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裏的禪之一:選擇適合自己的
“婚姻裏什麼最重要”?你如果問我,我會堅持說,男女雙方,最好有大體一致的人生觀。我知道,不少人會說:“未必!”
我居住的這座南方城市,好男人的標準似乎是唯一的:有錢有地位,至於人生觀?很多人沒有這個概念。但我還是相信,夫妻能否長久,能否幸福,要看雙方基本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一致。有錢有地位固然好,但擁有金錢和地位的人,沒有誰會覺得錢已經夠多了,地位已經夠高了。再者,這些東西背後往往意味著另一種生活方式,比如,持續的打拚,繁重的應酬,閑暇的缺乏,可能的壓力,等等,你如果是一個金錢、地位能夠給你帶來快樂的女人,並且願意為之忍受孤獨,或參與其中,那倒無妨,但你如果是一個喜歡清靜,追求精神交流的女人,認為夠吃夠喝,一本好書,二三知己,就已經滿足,那麼你就應該尋找另一種人——人生觀價值觀與自己類似的人。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有一個價值取向完全不同的妻子,托爾斯泰喜歡單純樸素,他妻子卻相當迷戀奢華、顯赫和名望,托爾斯泰反感自私,允許別人任意翻印他的著作,他妻子卻堅持要從中抽利,而且,他妻子性格粗野,總是大哭大鬧,經常倒在地上打滾,用跳井、吞食鴉片煙膏等各種方式威脅自殺。八十二歲那一年,托爾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庭的痛苦折磨,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裏,離家出走,不知去向,十一天後死在一個小站上。臨死前留下的唯一遺言竟是:不許妻子出現在自己麵前。
托爾斯泰是一個偉大作家,但在他妻子眼裏,他不過是一個酸文人。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對托爾斯泰和他妻子來說,選擇對方都是一個錯誤。假若你口味很寬,可以成為任何人,可以品嚐任何東西,那另當別論。
當代知名禪師聖嚴法師講過一個故事:
一對剛結婚的年輕人一同來見他,他向二人道喜,新郎卻說:“師傅就不必為我們道喜了。”他問:“為什麼?”新郎說:“諸行無常,五蘊皆空,我跟‘空’結了婚,有何可喜?”他說:“既然是空的,你還結什麼婚?”新郎笑著回答:“師傅,‘空’和‘空’結了婚,是正常事呀。”他有些驚喜,這小子似乎悟出來了,於是又說:“空和空在一起,是沒有磨擦的。你們倆結婚之後,可不要三天後就鬥嘴,四天後就吵架啦。”旁邊的新娘卻搶著說:“師傅,我們就是為了預防鬥嘴吵架,才先來見您的,到時候要請師傅主持公道。”他便說:“那很好,我會給你們無理三頓棒,有理三頓棒!”
上麵的兩位新人,是“空”和“空”結了婚,也算誌趣如一了。但是,“空”和“空”結了婚,仍不能萬事大吉,還有可能“三天後就鬥嘴”“四天後就吵架”,聖嚴禪師的解決辦法是:“無理三頓棒,有理三頓棒”。
可見,好的婚姻,需要的因素還很多很多,兩個誌同道合的人,仍然會鬧得不可開交,甚至也會以離婚收場。婚姻,婚姻,人們對婚姻幾乎沒有好話:“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內的人想出來”,“婚姻是世界上最小的經濟共同體”,“婚姻是合法的賣淫”……我不是婚姻專家,我不想也沒能力說太多,但是,身為一個剛剛走進婚姻的女人,我願意談一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