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醫院現代化與未來發展展望
——醫院發展的趨勢與適應策略
醫院的現代化,是一個逐步完善和深化的過程。對醫院現代化的認識,也同樣要經過由淺入深,由定性認識到定性和定量認識相結合的過程。對於醫院現代化的標準,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認識。有人提出:“現代化醫院是由現代設備裝備的、具有現代化建築、能夠體現現代醫學發展的特點,以一支開拓型和智力型的醫學科技隊伍,主要為病人提供及時的、安全的、經濟的、正確的、有效的醫學服務及舒適生活的服務機構。”還有人提出:“現代化醫院應該是診斷水平高、治療水平高、服務質量高、管理水平高,有理論、有人才、有成果,具有現代醫療、教學、科研水平的醫院。”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由於幅員遼闊,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醫院間的差距也很大,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部分大城市和沿海開放及特區城市的部分醫院與發達國家的一些醫院相比,無論在建築、醫療設施裝備、醫務人員技術水平,還是管理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差距已經明顯縮小了。因此,可以說中國應該是已經有了初步具備現代化水平的醫院,進行醫院現代化的研究也就十分必要。作為一所現代化醫院,起碼應該具備如下七個標誌:
建築現代化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和醫學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伴隨著高新醫療技術設備的不斷普及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對醫院的建築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醫院建築現代化要體現出“五化”:
一是功能化。醫院建築必須滿足全院的基本功能需求,並符合各項衛生學標準。
二是生態化。醫院建築要盡可能實現園林化。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盡量增加綠化麵積,設置供病人欣賞和散步的花徑、花台、花園、假山、雕塑、魚池等,營造一個有水有草坪及生物的自然環境。
三是人性化。人是活生生的有感情和理性的高級動物,醫院建築要盡可能貼近人性,營造生活氛圍,適應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醫療保健需求層次提高的要求。
四是智能化。醫院的大樓不僅有智能化控製,還應考慮醫院管理現代化所需要的全院網絡建設,如計算機網絡係統,病區病房監控網絡係統,醫院物流自動傳輸係統等,從而采用自動化手段,真正實現醫院的氣體管道化,空氣潔淨化,通訊多樣化,傳輸自動化,信息、收集、加工、傳遞自動化和高速化。
五是藝術化。醫院應有一定的文化氛圍,外部造型要美觀,色彩設計要符合衛生學要求。醫院病區牆壁色彩應豐富多樣,各種壁畫、油畫的裝飾與點綴,讓人看了心情舒暢,為病人營造一個良好的就醫氛圍。
醫療設備現代化
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生物醫學工程在現代化醫院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醫療設備的更新換代也日新月異;高精尖的醫療設備在醫療工作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使疾病的診斷質量和治療效果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在綜合性醫院醫療儀器設備種類齊全;設備規模和先進程度也是現代化醫院的一個重要標誌,而當今的醫療設備已集現代科學技術於一體的最高水平,其專業知識涉及到所有學科,是多個學科的精華。
醫學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技術科學,它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發展的。它不僅僅依賴於醫務人員的知識經驗和思維判斷,在很大程度上還要靠實驗手段和設備條件。可以說,醫療設備現代化是醫院現代化的根本保障。現代化醫療設備的特點是:精密度高,價格昂貴,使用維修複雜,更新周期短,設備安裝和工作環境要求高。
醫院醫療設備的管理也逐漸走想是規範化、製度化、科學化和現代化。
技術現代化
現代醫學技術有三個特點:一是高速度發展,二是高度分化與高度綜合,三是各學科之間廣泛的交叉滲透。由於每門學科都是在相互間的緊密聯係中向前發展的,而醫學的發展也總是以其他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前提和條件。因此,現代科技的高度發展也就必然會帶來醫學科學的革命。如現代物理學、化學、電子學、材料學以及工程技術方麵的新成就,促進了醫學生物工程的革命。醫用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的不斷出現,為臨床醫學增添了新的診斷和治療手段,如醫用電子儀器、醫學激光儀、人工器官等的更新換代,顯微外科手術、斷層掃描技術、超聲成像技術、超低溫冷凍技術、免疫熒光技術、單克隆抗體技術等的廣泛應用,電子計算機技術在醫學領域內的日益普及等。這些新技術、新手段使得檢查方法趨向於快速、微量、特異和非侵入性,治療措施趨向多樣化。現代醫學在微觀方麵已發展到分子水平、量子水平,在宏觀方麵已從個體、群體、環境發展到宇宙空間。
醫療隊伍現代化
現代化醫院的醫療隊伍是一個多序列、多層次、高素質的知識群體。要想讓醫療隊伍(應包括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勤人員)適應醫院建築、醫療設備和醫療技術的現代化,必須實現醫療隊伍的現代化。
醫療隊伍的現代化是指醫院的各類人員,特別是醫療技術和醫院管理人員要有高層次學曆,具有寬泛的知識和特別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具有相當的靈活性和敏感性,在工作實踐中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有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思想觀念和競爭意識,在工作中善於與他人合作,有團隊精神,能夠把自己的榮辱與醫院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體現出現代人的品格。
試談醫生的專業自主與其他
社會輿論近年對醫院和醫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政府對醫生的行為進行作出更多介入和監管,比如促使醫生不要開大處方和大檢查,要求醫院“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究竟出現這傾向是代表社會進步還是倒退?
在境外,醫生專業自主的行為主要是通過協會的作用是指導和監督行業的,在境內尚沒有發揮協會的這個作用。而是單一的以行政為主導的社會體製,這種模式在現在這種環境下僅僅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和“運動”實現醫生的專業自律,而卻忽視了或不重視醫生的專業自主。
為何要讓醫生有較大的專業自主?不但醫生,在境外對教師的專業自主也得到非常高的尊重。醫師是高度腦力勞動和高風險的職業,隻有充分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創造性勞動,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能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潛能,才能有效地促進醫學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更好為病人服務。最近胡總書記也強調要尊重醫護人員。尊重和保護醫生的專業自主,其實是符合病人的最大利益。假如醫生受到過分規管,甚或動輒得咎,可能會引致醫生隻知事事按本子辦事,甚或為了自我捍衛而迫使在自己與病人之間建設重重屏障。當麵對病人生死關頭時,卻拘泥於規章程序,失去活命救人所需的靈活性和積極性。
一、專業知能與專業自主
“專業profession”一詞有三個含義:一是專門研究某種學問,或從事某種事業;二是專精於某種學問或事業;三是專門知識才能和道德的人。英文字典將“專業”解釋為:“需要高級教育的一種職業”。因此,專業必須以其特定的知識為基礎,否則很難構成專業,所以“專業知能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因而成為專業重要特質之一。
當然,專業的人員在運用其知識時,必須依自己的知識權力行事,不受他人之幹涉,這就是所謂的“自主autonomy”,是具有獨立、自由及自我引導的性質或狀態。所以,“專業自主”具有獨立和自由行使其專業知能的涵義,任何專門的職業行事時,如果處處受製於他人,可能很難構成專業的要件。因此,“專業自主”也應該是專業重要特質之一。
二、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
醫生在自由行使其知能時必須慎重行事,否則可能會產生一些困擾或問題。尤其是醫生麵對一些求治的患者,采取什麼方法和使用什麼藥品都要非常慎重,否則可能會影響患者一輩子。這就是我們說的醫學倫理要研究的問題了。所謂的“倫理ethics”一般有二種涵義:一是人類道德的原理;二是人際關係中所共同遵守的規範。而韋氏新辭典對“倫理”有三種涵義的解釋:一是處理好壞、對錯或道德責任和義務的規律;二是一群的道德原則或一套的價值;三是管理個人或職業的行為原則。所以,我們談到“倫理”時,多多少少會涉及到“意誌自由”、“責任”、“義務”、“價值”、“道德”和“標準”等議題,這也是從事專門職業所不可避免的實際問題。因此,“專業倫理”也形成專業重要特質之一。
三、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的關係
綜上所述,“專業知能”係指專門的知識和能力;而“專業自主”則指專門職業人員自由和獨立行使其專業知能,而不受他人支配或幹涉的行為與態度;“專業倫理”則指專門職業人員運用其專業知能時,能夠遵循的價值規範。
實踐經驗表明,專業缺乏“知能”是空的,無法“自主”是假的,缺乏“倫理”是亂的。
(一) 專業知能是專業自主和專業倫理的基礎
具備大量的知能是衡量“專業”的重要指標之一,“救命恩人”就是社會對擁有這項醫學知能且將人從死亡邊緣就回來的一種尊稱。要獲取這種知能,他必須接受長期的專業訓練。一位醫生所需具備的知識應該包括:基礎醫學學科知識、臨床實踐的基本經驗、繼續教育的現代醫學知識、對於醫學的目標、目的和價值的認識,同時具有哲學與曆史根源的知識。是否每一位醫生都具有這些全部的知識呢?可能因人而異,但至少具有其中部份知識。試想,醫生沒有這些知識,又如何來行使專業自主呢?這好比一位醫生,如果未具備醫學知識,又如何診斷病情和開處方呢?我現在不是在強調醫療模式在轉變嗎?若是具備了專業知能,一位有醫德的醫生,可能也不會死要錢或見死不救。同樣的,一位醫生要獨立自由行使其醫療或輔導權力,若具有良好的專業知能,無論醫療或處理患者事務,也較能得心應手,不至於出差錯;而且可能也較具醫學責任感,不會危害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權益。
(二)專業自主是展現專業知能的利器
“自主”是專業重要的特質之一,一位醫生有了豐富的專業知能,必須能夠獨立自由的運用其知能,才能發揮其所學;若是處處受製於他人的幹涉或壓抑,則專業知能很難展現出來。試想,一位醫生開處方,若要處處經過許可,則大家不可能肯定“醫師”是一項專業。是故,專業自主可說是展現專業知能的利器,否則空有一身本領,難以有效施展,終究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尤其醫學本身具有動態性、複雜性、多樣性和未知性,一位醫生麵對患者各種形形色色的疾病的變化、進程和歸轉,有時必須當機立斷;有時必須通權達變,不能用單一方式來處理,才能達到醫療效果。不管是當機立斷或通權達變,都在考驗醫生的知能和自主。因此,專業自主是一項利器,但必須慎用。
(三)專業自主提供專業倫理的思考空間
專業知能和專業自主肯定專業人員具有作決定的能力,但所作決定必須顧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醫生依其專業能力所作的專業判斷和決定,其結果是否影響到患者的健康權益和身心發展,是值得加以思考。假如醫生沒有進行這些專業的決定,可能就不會涉及到專業倫理的問題。由此而知,專業自主和專業倫理的關係,如同“自由”與“自律”關係一樣,是相當密切的。
(四)專業知能和專業自主需要專業倫理的支持
專業知能和專業自主如果缺了專業倫理,很容易導致人員為所欲為,沒有顧及到行為背後可能產生的影響,就整個社會或醫學發展而言,是相當危險的,它不僅會使社會趨於混亂狀態;而且更會加速社會的解體;尤其富有治病救人責任的醫生,更不容忽視。所以,專業知能和專業自主需要專業倫理的支持,才會可大可久。若能兼顧專業的倫理,其所采用的方式及其影響,是否會有所不同?值得大家共同來探索。
四、專業權威與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的關係
專業權威的建立,長期的經驗積累和別人的肯定,而不是自我的認定。任何一種行業之所以具有權威,一定有其特質存在。但是,社會有些人會質疑醫生的權威性,例如:醫生所進行的治療方案的製訂、醫生所采用的藥品和治療的手段、乃至醫生所說的一切……等,都可能受到挑戰。
假如專業知能和專業自主力量大於專業倫理,這時專業權威可能會遭致批評,也會受到挑戰。因此,專業權威的建立,若無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的配合,將會流於空談,猶如空中樓閣。醫生為了穩固自己的專業權威,強化自己的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可說是最重要的自我提升。
五、影響醫生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發展的因素
醫生之專業權威經常會受到質疑,主要有一些因素影響到醫生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的發展。
(一) 基礎訓練和繼續教育不足
目前中國的醫師“成材”的時間遠遠比過去縮短了,也比其他地區和國家快。一個主任醫師15年就可以成就,似乎有點不可想象。在美國,一般來說,要成為專科醫生也要到40歲。一般而言,臨床醫學依然是經驗科學,對於一個有成就的醫學家來說,時間較長,專業醫學較為紮實,“速成”的醫學專家很少。目前醫患矛盾複雜,這與醫生基本素質磨練似乎有一定的關係。
(二) 醫生在職進修意願不強
醫生知能光靠學校的有限時間課程教育是不夠的,因為社會變化及科技進步太快,今日之所學未必適用明日之醫療,所以醫生在職訓練顯得相當重要。平心而論,目前初級醫生之進修意願不夠強烈,得到高級醫師職稱的醫生安於現狀的情況很多,受社會的一些不良思想影響較重,或者說,醫生的價值沒有真正得到社會的認可,這些可能是醫生進修意願較低的主要原因。處在醫生進修意願不夠強烈的環境下,一些學會、協會舉辦的學分講座也流於形式,要能有效提高醫生的專業知能,無異是緣木求魚。
(三) 缺乏一套有效的資格認證規則
長期以來,全國或者省級始終未能建立一套嚴格有效的醫生證照考試,甚至為了提升本地區的人才質量水平,放寬了準入標準,甚至泛政治化。不像國外的醫師、律師、建築師、會計師…等一樣,為了取得資格,都必須經過一套嚴格的篩選程序,才能從事專業工作。如果經過權威的專業的證照認證,社會大眾也承認醫生的專業權威性。可是影響人一生發展的醫學工作者,隻要畢業或結業之後,不必經過任何的醫生證照考試,即可取得醫生資格,實在很容易讓人懷疑其專業的權威,即使一般的技工人員也都有證照考試。目前我國的認證程序要提升醫生的專業知能、專業自主與專業倫理,確實是很難保證,尤其一次認證終身有效,對於醫學品質與診療技術的提升沒有起任何的作用。還有我們的繼續教育學分製度流於形式,甚至出現“尋租”現象。
(四) 缺乏適當專業倫理準則
“專業倫理的準則”在於約束專業人員行為或操守的道德原則或規範,其目的在於促進其會員向社會提供更佳的服務,並驅逐同行中不良份子。世界第一個專業倫理準則是美國醫學學會於的1848年所定的倫理準則(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Code of Ethics);但是,目前國內醫生專業團體之倫理準則,仍是相當缺乏。
六、建立醫生專業權威的途徑
醫生專業權威的建立,才能提高醫生的專業地位。醫生專業地位的提升,必須有專業自主、判斷及其它專業權威的特質。
(一) 確立醫生終身學習的醫學信念
“信念”可說是影響個體行為的關鍵因素。所以,要改變醫生行為或增進醫生專業知能,必須先改變醫生信念;也就是醫生心靈的再造。不可否認的,時代進步相當快速,有些醫生不可避免地陶醉於市場經濟的“金錢”思維中,於是在醫療過程中或處理患者問題行為上,難免格格不入或產生挫折,其中原因在於醫生觀念未能與時更新。一位醫生要有新觀念,必須秉持著學無止境的終身醫學觀,有了此種觀念,才會有進修的意願,然後才能提升自我的專業知能和自主,也才能讓社會大眾肯定醫生的專業權威。
(二) 不斷反省思考自己的專業表現
醫療是一種助人的工作,也是一種服務性的工作,尤其對於患者身心健全發展影響甚钜。一位有責任感的醫生,經常會反省自己的醫療行為和表現,是否善盡自己的責任?是否能夠幫助患者有效的學習?是否危及患者健康的權益?對於這些問題的不斷省思,醫生就會采取各種策略來改進自己的醫療行為,增進自我的專業知能,強化自我的專業道德。若醫生們都有反省思考的能力和行為,相信患者必是受益無窮。
(三) 糾正不恰當政策環境和修正不合時宜的相關法規
前麵將了很多醫生方麵的知能、自主和倫理的問題,其實影響這些醫生特有的特質的外界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現行國家投入不足,叫醫院自我經營的做法;醫療事故的舉證倒置的法律規定;醫院分解任務指標到科室到個人的激勵辦法。過去醫生在醫療上之所以不敢作主,處處聽命於醫院之指示,主要在於過多的行政規章,部份醫生為求安定,深怕“違者必究”,所以隻好醫院有怎樣的規定,就做怎樣的事情,相當缺乏專業自主性行為。在法治的國家,有些法令是必要的;但是過多或不當的法令,反而是製造社會矛盾的惡法。由於《醫生法》已賦予醫生專業自主權;所以各級主管醫學行政機關應本著《醫師法》的精神,將影響或違反醫生專業自主之各相關法規,逐一檢討,該廢止者,立即廢止;該修正者,盡速修正,以確保醫生專業自主的發展。同時要譴責危及醫生身心健康的行為。
(四) 減少各級行政部門不恰當的幹預
如果各級醫療行政部門給於醫生過多的介入或不當的幹預,不僅影響到醫生的專業自主;也會影響到醫療的效果。所以除非醫生醫療行為,已足以損及患者健康權益,否則行政人員應該對醫生的醫療行為加以尊重。我認為,過多地渲染個人或醫院的“先進”的醫療行為(事跡)是不恰當的。因為每個醫院、每個人都有自己醫療風格,不同的服務人群和經濟環境,也是對他們的醫療專業自主行為的尊重。
(五) 建立一套完備的醫生證照考試
任何一個專業團體,為了維持其最高品質和水準,其成員都會經過一項嚴謹的資格考試;唯獨醫生行業,卻不必經過此道程序。過去不必經過任何的醫生證照考試,難以保證醫生品質,對於醫生權威的建立有不利的影響。目前,“一證定終身”的做法,形式大於實質,質量依然得不到保證。因此,為了保證醫生的質量和權威還是要呼籲建立一套完備的醫生證照考試,不能隻經過初考、實習就可獲得適用於全國各地的醫生證書。若是長久如此,良好的醫學品質得不到保證,醫生的權威會受到質疑,更多的社會問題得不到解決,嚴重影響到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六) 訂定適宜的醫生專業倫理準則
在任何的專業團體中,都會訂定“專業倫理準則”,讓會員們遵守。當然,這些準則是會員們的共識,道德約束遠大於法律的製裁。目前國內醫生專業團體所定的專業倫理準則尚不太完備,雖然一些地方也有自己的“宣言”,但多是一紙空文,沒有很大約束力。當然,專業倫理信條隻是一種規範的力量,故條文不宜過多,盡量簡明扼要,會員易於了解和遵循為重。這對於專業倫理的提升和專業權威的建立,應該會有積極的作用。
醫生專業權威的建立,並不會憑空而降,它需要醫生的自覺、自力和自律。有了自覺,才會不斷的反省;能夠自力,才會積極的努力;心存自律,才不會損及醫生形象。
“知能”是醫生專業的基礎;“自主”是醫生專業的支柱;“倫理”是醫生專業的後盾;所以“專業知能”、“專業自主”、和“專業倫理”構成專業權威的要件,隻要三者兼具,專業權威自然水到渠成。
當今社會中,醫生專業地位受到相當的影響,專業權威也受到空前未有的挑戰,醫生們再不自我覺醒、好好努力,恐怕在醫學工作崗位上會過得很辛苦。建立醫生專業權威是一條遙遠的路途;也是一項艱巨的醫學工程,隻要大家有信心、肯努力,相信可迎接醫生專業權威時代的來臨。我們做好我們自己的事!
? 結構現代化
醫院結構現代化,主要是指組織機構的現代化和人員配置的現代化。
醫院組織機構,是圍繞醫院職能目標,以一定的結構形式和活動方式,將醫院的人員群體有機地組合,實行科學的組織管理,提高醫院的整體功能。醫院組織機構是組成醫院的基本結構,醫院的一切活動都要靠組織機構來推行,有效的醫院管理來自合理、高效的組織機構。因此,合理的組織機構是醫院管理的基礎,是協調醫院有序、高效地運轉,完成各項任務,實現醫院目標的組織保證。
醫院組織機構的現代化,就是遵循適應職能目標的原則,責、權、利對等的原則,精幹高效的原則,統一指揮的原則,合理寬度的原則和分工協作的原則,設置醫院的組織體係,使醫院時刻處於一種簡潔高效的運轉狀態。
醫院人員設置的現代化,就是醫院的各類專業人員設置要齊全,結構要合理。現代化的醫院擔負著醫療、保健、預防、康複以及教學、科研等各項任務,醫院各項任務的完成不僅要有醫療、護理技術人員,同時還要配備物理、化學、電子、計算機、經濟、法律等方麵的專業人才,這些人才的配置比例要符合現代化醫院的要求,使其成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技文化素質的優秀群體。
? 醫院管理現代化
醫院管理的現代化主要是指醫院管理的科學化、係統化和信息化。現代化醫院管理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標準化管理,規章製度嚴密,各項技術、質量標準體係形成,嚴格按標準和程序辦事。組織機構合理、精幹,人員稱職,責任分明,效率高,工作按常規進行。現代化醫院的係統化管理,主要是把醫院作為一個完整的管理係統,強調醫院整體性、層次性,達到功能最優化。信息是現代化醫院進行醫療活動和管理活動的最基本要素。對信息必須及時準確地進行管理,要建立醫院管理信息係統,運用電子計算機處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