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遮攔,信口雌黃,越說越不像話這種本性,不是那麼好移的。

菩提祖師不再理會悟空,徑自講起經來。盡管腦袋腫起、淚眼汪汪,聽著菩提祖師口燦蓮花,妙語綸音,悟空還是忍不住抓耳撓腮,眉花眼笑,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祖師隻得心中暗歎:這個天地生成的猢猻,卻也忒難管教了。

作者有話要說:有人分析下唐僧師徒在丹道修煉中的對應身份:孫悟空又稱“心猿”,他作為主角,指丹道最重要的修心。每次除魔都是他出力最大,指破除修行魔障主要是靠心性修持。心屬金,師徒四人加白龍馬,就代表五行。唐僧的“僧”直接引用“佛、法、僧”三寶,指修道之人的身體,有清淨無染之意,每次他遇難,即表示出現魔障幹擾修丹者的身體清淨。又其俗家姓陳,指這個修煉中的身體是陳舊的凡體,最終修煉到全書結尾處踏上靈山無底船,才拋卻凡體,超脫永生。修身算是丹道中第二重要的修持,所以他是取經(修丹)的主體。

☆、第〇〇八回

第〇〇八回:

準提殺神降魔杵,

悟空試手摘桃竿

孫小空幼時隻把《西遊記》當做一本打怪書來讀,成年後再一次拿起這本書時,眉頭卻一直擰得緊緊的。原因無他,這本書邏輯硬傷、前後矛盾、情節重複,還常常夾雜著故弄玄虛讓人讀不懂的術語。什麼心猿意馬,木母金公?什麼陰陽配合,姹女嬰兒?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竟然被西行路上的妖怪困的縛手縛腳;神仙長生久視超脫輪回,卻還要吃王母娘娘的蟠桃;一個膽小昏庸的玉帝竟是天庭之主;得道高僧轉世的唐僧卻懦弱不堪、偏聽偏信,又每每被嚇得屁滾尿流;妖精抓住唐僧後從來不急著吃掉……

偏偏作者吳承恩老先生又並非弱智,相反,他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為什麼會寫如此荒誕的一本書?從一隻無中生有的猴子開始,白癡的唐僧,貪吃的八戒,隱形的沙僧,再加上一匹從頭到尾隻有幾句台詞的龍馬,為了一個飄渺的預言,走在一條莫名奇妙的旅途上,其間穿插著一些希奇古怪的妖魔……豐富多彩,光怪陸離、矛盾荒誕、不合邏輯,竟然是四大奇書與四大名著之一?!憑什麼?!

很多很多年後,大概一千年後罷,待悟空徹底印證金丹大道後,才發現《西遊記》竟隱藏了很精深的丹道知識,對應丹道修煉的次第成就與麵臨的劫數,以及修行方法和破障指南。 又過了許多年,才有人告訴他吳承恩也是道門中人,假借悟空的名頭,寫了一本丹書,取名為《西遊證道》。

閑話休敘,此時的悟空隻是菩提祖師門下一小童。

這日,門下的弟子忽然聽師父吩咐道,上山砍柴的活不用幹了,全交給剛入門的小師弟孫悟空。山上長的樹木也不知叫什麼名字,反正木質極其古怪,說軟不軟,說硬不硬,刀砍不能,斧劈不動,燒火倒是極好,無煙且旺。悟空心中戲稱為“金剛木”。

菩提祖師他老人家還專門定下了柴火的規格:砍柴隻能砍二尺至三尺長的枯枝,從中剖開成條,再斧劈成四段。這活非常枯燥乏味,眼見小師弟接過來,眾人都鬆了口氣,即使生火的時候麵對一堆大小不等、粗細不均的木條、木塊和木渣也不計較,原因無它,小師弟把他們從日複一日的砍柴生涯中解救出來了。

等到悟空能熟練地控製精神力灌注到斧刃上,不把斧頭劈卷刃,不把樹幹攔腰折斷,而是老老實實地劈下一根長短合適的枯枝的時候,一個月已經過去了。那段時間,師兄們幾乎是見著悟空就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