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風雨兼程回家路

1997

關鍵詞:香港回歸祖國

1997年6月30日下午4時10分,香港籠罩在一片薄薄的雨霧之中。位於中環半山腰亞厘畢道上的港督府,英國第28任港督彭定康正在進行最後的告別。末代總督孤獨地站在高台之上,任憑細雨淋濕自己的頭發和筆挺的西服,一言不發。在“日落號音”的旋律中,港督旗幟緩緩落下。

兩小時後,維多利亞港灣的“添馬艦營區”,查爾斯王子和布萊爾首相出現在英軍告別儀式——“日落儀式”的現場。在淒涼的風雨中,隨著天佑女王的樂聲響起,米字旗緩緩降下。從此,香港不再屬於英國。

曆史不會忘記1840年6月,鴉片戰爭的一聲巨響,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迷夢。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在英國侵略者船堅炮利的威脅下,先後簽下了《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三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從此,香江彼岸上空懸掛的,是刺痛每個中國人的米字旗。清政府被推翻後,曆屆中國政府對於《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和《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都沒有承認過。舊中國政府也曾做過幾次努力,企圖收複失地。但是,弱國無外交,處於軍閥混戰、政局動蕩中的中國,一切外交努力均告失敗。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際形勢的好轉及國家的強盛,中國人終於能直起腰板向英國人提出香港的主權問題了。1982年9月24日,人民大會堂福建廳,聚集著全世界期待的目光。大批記者早早來到了會場,調好的鏡頭都對準了同一個方向,他們都在等待一個女人的出現,她就是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她此次訪華,目的是與中國領導人商討香港回歸中國問題。雖然素有“鐵娘子”之稱的撒切爾夫人在香港問題上並不想作出退讓,但是,中國政府在對待香港問題上的堅決態度使她不得不讓步。鄧小平明確指出:1997年中國將收回香港。其態度的堅定出乎撒切爾夫人的意料。經過多輪談判,1984年9月26日,中英雙方草簽《聯合聲明》和三個附件,宣布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祖國。

1997年7月1日零時零分,伴隨著五星紅旗在香港的升起,中華民族期待了一個半世紀的一幕終於在全世界的矚目下成為現實。從這一刻起,中國恢複對香港行使主權,英國在香港長達156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終結。經曆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歸了祖國,香港同胞從此成為祖國這塊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

美麗的東方明珠——香港

1997

風雨兼程回家路

“一國兩製”即“一個國家,兩種製度”,是鄧小平為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構想。其基本涵義是: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製度;香港、澳門、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們作為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製度和生活方式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