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流洗耳,清淨自見(1 / 2)

枕流洗耳,清淨自見

1

耳根清淨,本為佛教用語。“六根清淨”之一。六根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人的六個器官。六根為什麼都要清淨?說簡單一點,就是需要講一點衛生罷了。家裏亂糟糟的,總得打掃打掃。街上的噪音大,把窗戶關上才好。吃東西,至少要以不鬧肚子為前提。六根清淨,其實是人的本能。

耳根清淨,比另外五根的清淨,大概更難一些。為什麼?眼睛可以閉住,鼻子也可以用憋氣對付,舌頭藏在口腔裏,手和腳可以伸出去也可以收回來,意念同樣是可以自控的,唯獨耳朵,像兩個微型喇叭,是永遠張開的,它和婆娑世界之間,毫無障礙。任何聲音,不論好壞,隻要你在旁邊,就沒辦法不聽見。

耳朵既是如此,婆娑世界,又常是雜音喧嘩、眾聲紛呈——妙音、噪音、清音、雜音、梵音、濁音、雅樂、俗響……於是,要做到耳根清淨,就實為不易了。一般來說,耳根清淨者,都是德行高尚的人。一般人,俗人,如果說,有什麼標誌的話,大概正是,他們總是愛聽閑話,愛傳流言,愛打妄語……小到誰在說誰的壞話,大到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流言蜚語之擴散總是不缺少“媒介”,總能謬傳千裏而不輟。可以說,人的世界,就是一個流言蜚語的世界。如今這樣一個傳媒時代,報紙、手機短信、電視、網絡……各種形式的聲音,都在爭搶人們的耳朵,一個消息,根本來不及辨別其真假,已經滿世界都知道了。一件產品,隻要它的主人肯花錢找個名人“廣而告之”,就會時時刻刻在你耳邊響起。有的產品,在成為產品之前,天花亂墜的廣告就已經鋪天蓋地了!於是,含著“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隻有在害死無數兒童之後才有可能被發現。

傳媒時代或信息時代的一大特點,就是龐雜混亂的聲音係統對人類耳朵的強製灌輸,以及對人類清淨的公然侵犯,隻不過,沒人認為,這和人權有什麼瓜葛。很多人,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於洶湧的信息包圍圈中,如同一片無根的樹葉一樣,在沒方向的風中任其飄蕩。而製造聲音的人,也很少受到必要的製約,任何人,任何時候都可以隨便發布信息,抹黑、汙蔑、造謠者,總是為所欲為,橫行霸道。

不容置疑,這種情形下,人類越來越失去安靜的情懷,人心變得更加浮躁,人類的心靈品質,有可能變得越來越糟糕!

我建議把“清淨權”也看作人權的一個組成部分,加強針對“聲音世界”的立法和監管,把地球變成一個清淨的星球!

2

作為個人,為了保持耳根清淨,我以為,大家有必要對良莠不齊的爆炸信息采取適當拒絕的態度。過去如果習慣於迎合,能不能試著改變一下——掉頭走開?過去的心理如果是隻怕漏掉什麼重要信息,隻怕知道得比別人少,現在能不能試試,如果的確漏掉了什麼,的確不知道什麼,對自己又有多大損失?

我曾經試過連續幾天不讀報、不上網、不看電視,會怎麼樣?結果,我覺得“不知道”倒是一種很優雅的事情。想象別人此時正把時間用在讀報、上網、看電視上,自己則獨享清福,不覺有失,反倒有賺了什麼的味道。

什麼東西,都以“多”為好,多多益善,多了還要更多,是俗人的計算習慣。和“多”比起來,“少”更有哲學品質和美學價值。少是對多餘和雜質的揚棄。少是對質量的講究。以少勝多,以無勝有,才算“風流”。

加是方法,減也是方法。不放棄加法,同時學會做減法,人生才是完美的。加法是入世,減法是出世。以出世之心觀照入世,以入世之功支持出世,有入有出,有出有入,與複雜的現實與紛繁的世界保持一種動態的可調節的關係,正是禪宗所強調的“自由境界”。擁有“自由境界”,勝過擁有其他任何東西。

米開朗基羅說,當我在一個大理石岩礦中發現了那一塊巨型的、粗糙的石頭時,我實際上也就看到了那一尊名為“大衛”的大作。他還說,我所做的唯一工作就是去除那些不必要的部分,然後去完成構思中的一座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