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我用生命築長堤

1998

關鍵詞:抗洪救災

1998年,百年罕見的特大洪災肆虐全國。從鬆花江到長江,再到珠江,全國幾大主要流域紛紛出現險情,數以億計的居民處在洪水威脅之中。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人民子弟兵在最危險的時刻,挺身而出,在荊州,在九江,他們創造了人與自然災害抗爭的奇跡。

這一年,江南的暴雨來得特別早,次數特別多,持續時間特別長。長江滿了,如同一口隨時要溢出沸水的湯鍋;長江“瘋”了,好像一隻要拚命掙脫束縛的困獸。而位於長江下遊的“九曲回腸”——荊江,是長江最險要的一段。它的情況如何,直接關係長江抗洪鬥爭的勝敗。因此,在荊江大堤上書寫了一篇篇關於子弟兵的壯麗詩篇,而李向群就是這詩篇中最美麗的一句。

8月10日淩晨4時許,年輕戰士李向群跟隨部隊來到湖北荊江長江大堤執行抗險任務。在巡查中,他發現了大堤上一處管湧,立即一邊發出緊急信號,一邊抱起沙袋堵住管湧洞口。從洞口衝出的泥沙如泉湧般,噴得他像個泥人,但此時的他已顧不了那麼多,於是拚盡全力,用身體死死壓住沙袋,一直到戰友趕來。三天後,在不遠的太平口幸福閘,又出現了三處管湧,執行任務中的李向群毫不猶豫地跳進江中。一分鍾後,他從下遊十米處冒出來,向連長報告:“水流太急,控製不住身子!”說完,他抱起一個沙袋又紮入水中。在李向群的帶動下,戰友們爭先恐後地抱起沙袋躍入水中,很快製服了管湧。

在李向群及其戰友的努力下,荊江安全渡過了五次洪峰,水位也開始逐漸回落了。然而到了16日,情況又發生變化,洪水又朝這裏湧來,荊江萬分危急。連日來,李向群帶病參加了八次搶險戰鬥,由於過度疲勞,四次暈倒在大堤上。可到21日,當他聽說洪水暴漲,大堤告急,就立刻背起兩個沙袋衝上大堤。這時,體力不支的他又暈倒在大堤上,被戰友們緊急送往醫院,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無效,抗洪勇士李向群獻出了不滿二十歲的年輕生命。

李向群,僅僅是抗洪前線中千千萬萬人民子弟兵中的一員,他的故事也僅僅是發生在抗洪前線千千萬萬故事中的一個。那一年,祖國大地到處綻放著耀眼的綠色,中國軍人用自己的生命,為祖國、為人民修建了一座固若金湯的大堤。中國軍人向世界證明,隻要祖國和人民需要,他們就一定能夠團結一心,為祖國和人民築起保衛生命的萬裏長堤。

人民子弟兵的這種舍生取義的大愛精神,是中國人民唱出的又一曲自強不息、人定勝天的壯歌。江澤民這樣概括驚天地、泣鬼神的抗洪精神: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拚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

參加抗洪的解放軍官兵

1998

我用生命築長堤

抗洪精神,就是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拚搏,堅韌不拔、敢於勝利。抗洪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精神的大發揚,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發揚,是黨和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大發揚,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在當代中國的集中體現和新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