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3 / 3)

袁世凱

梁鼎芬

廣州辛亥年

仍留在廣州的同盟會員潘達微、鄧慕韓、鄧警亞等人,連日來也秘密活動,四處奔走串連,他們到河南江太史第拜訪江孔殷,請他向張鳴岐進言,識時務者為俊傑,與其和革命黨鬥到底,不如改用懷柔政策。江孔殷問:怎麼個懷柔法?潘達微說:請張督入奏朝廷,把汪精衛、黃複生等黨人釋放出來,緩和革命黨的進攻目標,或可保境安民,不致卷入漩渦。

江孔殷果然把這意見向張鳴岐轉達了。張鳴岐做人做事,一向是兩麵光,不願開罪革命黨,所以一口應允,立即致電北京,請釋汪精衛等人,並彙了三千元給民政部,請轉交汪精衛作返鄉的川資。

鳳山之死,對城中的滿漢八旗是一個巨大的心理衝擊。盡管他們向張鳴岐承諾會共同維持治安,並且推舉代表到文瀾書院,向紳商們表達誠意,但他們並不敢肯定漢人會不會也拿個炸彈跑到旗界對付他們,而漢人也不敢肯定旗人會不會向他們報複鳳山被殺。雙方都在互相猜忌著。這種疑懼心理,為謠言的產生與傳播,提供了最有效的酵母。

廣州的旗人,集中居住在城西,具體分布如下:

正白旗在象牙街至西濠街(今海珠中路)、詩書街一帶。正黃旗在絨線街,沿白薇街至畢公巷一帶。正紅旗在大市街(今惠福西路)以南至晚紅園(今觀綠路)一帶。正藍旗在左都統署以西,沿進士裏

(今進步裏)至大利巷一帶。鑲黃旗在大德街(今大德路)至詩書街

(今詩書路)一帶。鑲白旗在大市街以北,沿玉華坊至左都統署(今廣東省人民醫院門診部)東邊。鑲紅旗從雲台裏起,包括學宮街、光塔街(今光塔路)、甜水巷北段,仙鄰巷北段、進士裏(今進步裏)北段至杏花巷一帶。鑲藍旗從光塔街以南、仙羊街街口起,沿紙行街

(今紙行路)南段至白沙巷一帶。

這幾天,旗界表麵上風平浪靜,內裏卻已雞飛狗跳,亂成一團。有謠言說滿人已在旗界內架起了大炮,準備向漢人攻擊;也有謠言說漢人將會攻入旗界,屠殺滿人;有人說今晚動手,有人說明天動手。

還有更駭人的謠言說,四鄉民軍即將殺到省城,準備大燒大搶,與官

風雨飄搖之城

兵血戰,到時烈火埋岡,玉石俱焚。五花八門的謠言,無翼而飛,令人心驚膽戰。

有錢的滿人紛紛逃離這座危城,大南門每天都有許多滿臉惶惑的男男女女,跟隨著一車一車的箱籠行李,絡繹不絕出城。守城的士兵也都是一臉茫然。四牌樓一帶,以故衣店為多,因接近旗界,都關門落鎖,停止營業,街上一片蕭條。巡警逐家逐戶拍門,勸說大家開門做生意,不要被謠言所惑,但沒人肯聽。巡警來了就開門,巡警一走馬上把門關上。

這股關門風從旗界刮遍全城。從惠愛街到雙門底,一片“乒乒乓乓”的上門板聲音。許多店鋪即使營業,也隻開半天門,或隻有顧客叫門才開。三街六巷,老百姓都在圍觀兩廣總督的布告:

照得現因湘鄂亂事,省中謠言四起,經由本省公正大紳、各界團體會議,合力維持,共保安寧。凡在省垣居住之人,無論滿籍、漢籍,以及官商士庶,自必一律保護。所有本省滿洲漢軍駐防官兵,業經本軍督院傳集八旗協領詳晰麵諭。該協領等,鹹知維持公安,極表同情;並由八旗官紳,聯合本省商紳,開會集議,表明滿漢人民,並無意見。乃聞近日謠言,竟謂旗人將有殺害漢人之語,以致居民惶惑,紛紛遷徙,旗街附近一帶店鋪,均多歇業。顯係匪徒造謠,希圖煽亂人心,從中滋事,殊堪痛恨。除飭各區巡警及旗滿各界地方官,嚴拿造謠匪徒,盡法懲辦外,合行出示曉諭。為此示諭諸色人等知悉:爾等須知保護公安,滿漢官紳均已共認維持,意見極為融洽,萬無自相擾害之理。爾等務仍安居樂業,切勿輕聽謠言,妄自驚擾,致礙治安,是為至要。毋違!特示。

從報告內容,亦可以看出,當時的民心士氣,都已成一盤散沙了。報告還從側麵告訴人們,有很多企圖滋事的匪徒,已經滲透到城裏了,到處造謠惑眾。這更增強了人們的恐慌心理,逃亡潮不減反增。

廣州辛亥年

——1911:三千年大變局之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