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1 / 2)

第十九章

厭什麼也別厭世

你在憂傷什麼

20世紀80年後出生的人受過良好的教育,有著看起來不錯的生活環境,玩的是從黑白帶子插電視的遊戲機,CD、MP3、MP4,到功能全麵的智能手機,照理說有這樣多的娛樂項目,哪兒來的時間憂傷?可偏偏生在這個時代的、最不該憂傷的人憂傷了。我們日複一日地談論著電影、新聞、比爾.蓋茨以及別人的隱私,我們說得興致盎然,我們的內心卻同時爬滿了憂傷,徹頭徹尾的憂傷。  人在憂傷中有一種心境脫然的感覺,往往想起過去的快樂,再對比現在的不如意就更加悲傷。悲傷是一種習慣,時不時地發作一次,讓自己停下腳步,打量一下現在的自己。  黃嘉15歲那年,他非常喜歡的表妹不幸遊泳溺死了。他異常悲痛,人們都盡力安慰他,並建議他去旅行,他試著做了,但絲毫減輕不了心靈的創傷。黃嘉說:“我經常很困乏,我一天必須大部分時間躺在床上,但我睡不著,我覺得生活沒有出路,成天忙亂地生活,我看不到生活的意義。”如果有人剛開始和他聊上幾秒鍾,他很快就陷入了憂傷之中,而且憂傷加劇了他的失眠。

憂傷者往往都有一個不可解脫的憂傷循環,從一件令他們擔心的事想到另一件,而這些事發生的幾率微乎其微。這些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比如傷殘、破產、車禍等等,之所以能對患者造成影響,其作用機製類似於迷信,對潛在的微小可能抱著過多的期待或恐懼,結果反而會引起身心失調。  人的情緒有一個類似於植物“頂端優勢”的機製,一旦一種情緒占據了大腦,別的情緒在當下隻能居於從屬的地位,即使天下最出色的表演藝術家,也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內表現不同的情緒。  彌漫性的憂傷是生活的大敵,在憂傷中我們失去了對情緒的調節能力,使我們意識不到單一的情緒在生活中是有害的。憂傷包括由認識引發的憂慮的思緒以及與之同來的反應,如發汗、心跳加速、肌肉緊張等,長期的憂傷是造成失眠的重要原因。  發生在同一個生活環境中的事,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假設一次出門我們丟了錢包,讓自己蒙受損失,怎樣解釋所發生的事呢?有些人怪自己粗心大意,然後自認倒黴;有些人抱怨小偷的惡毒;有些人抱怨警察的無能;有些人抱怨旁人的冷漠;有些人聽天由命,以為受到了上帝的懲罰;有些人後悔不已,許多年後仍念念不忘。對生活事件的解釋決定著這件事對我們的影響,並關聯著生活中別的事件。  單純外在的心理治療很難有令人滿意的效果,像黃嘉那樣,一旦某種機緣使他頓時明白憂傷之源,他就能逐漸從憂傷中解脫,憂傷者本人往往對憂傷不能自知或認識偏差,心理醫生的重點當放在幫助患者建立對憂傷正確的認識上。解決的方法是教患者進行放鬆訓練,要求她把思緒集中在當下放鬆的感覺,或者專注於任何能使他忘記憂傷的事件上。

絕望的心理救贖

很多人喜歡看勵誌電影《肖申克的救贖》。冤獄錯判30年,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就在獄中度過,肖申克從近乎絕望到默默堅持,其中的漫長艱苦遠遠大於他爬過的500米下水道。但總有人能創造奇跡!痛苦有多深,重獲自由的快樂就有多大。肖申克在雨夜中咆哮的情景,足以感染每個深陷絕望、難以自拔的人。  幾乎沒有人敢說自己的人生是完美的,也幾乎沒有人不會遇到挫折。比如,那些生老病死、婚戀破裂、事業挫折等等,心理脆弱的人在這些事情麵前,可能會陷入深深的痛苦和絕望之中而不能自拔,由此產生嚴重的厭世心理。  比如,有的人辛苦撐起的公司由於種種原因破產了,眼看著原先蒸蒸日上的事業土崩瓦解,想到上有老、下有小,以及尾隨而來的債務,他們就會覺得生活沒了任何希望,走上高樓頂層,希望一跳了之。  27歲的小恒最近和相戀三年的女友分手了,原因幾乎讓他覺得崩潰,僅僅因為她認識了一個更高大帥氣的男孩子。一想起以前和女友卿卿我我的甜蜜時刻,然後再聯想到曾經專情的女友在另一個男孩身邊的樣子,他感覺自尊心受到了嚴重的傷害,心裏就悶得慌。在痛苦絕望之餘,他想到了自殺,甚至想殺死那個男孩,把女友奪回來。  小恒的痛苦是建立在他對事件的想法和心理認知基礎上的。他把痛苦擴大化、絕對化了。他會感到自己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自己失戀的痛苦是天底下最深切的痛苦。這樣,小恒不僅要承擔失戀本身給他帶來的痛苦,還要承擔自己把失戀的痛苦看成生活的全部所導致的絕望,一份痛苦變成了兩份痛苦。   這些情緒交織在一起,更是讓他一蹶不振,喪失生活下去的勇氣,甚至導致自殘、自殺等。但是,這些悲觀絕望的情緒,很多都是他自己想象出來的,真實的情況遠沒有如此嚴重。到最後,他已經沒辦法控製自己的情緒了,產生報複社會和殺人的想法,把惡劣情緒指向外界和社會,這就好像在說:“我不幸,你們也別想好過!”這種情緒一旦付諸行動,有可能會違法犯罪。這並不是他寧願自己用一生的時間去麵對痛苦,而是因為他不知道,希望與絕望的距離到底有多遠!隻是之前,還曾經有過一些希望,而現在,隻剩下最後的絕望。有時候命運總是戲弄人,想放棄的時候卻給你希望,想去爭取的時候卻讓你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