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人生的智慧是磨出來的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每天中午飯後必須在父親的督促下背完一篇唐詩才能去上學,當時因年齡小,對詩裏的意境不甚了了,頗有“苦不堪言”之意。成年之後,因為這種熏陶的影響,我對中國古典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詩詞歌賦裏的古典美麗、中醫中藥的博大精深……大學時代,由於自主支配時間的增多,更是對工筆花鳥情有獨鍾。
工筆畫“精益其微”,點、染、勾,每一筆都要準確到位,苛求精益與完美。從大局上考慮同時運籌於帷幄,“胸有成竹”,筆法周密嚴謹,更需要絕好的耐心和毅力,才能繪成美妙絕倫的畫作。學畫的日子,每隔數月,總會遇到一段不得要領、焦頭爛額的時期,對自己的每一幅畫都不滿意,很是痛苦。後來才明白,那是“磨合期”,這個時候最需要磨住耐心、抵抗住壓力,多看多練多琢磨,接下去一定會畫藝精進。這種體會對我後來經營企業很有幫助,每當遇上困難甚至危機的時候,我總能樂觀地視為企業飛躍到新的平台的良機。
創業之路曲折而艱辛。對命運的垂青,在默默地感激之餘,我想把這幾年來所見所思所想與更多的人分享。在廣東科技出版社的馮常虎老師的幫助和推動下,基於廣東科技出版社一貫科學、嚴謹的風格,我有幸邀請到了最初為五穀磨房的忠實用戶,現在擔任五穀磨房中醫顧問團隊的尤藜女士與我共同完成此書。本書中的食療“磨方”一部分收集了五穀磨房的用戶反饋,一部分得益於尤藜女士的親自配方與指導,香雅集團市場部的張立力、陳劍飛、張曉、李新豔、上官明雋為本書資料的提供、案例的收集、圖片提供以及編輯工作做了大量工作。成書之時,謹借此對一直支持和關心五穀磨房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最誠摯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