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人民公仆孔繁森
1995
關鍵詞:向孔繁森學習
中央電視台演播大廳,一位藏族小女孩抱著一張照片哭喊著:“叔叔,你快回來啊!”痛徹心扉的哭喊聲響徹大廳,傳到神州大地,無數國人留下悲傷的淚水。那一年,人們記住了照片的主人,將生命定格在50歲那年的援藏幹部——孔繁森。
1979年,孔繁森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報名參與援藏工作,來到了崗巴縣。在崗巴工作的三年間,他跑遍了全縣的鄉村、牧區,訪貧問苦,和當地群眾一起收割、打場,幹農活、修水利,和崗巴藏區的群眾建立了深厚感情。1981年,孔繁森奉命調回到了他熟悉的家鄉山東聊城,但是藏區人民貧困的生活條件時時讓他牽掛。
1988年,告別年逾古稀的老母、體弱多病的妻子和三個尚處幼年的孩子,孔繁森再次來到了西藏。這一次,他擔任分管文教、衛生和民政工作的拉薩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到任僅四個月,他就跑遍了全市八個縣區所有的公辦學校和一半以上的村辦小學,為發展少數民族的教育事業奔波操勞。西藏偏遠的地區醫療衛生條件差,他每次下鄉的時候,都特地帶上一個醫藥箱,買上幾百元的常用藥,送給急需的農牧民。一個醫藥箱雖然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對接受治療的患者來說,卻往往是雪中送炭。
1992年,拉薩市發生地震,孔繁森撫養了3名因地震而失去父母的孤兒,並經常用自己的工資來資助生活貧苦的藏族群眾。所以,經常不到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所剩無幾了,甚至悄悄地跑去賣血。在一年時間裏,他先後賣血900毫升,並把所得的營養費900多元全部用於3個孤兒的生活補貼。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幹部。1994年7月,孔繁森帶領阿裏的同誌到北京跑項目,一連數日,他和同誌們都在街頭的小攤上吃麵條,隨行的同誌覺得一個地委書記吃小攤不雅觀,可孔繁森卻鄭重地說:“咱阿裏太窮,想想咱們那裏還不富裕的群眾,大魚大肉咱能吃得下嗎?我們是人民的幹部,應該時刻想著人民群眾啊!”
孔繁森同誌遇難後,阿裏地委在清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除了一個袖珍收音機外,再就是幾件簡單的換洗衣服,還有僅剩下的8塊6毛錢。誰會相信,這竟是一個地委書記的全部家當。
孔繁森為藏族人民獻出金錢,獻出鮮血,獻出健康,最後獻出生命,他實現了自己詩中所寫:“我把自己的一顆火熱的心獻給了西藏,獻給了黨的事業,對人民的愛像高原上的藍天一樣純潔、深沉、博大!”
孔繁森為牧民治病
1995
人民公仆孔繁森
1995年11月29日,認定第十世班禪轉世靈童的金瓶掣簽儀式,按照藏傳佛教儀軌和曆史定製,在拉薩大昭寺釋迦牟尼像前舉行。西藏那曲地區嘉黎縣6歲男童堅讚諾布中簽。隨後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報請國務院批準,國務院批複特準堅讚諾布繼任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