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生命寂寞
比生命寂寞——寫在父親彌留之際
1.他像個嬰兒,神情是那麼的無辜、期待、簡單、童稚。把他一個人留在這個房間裏,我於心不忍。可是,那麼多過日子的雜事等在時間的閘口上,隻好先去辦一點,再轉回。再守著。相對無言中,勾連穿織起一些往事的記憶。
他渴望有人陪伴。人之大限,彌留之際,分手後的時日迢迢無期。再陪一會,對生的留戀表達多一份含情脈脈吧。雖說我們每個人,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最終都得獨自一人,去上路,去往各自的天堂的歸宿。上路的時候,都是這麼依戀這個擾擾攘攘的塵世嗎?孤獨總是讓人茫然的。
2.脆弱、不堪一擊、無助,心誌卻是清明的。聽不清他在說什麼,總是自言自語。不說話的時候,則是微微地笑著的表情,好奇地轉動著眼睛。坦蕩、明靜、無邪、安然,像一個充滿期待的孩子,卻是知道好歹,不敢提任何要求,隻是用眼神期待著挽留著能陪伴他多一會。
我的心被重重地撞了一下,又痛了一下,很酸楚很傷感的情緒就湧到了喉嚨。我深深地咽了一口氣,不能說話,一說話眼淚就不能控製了,隻是機械地幫他掖著被子。
這個世道誰真正需要你?我們都是過客,或者,都是不同棋盤上的棋子,需要與否,不過是因時因事而已。誰在情感上依戀你、挽留你?那可是一種大愛,由內而發的誠意。
3.我隻能意會地拍拍他的手,可是我沒有時間久呆,命定中的事情催趕著我,或者我隻是為自己的所謂匆忙找些不著邊際的借口。我其實是有點害怕這種別離,用緩慢得讓人揪心的形式一點一點讓人撒手,像一條生命的纜繩在不可知的外力的拉扯下,一點一點地崩裂,我擔心我緊攥不放的手會被拉傷,或者猝不及防會摔一個大大的跟頭。每個人都得歸去,我們為什麼不拿出所有的耐心,在親人的彌留之際陪伴一下?我譴責自己。忽然很痛恨這種匆匆忙忙的日子,所為何來,把最純粹的人倫都損傷了。
我害怕別人的離去,何況是親人,是親人中的父親。誰還會這樣無條件地嗬護我,用他笨拙的理解和擔心,為我的前路祝福。如同擔憂生命的降臨,不知如何是好,捧著還是放下,都不知如何是好,我不無擔憂地把目光轉向了兒子。所謂操心,就是要不斷地把心拿出來,在粗陋的日子上打磨。
所以,我害怕豢養小動物,它們走了,我也有什麼會被帶走了。
沒有知識確切地告訴你,生命到底是什麼?沒有宗教的想象作解脫,也沒有信仰的燭照來引路,更是沒有哲學的光亮引我們穿透混沌,我們隻能在塵俗的隧道裏摸索著走路,以及傾聽,或有偶爾傳來的召喚,我們隻能依賴人性那撲閃的火苗,聽從真情的引導。
4.對生活的信心千萬不要來得太遲,徹底明白這一點,有點晚了,生命的好時光、青春勃發的年華過去了。父親走了,其實應該讓他走慢一點的,可以竭力做到這一點的。
有點晚了,對人生哲理的頓悟,如同對那些珍貴感情的珍惜,總是必須跨越看似不可逾越的溝壑和障礙,然後,你才明白,時間的消耗,隻是讓你更接近一點生存的真相。
對生活的信心,不就是承受力和耐心,堅持著,守候著否極泰來,等著自己的盡力,等著上蒼悲憫的搭救。認識得太早或者太晚,都會誘發不幸,都可能留下有局限的破碎和淒美。誰能從頭再來呢?沒有人可以修補遺憾的,放棄了生活中的一種可能,就等於放棄了一種人生。
如同,愛情通過死亡的方式來達到永恒,雖說是一種最高的境界,但是,永遠陰陽兩隔,與塵世無緣了,那隻是紀念的經典,不是可以相擁的真實。
如同,天才能將女人帶向何處?不能超越於這個男性的社會,就能超脫於性別的局限嗎?孤獨、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把欄杆拍遍卻無人會登臨意,所以,還是回去吧,回到俗世裏,回到煙火與紛擾中,活著,就是要以淡薄之心對待一切,尋找一個平衡點,仰望星辰,隻是因為此時此刻還能腳踏實地。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原來終究是,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的。
誰以為做一個簡單的人就比做一個特別的人容易呢?
生命的最終就是局限啊。
5.什麼可以給我們力量呢,親情乎?愛情乎?《讀書》的創始人臨終自撰的訃聞寫道:“在人生途中,若沒有親人和師友給予溫暖,將會寂寞,甚至喪失勇氣。”
“羅曼蒂克的激情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且相信它是偉大勇氣的象征。”但凡值得珍視的情感,不管哪種,都是勇氣與信心,都是一種力量。它支持我們,給我們溫暖,讓我們走完人生之途,不放棄,就是好好地活著。
從政治、經濟的角度來看,個人是很渺小的生物,比如,以科學、政治為背景的小說也許很快將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之外。而情感,或者愛一個人,與之分離的惆悵和痛楚對於個人來說則是一個龐大而永恒的世界,所以對愛的描寫與禮讚則是永恒的。
而別離,卻總有一些場景或鏡像會在我們的記憶中閃回,從此,讓人在潛意識深處覺得失落和痛苦,或者,覺得悵惘。
命運,賜我們力量吧。比煙花燦爛
生活中的煙花如同日常之外的光影,閃耀在衣食住行柴米油鹽的上空,佇立仰望,倍感其光彩,亦是短暫。
1.暗夜中的光彩
第一次現場觀看新年的煙花盛放,人山人海讓我設身處地感受著願望的瘋狂。
狂熱、絢爛,驚喜和夢幻,把個小小的二沙島給擠爆了。
半空中是曼妙的空靈的不可方物的色彩圖案,眼前是萬眾一心一念的引頸仰望,是不自禁釋放出來的驚喜和感歎,喝彩,隨煙花的綻放雀躍而起。
一束束的煙花,點亮夜空。瞬間粲然後,恍惚能聽到煙灰落地的聲音。是的,人不比煙花燦爛,可是人在燦爛的身邊,注視著、享受著。
其實,人也是比煙花寂寞。無邊的等待,燃放之後,就是無邊的暗黑。
興猶未盡往回走的時候,滿目闌珊,人去潮退的淩亂荒落,讓人懷疑,剛才是否誤入夢國。
2.原野上的著色
邂逅寧靜、詩意的本性,是在三月煙雨中的徽州行。
煙雨迷蒙,水汽裹著思緒,糾纏不斷的,一點小事,也耐得住翻來覆去地想。“一生癡絕處,無夢到徽州”,頗有點慵懶自足,屬意的事物大概都比較含糊,由不得一清二楚的。真相永遠是在願望背後,閑適和放鬆,本來說不清就裏的,反正怡然自得就行了,所為何來,天知道。
所以,青山綠水的主調,就很讓人賞心悅目了。風景大多如此,至於是否讓人怦然心動,那另當別論,那是需要有契合與碰撞的,能當得起縱情的山水,必是生命的一種釋放,是渾然忘我的境地。一般而言,也就綠水青山,尚可尚可。
所以,當麵對三清山的水墨留白一般的岩石時,還是驚住了。連綿起伏成漫山遍野,且依舊是當年模樣,真是有點歲月無敵。
在石頭的懷抱裏漫山繞走,千姿百態毫不遜色於原野的著色,形狀與色彩,前者炫耀的是線條,後者得意的是光影。鬼斧神工,然後,目迷神移,這就是大自然的饋贈。
3.藝術的奇絕
工藝的爐火純青、巧奪天工,常常是夢裏他鄉,可伸手,卻不可觸及。
景德的瓷器:油潤、細膩、精美絕倫,如絲綢的纏繞,如暗香潛逸的品茗,如撫慰心靈的背景樂、如清風楊柳下的癡想,是當得起捧著或者雙手端著的恭敬的。
泥土幻化出來的天工,那樣的妙不可言,最素樸的與最尊貴的,兩者之間,如何經過天工造化的轉換,實在讓人費盡思量,也道不清內中的奧秘,這似乎跟工藝有關,也似乎跟哲學有關。凡事皆有可能,實在是要敬畏善待一切。
一坨泥土,到尊榮高貴的瓷器,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秘不可宣的命運逆轉,這真是造物主的旨意。
4.雨中的淡彩
中國式的水墨氤氳、煙雨迷蒙,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彩色的鄉野,被明黃與嫩綠點染的鄉野。無邪與稚嫩的色彩,從來都是最美的色彩,嫩黃與嫩綠,成全著最美的鄉村的景致,加上煙雨,朦朧初春的憧憬,冬天遠行的揮別。人都是健忘的,溫潤的氣候裏,轉瞬就丟失了冷冽的印象。
我不知道這是否適合抒情,搭配最好的景致裏,有時候會挺悵惘的,是因老懷疑,美好易逝,這雨中洇潤的美滿裏,是否有什麼玄機尚未參透。
就這樣聽到了這首《丁香花》的流行曲。傷懷,就這樣毫無過渡。
恍惚和憂傷,生與死的勾連,寂寞與孤單,風前與雨後開放的花朵,逝者如斯,到那時,什麼才會跟你我有關,跟生命的存在與虛無有關?實在是不知道啊。
5.五台絕頂與清涼境地
初秋,天就遠了,雲都在山頂上,空氣通透清爽,從江南的煙雨,到中原的清蒼,誰的心情能配得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
有的景觀鍾靈毓秀,有的山水氣度不免。大自然也是七情六欲的,這山西的五台絕頂正是修煉的清涼境地,莊穩、肅穆、大氣清爽,不摒棄塵世雜念還待何時,何況這雜念又非護身法寶,不要也罷,這裏,連樹木都長得通透清勁,這山野的相格與品格,如同人,也是真相彙露。
6.古遠與老城
進入老城就像掉進了時間的旋渦裏,明知道這不是真的,但還是不由自主地下滑,氣氛與環境都那麼似非而是,此情此景的招魂恐怕是難以抗拒的。
陷落,有時候不是時間作祟,而是情緒作怪。把手腳都絆住了,不能往前走了,一切自然就恍如回到從前。
先前,中國的鄉下銀行就隱匿在匪夷所思的偏遠的山西老城,奇跡從來是可以抵達無法想象的地方的,隔了一段時空來看成就,也就成了傳奇。
平遙的文廟與鄉下銀行有沒有關係不知道,不要以為讀書唯一的路徑就是入仕,曆來是升官必然發財,發了財致了富,就可以弄出一些奇跡出來了。
官道財路多半不易,也多半跟普通營生無關。倒是這工藝跟趣味在關,這光彩可鑒的漆盒就讓人拿起了不舍放下,雍容富貴的牡丹盛放在上,越摩挲,越水靈欲出,女兒家的事情,打發的也是一些顧影自憐的小情小趣,跟家國大業完全不搭界。在平遙裏亂逛,我就不知道這先前的鄉下銀行跟什麼有關?跟天下盛衰有關,還是跟大宅小日子有關?真有點進一步海闊天高,退一步家長裏短的況味。難怪偏於一隅也能驚動天下了。
7.登峰造極與風流雲散
此起彼伏,後浪前浪,時間一重重地迭壓下來,曆史就這麼滔滔遠逝了。我們能憑吊的,充其量不過是一種過往的痕跡。
大國小家,從輝煌鼎盛到灰飛煙滅,從顯赫歸於靜寂,這是曆史使然,還是命運使然,都說不清,沒有什麼是永垂不朽的,可能也沒有什麼長盛不衰的,此起彼伏,這大概也是造物冥冥中的規律。就像這個曾經赫赫有名的閻錫山,一個區域曾經矚目的符號,終是讓時間退去了光彩,一個不再存在的過往,一點薄薄的傳說,也抵不住後人的快速遺忘了。
就像這喬家大院,眾多的姓氏大院裏的佼佼者,今時往日,也同樣是,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我突然想到,人的出現與消失、生與死,結局最終不也是風流雲散嗎?
除非是這樣的例外吧,要有足夠的厚度和長度,才能抗衡時間的無情與侵蝕,比如,三千年的分量才當得上是厚重的曆史,三千年堆疊的晉祠、古木、庭院,才算得上是古跡。所謂流傳,已經是後人一種精神上的膜拜了。真正能留得住的,正是這些幻化無形的、淩虛蹈空的東西,這些精神性的東西。
8.通靈與自然與領悟
無人知曉的鄉野,車駛行在廣西的山地,如同十多年前進入藏東高山峽穀下的巴鬆湖,遠山簇擁,田疇金黃,寧靜、濕潤,有什麼奇跡將會呈現。
深山中的峽穀、密林,洶湧的澗水、亂石,有史前的桫欏樹。從山頂往山穀走,全是野趣。沒有人煙的地方,自然是有靈性的,人在其中,是更有悟性的。
這樣的觸碰與貫通,曆來是充滿了激情與不可思議的。所以我總是視有瀑布的地方,是天地人寰的一絕,就像人的開竅,一旦相遇了,其勢妙不可擋。
什麼叫鄉野的真情性,德天大瀑布就是一種注釋了。亂石泥沙,水霧飛騰,黃濁的水浪、陰濕的雨天,是朦朧是無法用鏡頭或者言語還原的一種美麗,是可觸可感的鄉村風景。
與尼亞加拉大瀑布的比較,那種氣定神閑君臨天下的儀態,多的是造物恩寵的氣勢與風貌,藍天碧水,數十裏的空闊與通敞,橫掃一切的流域與落差,明澈與高遠的彩虹,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壯觀。是現代絕版的圖騰,更適合遠觀和仰望。
鄉野的可能不那麼震撼,然而,那種野趣是可以穿越其中更可以隨意戲玩的。激情或者歲月
1.感動常在
銀幕上的血濺到了我的臉上,銀幕上的呐喊扯痛了神經,我不自覺地握牢了拳頭,猛吸了幾下鼻子,淚水還是控製不住地流了下來,止也止不住。
《集結號》不僅複活了戰爭的慘烈、探尋了人性的幽微,還原了一種激越的情懷,我尤其不能自已的,是那種極致的激情:對生死、對家國、對戰友、對命運、對真相、對信奉、對使命和責任,還有難以言全隻可意會的人性的真相。
過了一周,偶然在深夜的一個電視專訪上,看到了該片的導演與演員的一席談,幸遇與難忘成了電影內外的核心,他們也為自己的經曆打造了一段傳奇。
激情的內核是什麼?那就是你還願意相信美好的願望,還願意相信真善美,相信倫常與秩序的結局,總是風清月朗鳥語花香,相信你的守望會有祝福,相信你的忠誠會被成全,相信道義總能感動人心。
在無夢的時代,這是一種做夢的能力,也是脫俗的動力。
它會讓人超越一點點俗常,點燃一點火種,鼓起一點幹勁,跨過物質至上的荒蕪地帶,在穿過隧道的暗黑時,至少能懷揣著美好的願望一直堅持,堅持最後走到明亮的出口。
藝術常常能喚醒並複活這樣一種不太合時宜的心性。
常常就回想起話劇《我在天堂等你》的情景,大寫意與大情懷,連生死都是渾然一體的,承諾與懺悔,反正不是天涯就是海角了,既然都不可能再選擇退路了,那就彼此守著吧。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就是至死不渝地相信,美好在曆經千辛萬苦之後仍會降臨的。
那年的歲末,在天河的田徑運動場上,確切地說,既不是聽,也不是看,而是感受了一場音樂會。是因現場太大,聲音太飄忽,距離太遠。然而,人氣人聲與人浪,依然讓人領受到獨唱會四濺的激情,感染到那種久違了的投入與體驗的忘情。
張學友至激的演唱會,燈光的夜空七彩幻變,歌聲中情性的飛揚,讓人生可望而不可及的飛揚一起綻放。現場感的奇妙,讓人倍覺熱情的不可思議。
穿越了年齡、歲月、差異的熱情,隻是願意被感動,就能把內心真實的情感釋放出來,或者是把那一刻狂放的熱情釋放出來。
就像開懷暢飲的豪放,意不在酒,心卻在乎能否抒懷。展現情懷,是需要對象,也是需要契機的,坦然地隨情任性而去,陶醉的是那一刻的酣暢,算得上是名正言順的率性之舉了。
就像走萬裏路的背包客,走進大自然就如同走回了家,回不回來都無所謂了。家在路上,就在前方等著,路就是驛站,長途短途的,就把一生給串織起來了。
就像傾訴與表白的宣泄,不忌諱裸露與軟弱,為著對對方的信任,為著對放下的渴望,或者僅僅是為了表白。很多東西是帶不走的,適當的時候那就放下吧,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
內在的動力,也許正來自這情性的召喚。走得不那麼順順利利信馬由韁,即使走得跌跌撞撞,也能在本性的引導下走出黑暗,也能淡然化解、坦然麵對。
2.走過美文的綠水青山
因為山在那裏。
沿海東部,棋子一樣分布著的山——黃山、三清山、武夷山,都是風景如畫的名山,也是衍生出美文的綠水青山。
水墨魂是黃山的精髓,雨霧中的鬆樹與鬆樹的黃山,全是中國水墨如夢如幻酣暢淋漓的巨覽圖。移步換景,移景易心,人在山中走,如同在水墨長軸中浮遊,淩虛蹈空,飄飄欲仙。閑時裏太多的清醒,黃山的雲裏霧裏是最好的調適,看得清看不清又有什麼關係呢,朦朧或者模糊,有時就是一種美,甚至是一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純美,美得不可方物,卻又美得無影無蹤,隻能禮拜和尊崇。關鍵是有沒有賞識的心情,有沒有敬畏的誠意。
恣意縱橫是三清山的姿態,山石的陽光便把三清山的神貌畫龍點睛了。熙和明亮的陽光,照在國畫留白一樣的山石上,清氣凜然,超塵脫俗,讓人心境空闊,油然生飄然世外之感。
更奇妙的是,那些繞山而築飄帶一般纏繞在各座山頭的長廊,形成了獨一無二的空闊無邊的風景帶,盤旋上下曲折回環,這山野的長廊,風聲如訴,天地渾然,登臨意與揮灑意,盡在不言中。如此,心境何來不開闊不坦蕩啊,環境造人,麵對如斯壯闊,早煉出豪邁之心了,早能去掉蠅營狗苟的猥瑣了。
養浩然之氣,蓄沛然之氣,必定得到此等山野,渾然忘我,遠離紅塵,天地萬物,浮雲過客,才能修煉出人格襟懷的正宗正果。
用山水有情來形容武夷山再恰當不過。濱海地帶崛起這麼一座山巒,確實奇異。水繞山如帶,山蒞水如煙,陽光一來,雲蒸霞蔚,嵐煙一起,山影迷離。因為這山水之情,此山雕琢完美得不可思議,幾近鬼斧天工,且又柔情萬種的姿態各異,起舞弄影,哪一個角度都是賞心悅目。
人力能勝什麼呢?我們這些匆匆過客,最好就是來親近大自然的傑作,來敬畏,來感歎,小心翼翼地守護一旁,此外,就別無他求了。冥冥中,造物總是有其不可測的法則的,人世間所欠缺的,都能在大自然中得到修補。
3.在雪國聆聽時尚的足音
冬季到日本,這太平洋的島國,天色總是青蒼的,東京、大阪、箱根、京都、神戶,從大都市走向小城,景觀才一點一點有些暖色,不再以那些鋼鐵大城的冰冷壓迫人了,小巧的木質的房舍,小小的店鋪,起伏的鋪著舊時磚石的街巷,總能湧現一些有暖流的回憶,似曾相識的建築,對文化的指認竟是輕而易舉的,有多少中國的文化漂洋過海在這裏落地生根。
老得看不見時日盡頭的傳統,老得年深日久的建築,就是一種暖人的溫情,也是一種柔韌的尊嚴,過去的東西被時間供奉著,就讓人覺出了一種謙謙有禮的敬意。這樣的城鎮彌漫著一種獨特的安泰的神韻,也讓人印象殊深。
一場大雪,把我們送到另一座城鎮,也把這個叫做箱根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童話的世界。白茫茫的天地,蘑菇一般的房舍,雪地中移動的人像一個個小逗號,在此中逗留,始終是被白茫茫的天地所覆沒的。真的是看到了鵝毛一般的飄雪,淋漓盡致地下著,無聲無息中,就把一切都覆蓋了。在雪夜裏漫步,真的就看到了雪光輝映著星光,白天的童話世界與夜晚的童話世界,前世朦朧,後者神秘,誰在其中,都會靈魂出竅的。
何況,還有冒著熱氣的湯泉與溫泉,奶白一般的蒸氣像炊煙一般地嫋嫋飄拂,在靜謐瑩白的雪世界裏,再添了畫龍點睛的神來一筆。吃著精致的美食,透過窗玻璃看外麵的童話天地,第一次有天上人間的真實感,第一次覺得自己做回了一刻公主。
日本大城裏有的是現代都市的奢華、迷離和恍惚,而日本的鄉野,更有的是安靜的房舍與野趣。在城裏,能見到這個島國人的一麵,孤寂中的狂歡,體麵與匆忙,拘謹與壓抑,而在鄉下,卻到處是怡然的放鬆,悠閑的自在,在烤肉館裏慢悠悠地翻掀著眼前鐵板上的神戶牛肉,突然就覺得,日子就是這麼在滋味閑適中,過完了也就過完了,有意思與沒意思,寸心自知也自守啊。
日本的性色與藝術,食與文化,現代與時尚,鄉村與古樸,武士精神與家國主義,完美的講究與放縱的失態,客氣禮貌中的拒絕,複雜的多棱麵,萬花筒一般旋轉的變換,外人是走不盡的,也實在不必了。殊異,既能讓個體突顯,更能讓國家特立,過客浮雲,大體也僅是浮光掠影。
這個島國,與另一種況味的台灣又是情態大異,畢竟有文化上的同根同源,更親和,更認同,是血緣變異中,隨時能泄露出真相的另一副麵孔,景觀與人情,氛圍與環境,親切是油然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