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廣州十大旅遊美景(2 / 3)

數十棵古菩提樹及有三百多年樹齡的古木棉。一對花崗岩石雕成的雲鶴華表對稱地

聳立於像前東西兩側之庭院中。古木參天,襯托塑像,顯得莊嚴典雅。廣場南端即

馬路邊聳立一座寬達二十多米的三拱琉璃門坊(建成於1933年5月),穩重莊

嚴,正中嵌“中山紀念堂”五字,宋慶齡手書。

這裏為海內外各界人士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重要場地,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

教育的基地。亦是大型集會和大型文藝演出的重要場所,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飛機轟炸廣州,紀念堂堂頂一角曾被炸壞(現堂體東麵外

牆上仍留下當年的彈痕),加上年久失修,以致日漸殘漏。解放後曾多次進行修葺。

196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同年大修。1963年在堂外四周按原設

計增建紅色鐵花圍牆。1975年再次大修。以後二十多年沒再進行過全麵的綜合

整治修葺,整座建築日顯陳舊且破損嚴重,天麵漏水,屋架漆麵風化鏽蝕,堂內地

麵柱梁裂縫總長達1700多米,尤其是消防設施嚴重缺陷,被列為廣州十大消防

隱患建築物之一。這也就是紀念堂入選“十大旅遊美景”的情形。今天我們所看到

的紀念堂跟當時大不相同了──它經過了一次最全麵、最徹底的綜合整治維修,曆

時十個月(1998年2月至12月),已是容貌一新。

這次維修耗資五千多萬元。在“整舊如舊”,“按原樣翻新”的文物保護原則

下,裝備了完善的消防係統;重新布局了照明係統;更新了全部空調製冷設備;加

強了建築結構強度;增加了升降舞台;廳堂內更新了全部座椅;徹底改造了建聲環

境,配備了一係列先進的聲、光、電設備,舞台音響采用世界先進的三聲道波陣麵

立體聲擴聲係統,並在大堂內安裝了133隻揚聲器,現在堂內的混響時間從改造

前的4秒降低到了2秒左右。音響效果比以前大為改觀。一躍而為國內有數的具有

現代音響效果,符合大型集會和大型演出要求的多功能超大型廳堂。

外觀上,堂體內外全部油漆翻新;鬥拱、花梁、廊柱、屏風、漢白玉欄杆等等

全都翻新一遍;更新了全部園林燈飾;建築物外圍增加了泛光藝術照明,使紀念堂

在夜晚時同樣煥發出靜謐詳和的迷人風采。

金頂重新貼金。外觀金頂呈橢圓形,高達3.79米,直徑最大處為4.075

米,表麵用黃金鑲貼,共用從香港購進的質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張,折合重量

0.92公斤。此外,“天下為公”字匾、總理遺囑、建國大綱、奠基石字體, 亦

全用金箔鑲貼。

更換了孫中山立像。經過數十年風雨侵蝕,原立於基座上的孫中山塑像已有不

少地方風化,於1998年11月7日至12日傍晚平安拆卸,暫存華南理工大學,

以後移廣州博物館永久收藏,在原位上豎立一個全新的與原來一模一樣的黃銅像,

高5.5米,重3.3噸

經過這次最大規模的維修,紀念堂穿上了一件整潔得體的“如舊新衣”,容光

煥發,閃爍一種民族的博大精神。旅遊美景,當之無愧。而這次整治維修工程也得

以入選了“1998年廣州地區十大新聞”。

世界大觀

廣州世界大觀位於天河區東圃,北近廣(州)深(圳)高速公路,南接廣州中

山大道,占地麵積約48萬平方米,投資6.8億元, 於1995年10月建成並

對外開放,至1998年10月,共接待遊客400萬人次(見1998年10月

24日《羊城晚報》)。這是一座集世界五大洲民間風情、古典建築、自然景觀,

融觀賞性、刺激性、參與性於一體的大型娛樂主題公園,為廣州著名大型旅遊景區,

園中以“世界民俗風情園”為品牌,薈萃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建築雕塑、民

俗風情和娛樂表演。園區內所建世界各國典型民間建築,大多按一比一的比例建造,

因而更具真實性和觀賞性。

園內設有時代廣場、日本劇場、英國劇場、古希臘劇場、阿拉伯劇場、巴黎歌

劇院等六大劇場。其中巴黎歌劇院設有750個座席,而時代廣場可容納2. 5萬

人,四周環列四大文明古國的藝術雕塑造景和十二位世界科技文化名人的銅像。運

用高科技營造的娛樂表演大舞台可旋轉、升降變化;三個拱形方柱合龍造型,充滿

現實主義的建築風格。夜幕降臨,2500平方米的音樂噴泉與800平方米的水

幕電影,形成奇幻姿彩的舞台背景。

園內又設有飛機艦船表演、綜合遊樂場、水上運動場、美國娛樂街等四大遊樂

區域,其遊樂項目新穎奇特,參與性強,富有情趣。其中美國娛樂街的動感電影,

效果迫真,緊張刺激。

園區中部建一湖泊,通達全園景區,沿湖主環遊道上設有古典火車、觀光遊覽

車。在園內細細轉一圈,還可以看到世界上近百個國家的園林藝術、建築雕塑、工

藝餐飲和節慶活動以及26個國家的地貌奇觀,令人大開眼界。

金蛇狂舞

此景指飛龍世界。位於番禺市大石鎮南105國道西側的飄峰山,占地麵積9

80畝,投資5億元(一說6億元),1995年1月建成開業,共有20個景區、

268個景點,建築古樸典雅。此地青山環抱,綠樹成蔭,風光秀麗。距廣州市約

十公裏的路程。據說至1998年10月接待遊客400萬人次(見1998年1

0月24日《羊城晚報》)。

飛龍世界是國內第一個以蛇文化為主題,以民族文化為基礎,科學開發蛇類資

源,集飲食、遊樂、觀賞、科技、文化、療養保健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遊樂城。裏

麵曾擁有256個品種的800萬條蛇,所建造的“萬蛇城”如同一座龍宮洞,是

世界上最大的蛇園,所以才得這“金蛇狂舞”之名。而本景點追求的特色則是“驚

險奇樂”:280萬條蛇與人共舞,水上表演廳18美女與三萬條蛇共舞,馴蛇師

的“人蛇大戰”、“人蛇親吻”、“口含毒蛇”等表演都確曾轟動一時。而位於公

路旁邊的那間據說是亞洲最大的高級野味蛇餐館龍飛大酒店,其“全蛇宴”也是風

味獨特。

園內建有花果山洞天福地景觀、白蛇傳係列景觀,雷峰塔與白蛇廟則是其重要

景點,據說這裏分別供奉有三色舍利子、從泰國引進的佛像、西藏第六世貢廟倉以

及旺旭大活佛贈送的十二卷珍貴經書。雷峰塔高聳山頂,俯瞰大地,遠遠便能看到,

成了這美景的標誌。

本來一切都修建得頗有氣勢,開始轟動一時,幾可謂遊客如雲。可惜,幾年下

來,人們的熱情過去了。到1998年底,已是“蛇渺龍潛,門可羅雀”,“一片

冷清慘淡景象”。新聞媒介接連發表文章,詳細報道和分析了它的“大起大落”。

筆者在1999年春天經過飄峰山前,所見的飛龍世界確是“門前冷落車馬稀”,

似乎沒有遊客。未知以後它能否重振雄風?

蓮花勝境

此景指蓮花山旅遊區。蓮花山座落在廣州市郊番禺市東北15. 5公裏處的蓮

花山鎮內,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麵積約2.5平方公裏,海拔108米, 由連綿

不斷的大小40多座小石山組成,其主體屬赫紅色砂岩,而砂岩可作礪石(磨刀石)

,故又稱“石礪崗”。關於其蓮花山的得名有多種說法,一說小群山中有座麒麟峰,

峰頂上有一塊圓形大岩石,像一朵盛開的蓮花,蓮花山便由此得名;一說因其山石

頗像一朵綻開的蓮花,故名;一說神仙橋上側有一石名蓮花石,成五瓣,壁下有水,

形如蓮花開於水上,即以此石而得名;一說蓮花山原名“石獅頭”,是古石礦場,

因石場采後留下來的巨石似出水芙蓉,又或說形如蓮花含苞初放,因而得名。

姑勿論誰是誰非,也可能全都說得有道理。這裏可以肯定的是,正是由於古人

在此地采石,才留下了今天蓮花山勝景:懸崖峭壁,奇岩異洞,嵯峨幽邃,雄偉挺

拔,不少地方乃天然與人工混為一體的獨特景觀。此地是目前廣東境內已知的年代

最早、規模最大、保存得最好的大型古采石場遺址,這在全國範圍來說也是罕見的,

堪稱嶺南一秀。

關於此地的采石始於何時,史誌無考。清同治十年版《番禺縣誌》中有關於這

采石場被封山禁采的記載:“明萬曆七年(1579),因陳言達私采石料,由邑

侯沈思孝封禁。”這是蓮花山采石場最早見於方誌的記載。後曆百多年“旋禁旋開”

和“旋開旋禁”的多次反複,到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邑進士淩魚等聯

呈督撫藩司,勒碑封禁”。所勒碑共兩塊,一立於蓮花山城,一立於番禺學宮(今

廣州農講所舊址),明文永遠禁止開采。根據上麵引文,今有書籍認為是明朝開始

便有人在這裏開采礦石,其實不然,要比明代早多了。還記得上文說過的南越王石

室墓嗎?1991年,中國科學院廣州地質新技術研究所對這座古墓所用石料的產

地進行了考察,通過對番禺、南海、三水、廣州市郊等地的野外調查和實驗室岩石

學的研究,作出鑒定:“象崗南越王墓建築石料的岩石,主要原產地為廣州番禺蓮

花山一帶。”由此又聯係到上文說過的位於今中山四路的秦漢造船工場遺址,據推

算,當年在那裏可以建造載重25-30噸的木船,那末,當年從蓮花山采鑿石料,

再經水路運到象崗就完全可能了。從而證實蓮花山采石場早在西漢初年就已有了較

大規模的開采了。

今人來遊蓮花山,首先最值得觀賞的便是這開采自西漢至清前期的古石場遺址

(經過一定人工修飾)。其範圍,從山南的蓮花岩起,偏東至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

再折而向北延伸,曲曲折折至飛鷹崖,麵積為33萬平方米,采石麵有的高達40

米,平均高約25米,一段接一段的岩洞潭壑、峭壁懸崖,連成一條長約3000

米的石景遊覽區。深邃洞穴,嶙峋峭壁,並有竹林榕蔭,瀑布深潭點綴其間,構成

這石林與岩洞之奇特景觀,可比美雲南石林。其中主要景觀有:寬敞而酷似蓮花瓣

的蓮花石,洞口寬廣、洞內怪石遍布的八仙岩(取名“雲裏洞天”),淩空壯觀、

酷似人工石林的飛鷹岩(飛鷹崖)。燕子岩最為壯觀,峭壁環立;正麵一扇石壁高

達40餘米,上鐫刻“燕子岩”三字;另一壁柱拔地而起,全景氣勢軒昂;岩下一

潭碧水,可劃竹排;潭邊築石板曲橋,留連於此,仰望壁立千仞,現一方藍天,有

白雲飄過,映在潭水,予人一種古樸清幽的自然之感。時有燕子飛過,看壁上,鑿

“燕壘棲香”四字。石壁頂上,建有一座紅柱綠瓦,飛簷卷角的雙層“燕子亭”,

配建護欄走廊,登亭中小憩,俯瞰壁林,又是一種景觀,隻見環立石壁,勢如刀削,

倒映潭中,曲橋如小徑,迂回於碧水之上,樹叢綠竹點綴其間。畏高者目眩,欣賞

者慨歎:大自然鬼斧神工!

石景區中還有碧蓮洞天、三潭疊峰、南天門(石門幽景)、雲梯、石廊、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