工人員們講“九五慘案”中如何英勇反擊英軍侵略的經過。
後來,文強在擔任總值星官組織二十軍軍事政治學校學員參加元旦閱兵式的時候,又得到於淵的熱情幫助。
那次閱兵式,楊森有意要讓新建的軍校學員與他原有的講武堂學員比試高低。於淵竭力支持共產黨人訓練的軍校學員取勝,幫助他們組成了騎兵和步兵兩支樂隊,並且在閱兵式當天親臨壓陣,使軍校學員的隊伍大壯聲威,完全壓倒了講武堂學員。
以後,於淵還從文強這裏拿去了大批革命宣傳品分發給官兵,幫助共產黨人開展工作。文強與他已在相互支持中結下深厚友誼。
文強冒雨來到設於天後宮的憲兵司令部,高大英俊的於淵已站在門口張望等候。見到文強,於淵急忙將他引進內室,未及落座就焦急地說:
“公羊含怒而歸,我就料到有事。現在已傳下命令,明天夜裏就要進行搜捕。你們幾個目標大的,要趕緊走!”
文強向於淵介紹了剛才發生在寶隆洋行的情況,對於淵的通風報信表示感激,但又對他的處境感到擔心。
“我還不會有問題。請放心!”
於淵停了一下,歎道:“幾個月來和你們的接觸,使我看到了天外有天。我投身戎行,本是為了救國救民,我不想升官發財,更不願跟著一些人去為爭權奪利殘害百姓。川中各軍連年混戰,民不聊生,我本已對前途感到灰心失望。朱玉階先生和你們來了,使我看到了新的希望,今後我決心跟你們一樣,堅決革命,請將此意向玉階先生轉告!……”
文強懇切道:
“邦齊兄,玉階先生早已知你心意。他曾多次提出要我們同你多多接觸,吸收你加入我黨。在我們心目中,你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共產黨員。當此危難關頭,你能送信給我們,這就證明你是我們的好同誌!”
事不宜遲,於淵催文強快走。文強鄭重地說,“我回去向地方上移交黨組織關係時,會作出交代。記住:你的入黨介紹人就是朱德和我。我們離開後,地方黨組織會有人找你聯係的……”
分手時,於淵又對這個比他小十多歲的年輕人叮囑道:
“寶隆洋行已經被監視起來,你們要分頭離開,不要讓人看出是要走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