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府領導下的工務局,擬定了一份改良廣州的宏大計劃。這個計劃包括把西關興建為繁華的商業中心;旗街也將重建;雙門底與惠愛街將開辟為 61米闊的大馬路,直通內城中心。而觀音山(越秀山)則改建為全體市民享用的大公園。陳炯明要求把所有街閘統統拆掉,街口要安裝路燈。
警察奉命拆街閘,最初遭到街坊們的反對,大家都擔心治安,萬一拆了街閘,土匪來搶劫怎麼辦?警察回答:土匪來了,有警察啊!防盜捉賊是警察的事,不是你們的事。於是,街閘拆了。路燈裝上了。漆黑的夜晚有光了。一個美麗的華南大都市,仿佛已遙遙在望了。
1912年 2月 4日,夏曆十二月十七日,辛亥年的最後一天。大街小巷,有的人家開始做春餅,有的店鋪門口貼出“宜春”二字,兜售春牛圖的小販也多了起來,人們才驀然想起,明天就是立春了。不
10過,明天官府將不會舉行“禦耕禮”,以後也不會再舉行了。因為那
共和新起點
個時代已一去不複返了。
這一年,天地蒼黃,洪波決堤,海水橫飛,巨流滔天,一個洪峰接著一個洪峰,每天都有大事發生,每天都是驚天動地的,讓人眼花繚亂,無暇思考,隻能跟著滔滔的潮流走。
2月 12日,清宣統皇帝正式宣布退位,長達兩千多年的君主製,終於被洪水席卷而去。翌日,孫文向參議院辭職,並薦袁世凱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當天,袁世凱宣布讚成共和,參議院隨即選舉他為第二任臨時大總統。
在推翻清廷之前,一度高唱入雲的聯邦製,洪水過後,也已是二分塵土、一分流水了。無論是孫文,還是袁世凱,都沒有實行聯邦製。聯邦製在中國,隻是一個用來對抗朝廷集權的策略。在野時人人反對集權,上台後個個都想集權。行之兩千多年的“秦政製”,不是那麼容易根除的。
1913年,因宋教仁遇刺案,孫文領導國民黨人發動“二次革命”,要趕袁世凱下台。袁世凱斷然解散了國會,取締了國民黨,解散了全國的省議會,封閉了多家報館,甚至對民間商團,也采取嚴厲的限製或取締措施。 1915年袁世凱索性恢複帝製。曆史的倒車,開足馬力,一下子退回到公元前的秦始皇時代。
民國元年,丘逢甲在家鄉蕉嶺病逝。這位前谘議局副議長,廣東最負盛名的立憲派領袖,臨終時說:“如果我國能實施民主、民治、民享,我能親眼看到這理想實現的話,那麼死也瞑目了!”他恐怕有很長的時間不能瞑目了,因為,現在別說民主、民治、民享了,就連曾經有過的地方自治,也成了鏡花水月。
但廣東的紳商,並沒有屈服於政治壓力,與各省商團處於土崩瓦解的狀態相反,廣東的商團,依然頑強發展。他們繼續上街協助警察站崗,維持社會秩序,保護商場的安全;繼續提倡國貨,關心公益;辦起了商團體育會、商團俱樂部、商業學校、出版了《粵省商團月報》,組建起商團模範隊,進行嚴格的兵操訓練。各項事業,紅紅火火,備受各界好評。不斷有新的店鋪商號加入,隻要他們把商團的牌子釘在門口,連小偷也不敢光顧。 11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誓詞。1912年 1月 1日上午,孫中山與各省代表湯爾和、王寵惠及軍事顧問荷馬李等,乘瀘寧鐵路專列赴南京就職。中為孫中山;孫中山左為胡漢民,其後為王寵惠。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
廣州辛亥年
商團內部也製定了一套民主程序,正、副團長由職員大會選舉,成立評議會,其職權包括議決總團預決算、訂立規章製度、糾舉不稱職的職員和破壞規約的團友等,建立會議事件的回避製度,議案表決製度。評會議議決的事項,交由團長執行。商團團長僅有執行之權。不難看出,商團已逐步發展為政治色彩很濃的商人組織,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別樹一幟,儼然成了一所培訓“民治社會”的學校。
同盟會時代,粵商出錢出力,是革命黨的忠實盟友,據一份統計顯示,在同盟會南方支部的 129名成員中,就有 47名商人。小東營起義後,廣東商人開始建立商團,並迅速壯大起來。辛亥革命時,又有粵商維持公安會,這兩個組織,實際上是一套人馬,誰開大會,台上都是那些麵孔。商人成為廣州和平易幟的關鍵力量,沒有他們的支持,胡漢民根本不可能順利掌權。
紳商在廣州的成功,使其從政熱情,空前高漲,並以主人翁姿態,自覺地登上舞台,成為當時唯一足以與各路軍閥抗衡的民間力量。然而,他們被一時的成功衝昏了頭腦,以為“民國”自然是民間為大,殊不知,這裏是中國,不是商人心目中的“美國十三州聯邦”;軍閥時代,不依附於軍閥的刺刀,哪有紳商置喙的餘地?
在軍閥政府眼中,粵商的知識水平、經濟實力和海外關係,都是危險因素,對政權有潛在的威脅,必須嚴加防範。因此,粵係軍閥來了,桂係軍閥來了,滇係軍閥來了,都把商人當成搖錢樹,而不讓他們有真正參政的權利。理由無非是人民程度太低,缺乏政治訓練。從當初清廷反對立憲,就是這個理由,現在還是這個理由。但又不允許商人進行“訓練”,並利用社會輿論,竭力妖魔化粵商,“商人政府”一度成了勾結列強賣國的代名詞,受到口誅筆伐。政商互動,最終在 1924年演變成公開衝突,乃成自然結果。
若幹年後,陳炯明說過一段意味深長的話,他說:“訓政之說,尤為失當。此屬君政時代之口吻,不圖黨人襲而用之,以臨吾民。試問政為何物?尚待於訓耶!民主政治,以人民自治為極則,人民不能自治,或不予以自治機會,專靠官僚為之代治,並且為之教訓,此種
1 官僚政治,文告政治,中國行之數千年,而未有長足之進步。國民黨
共和新起點
人有何法寶,以善其後耶?徒使人民不得自治機會,而大小官僚,反得藉訓政之謬說,阻礙民治之進行。 ”
粵商的自治之夢,在辛亥年,挾著清末立憲運動的餘緒,有如海上濤頭一線來,聲勢浩大,來勢迅猛,卻在最後一米的地方,觸礁化作“雪成堆”。粵商的失敗,為曆史條件之決定,亦無可避免矣。
辛亥年,無論對於革命黨來說,還是對於粵商、對於民間社會、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隻是一個起點,中國人要走的路還很漫長,很漫長。
1
廣州辛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