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 記(1 / 1)

後 記

上世紀最後一年,回想起世紀中的一些人和事——當然是與我個人經曆有點關係的人和事,忽發奇想,打算寫一部所謂跨文體的東西。因為我覺得這樣寫容易些,對多寫散文的我來說,也可能“得心應手”些,不意竟事倍功半,寫了四年。這部稿子大部分經過兩遍三遍的修改或重寫,而寫出來的東西連自己都無以為名,是我所謂的散文體小說呢?還是長篇小說或係列小說呢?自己不免惶惑。

十年前,我參與編輯出版《二十世紀外國文學精粹叢書》時,維?蘇?奈保爾的《米格爾大街》吸引住了我,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奈保爾用辛辣而幽默的筆調寫了生活在特立尼達毗鄰西班牙港一條大街的一些平凡的人與平凡的事。也許是一種啟發,使我想起一條街,以及現在《舊京,舊京》中的小油坊街。當年生活在小油坊街的這些人的社會層麵比較複雜,同米格爾大街上那些單純而蒙昧的人們有很大不同。小油坊街的這些居民,是活動在特定曆史背景上的一群人。其實我早有寫他們的衝動。這部小說的生活背景雖與我的經曆有關,但並非單純的自白往事之作。

四年時間過去了,在這部書的寫作過程中,我得到了不少友人的指點、幫助與鼓勵,也得到出版社領導與責任編輯的支持與指正,特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謝。四年中,女兒範霓和範邈,為我的寫作付出了辛勞,為此我的內心也常充滿感激之情。

小說成書之前,曽先後被一些文學雜誌節選,副標多用《舊京紀事》或《舊京更漏》,特此說明,並對給予我許多幫助與鼓勵的雜誌編輯,表示真誠的感謝。

2003年10月1日夜於廣州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