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老訟師損名破財 南華寺主仆被趕(3 / 3)

陳夢吉一行三人先乘船出省城,拜訪了曹翰林,在陳洪家吃了一頓晚飯,留住一宿,第二天便雇了輛馬車北上,先到了花縣,遊覽了盤古皇廟,歇息兩日,繼續北行,經佛岡、官渡等地。一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到處遊覽,考察風土民情,半個月後來到曲江。歇息一日,第二天便去遊著名古刹南華寺。

南華寺坐落在曲江縣城東南約十五裏的曹溪河畔,據《曹溪通誌》所載,梁武帝元年,印度高僧智藥三藏航海至粵,北上曹溪口,“掬水飲之,香美異常”,於是“溯流窮源至此,四顧山水回合,峰巒奇秀,歎曰:‘宛如西天寶林山也!’”遂建議在此建寺。當時的韶州牧侯敬中於是奏請皇上,寺乃於梁天監三年(504年)建成,初名寶林寺,但並沒有很大名氣,直到禪宗南宗的創造人六祖惠能在此弘揚“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性法門後,才成了全國有名的寶刹,得了“南宗祖庭”的美稱。唐代曾敕名“中興寺”、“法泉寺”,宋初,寺半毀於火,修複後才賜名“南華禪寺”,沿用至今。

我們今天去遊南華寺,先進曹溪門,過五香亭,到寶林門,再穿過天王寶殿,看左邊有鼓樓、千佛塔,右邊有鍾樓,正前方便是大雄寶殿,殿後有藏經閣、靈照塔和收藏六祖真身的六祖殿。這一階梯式中軸線平麵布局,是虛雲和尚在民國二十三年募化重修的,當年陳夢吉去遊南華寺的時候,這座已有一千數百年的寺廟的建築格式並不是這樣,而且寺內的古建築比現在多得多,據傳有八殿、八塔、七亭、三樓、二門。

這天風和日麗,陳夢吉帶著書僮陳良誌和仆人陳剛圓來到山門前,抬頭看,橫匾是“南華禪寺”四字,門柱兩邊則掛著一副對聯,寫的是:佛地何等莊嚴,法苑寶林,占領曹溪山水;聖跡獨標靈異,大雲甘露,扶持震旦乾坤。泥金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看寺內寺外,遊人如鯽,數不清的善男信女不斷湧來,不少人正在焚香叩首,甚是熱鬧。陳夢吉猛然醒起,今天是六月十九,佛教中所載的觀音菩薩得道日。

在寺外留連一番,再步進山門,看這殿,觀那塔,登鍾樓,欣賞曹溪古渡亭,不覺便來到了大雄寶殿。隻見殿外植有兩株古柏,相傳是六祖惠能手栽,隻見不少人正在對著它不停的跪拜,同時口中念念有詞。陳夢吉對神佛基本上采取一種信者有不信則無的態度。人家虔誠地拜神祭鬼,他不反對;麵對靈異,他自己則隻是微微低頭,做個掌立胸前的手勢,算是表達了對神靈鬼怪的尊敬。

中國佛寺,凡大雄寶殿皆為全寺的主體建築,南華寺也不例外,建得綠瓦朱楹,金壁交光,視前製更是宏麗。陳夢吉觀賞了一會,便進殿去。抬頭看,聖壇正中盤膝打座的是釋迦牟尼,左側為阿彌陀佛,右側為消災壽藥師佛,三尊大像,高達二丈四尺,正對著跪倒在自己麵前的芸芸眾生微笑。

陳夢吉掌立胸前,向這三寶佛微微一躬,口中不覺念了一句佛號:“阿尼陀佛!”再抬頭看四周牆壁,不覺驚歎一聲:“妙!”

在大雄寶殿供奉三尊大佛像,這幾乎是所有佛寺的定規,沒什麼值得驚歎的。南華寺大雄寶殿令陳夢吉叫“妙”的,是殿壁上那五百羅漢雕像,這是“群像”,跟廣州華林寺、武漢歸元寺等寺廟的五百羅漢像不同。後兩者的五百羅漢是一個個分開的,自成一像,排列於台上;南華寺這殿壁五百羅漢是相連重疊的,而且還是置於壁上,這實屬罕見。這“群像”雕塑得可謂鬼斧神工:五百個羅漢,起伏坐臥站走跑,形態各異;喜怒憂思哀樂閑,神情逼真;可謂栩栩如生,巧奪天工。陳夢吉一邊觀賞一邊讚歎。小書童陳良誌看這些雕像,有的眉開眼笑,有的怒目圓睜,有的優悠自在,有的緊張莫名,不知這是什麼神靈,騷騷頭,問陳夢吉:“少爺,這是什麼佛?”

“這不是佛,是羅漢,五百羅漢。”

“羅漢是什麼?”

“羅漢是佛祖釋迦牟尼的弟子,”陳夢吉指指正中的那個大佛像,“這就是釋迦牟尼。據說佛祖涅 時傳道於五百弟子。佛滅以後,這五百弟子就整理了佛的言論,隨後宏揚佛法,使之留傳廣遠,他們就是五百羅漢。”

旁邊有來朝拜的善男信女聽到陳夢吉說佛,便圍攏過來,其中一名中年人拱拱手,道:“那請問先生,羅漢既然是佛祖的弟子,那麼修成羅漢正果又是什麼意思呢?”

陳夢吉看看竟有這麼多人聽自己“說法”,不覺心中得意,道:“羅漢這個詞是梵文阿羅漢的略稱,意思是殺賊。不過這個‘賊’不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賊’。佛教認為煩惱是賊,包括貪、 、癡等等都是煩惱,都是賊,而賊害善法。殺賊便是斷盡所有這些煩惱。在佛教裏,羅漢是指修行得道,不受生死輪回的,斷盡煩惱,堪受世間供奉的聖者。修成羅漢正果,便是成為這樣的聖者。”

眾人連連點頭。另有一位青年人道:“先生博學,在下佩服。隻是為什麼有的寺廟供奉十八羅漢,有的又供奉五百羅漢呢?”

陳夢吉微微一笑,正要又作解釋,突然外麵傳來一片喧鬧之聲,隨後衝進來一隊腰掛佩刀的兵丁,一進來就一邊推人一邊大叫大嚷:“知府大人前來禮佛,殿中所有人全部出去!”

殿中立即大亂,眾香客趕忙從後門走出。陳夢吉正說得興致勃勃,被這麼一趕,也隻得住口,隨眾人離開大雄寶殿,同時心中罵一句:“什麼知府,如此霸道!”

走出寶殿,看四周布滿了持刀的兵丁,所有香客都被趕得遠遠的,剛才的熱鬧氣氛一下子變成了肅殺,心中更為氣憤,全沒了遊覽的興致,對陳良誌和陳剛圓道:“不看了,走吧!”

小書童本來還蠻有興致,一看主人如此臉色,不敢不從。三人就從旁邊側門走出了南華寺。一路走回縣城,陳夢吉仍是有氣,心中暗道:“你這個狗知府,若有那麼湊巧碰上我陳夢吉,非要算計你不可!”

若知陳夢吉後來如何真的算計了這個狗知府,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