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天知道他是怎麼將那家人給說走的。
總是這樣,不管他想要做什麼都可以達成。
可是,如果他認為自己還是像以前那樣任他搓扁揉圓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九錚不是沒想過將紀夫子暗中幹掉什麼的。
但是殺戮這種事情,有了一次就夠了。
其實,就連九錚都不願意承認的是,在看到對方活生生地站在自己麵前的時候,他的心裏是有一絲驚喜的。
雖然,轉瞬而逝。
不行了,九錚覺得,自己隻要想到那個人就住在距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內心就忍不住泛起一股恨意和惡心感——但是偏偏,他卻什麼都不能做。
一定……一定有辦法解決的。
九錚想起自己終於可以恢複上朝之後,從陽帝的話語裏傳遞出來的意思,默默地握緊了拳頭——隻要能讓他離開這裏,隻要能讓他不用麵對那個人……
******
霍安陵本來想著下朝之後就急匆匆回自己的將軍府然後和自己的阿拾繼續打情罵俏(……)蜜裏調油(……)什麼的——畢竟他雖然是將軍,但上頭有嚴遠管著,政務什麼的又有師卿幫他,所以他完全可以當甩手掌櫃的。
沒錯,雖然霍安陵在戰場上靠著無數的人頭讓他站到了將軍這個位置,但是麵對古代的政治以及奏章格式內容什麼的,還是兩眼一抹黑的。
所以,在很早以前,霍安陵就很有先見之明地將師卿從嚴信禹的牆腳那裏挖過來了——反正隻是單純地用來當勞動力,他可沒有拆散對方意思。
霍安陵這人,雖然並不算笨,但是大概他本來就無無心於仕途,再加上他對於朝廷上的彎彎繞繞的確不得行——並不是每一個在穿越的人都可以在古代同樣玩轉無壓力的——所以師卿就光榮地擔任了他的軍師一職。
正是因為有了師卿這個壯勞力(……),所以霍安陵完全忘記了,其實他才是那個衝鋒陷陣為國出力的將軍來著……咳咳。
在禦書房候著的時候,憑著他比女人的第六感還要準的直覺,霍安陵覺得他的安逸日子又要暫時和自己揮手說再見了。
果不其然。
景國要繼續對剩下的幾個國家開戰了。
霍安陵不太明白政治,但是也知道這個適合並不是適合開戰的時間——距離上一次戰爭,還沒有過去一年呢。
就算景國的恢複能力再強,也不夠消耗的。
再或者,景國足夠再負擔一場戰爭,但是對於這次戰爭所帶來的連鎖反應卻不一定能夠完全負荷得住啊。
如果說上一次吞並了吳國和漢國並沒有讓清國有什麼反應的話,那麼接下來,無論景國對哪個國家開戰,都絕對會引起清國的戒備——甚至,會讓景國直接麵對清國。
這個時候的景國,絕對不能全身而退的。
隻是,霍安陵想得到的,在皇帝之位上坐了這麼久的陽帝又怎麼可能不會知道呢?
所以,他不僅了解這樣的情況,而且還做出了對策。
******
清國的情況並不複雜。
第一,清國不像其他五國那樣對景國抱有很深的恩怨糾葛,血海深仇。
自從幾個國家勢力互相牽扯勉強達到平衡之後,清國參與的戰事僅僅隻有十餘次,大的戰事不多,而且從未與景國直接見過手——至少在陽帝繼位前兩個皇帝,從來沒有和清國鬧過矛盾糾紛——雖然清國的人不善於打仗也是一個原因。
第二,之所以清國的人不善於打仗,是因為他們不需要戰爭——清國很富,有魚鹽之利,人民安居樂業。所以清國的人並不願意打仗。
第三,清國靠海,遠離其他五國紛爭搶奪的區域,所以清國完全不需要打仗。
第四,清國的國土麵積不是方形的也不是圓形的,而是靠著海,沿著海岸線長長的拉起了一片條形麵積的國土——這樣,就使得除了景國外,其他幾個國家或多或少都和清國接壤。這也就使得,清國似乎成了其他諸國在麵對景國入侵的大後方……也是對抗清國軍隊戰略預備隊。
因此,想要順利地吞下其他國家的土地,穩住清國,對景國是至關重要的。
古代的戰爭,尤其是在處於這種沒有大的國家統一的時候,縱橫家總是十分必要的人才——這樣的人不多,但是戰鬥力卻十分強悍,有時候甚至比霍安陵這種真刀真槍地上陣的人用處都要大。
畢竟光靠一張嘴皮子和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就讓巴拉巴拉巴拉讓對方按照己方的意思走的能力……不是誰都有的。
尤其是在景國這樣崇尚武力的國家裏,這樣的人才,更是鳳毛麟角。
至於上一次打算去當說客的人……鑒於那個時候霍安陵的動作太快,毫不知情地直接將第一批金國的使者給截殺了,所以那兩個國家就算派了援兵來,也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即使後來九錚去幫了點兒忙,其實也是可有可無的了。
但是,這次卻不一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