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嘀咕道:“果然脾氣古怪。”腦中冒出個形象:這個老神仙,多半是個脾氣古怪、不苟言笑的老頭子,白發蒼蒼,長須飄飄,仙風道骨,深不可測。

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裏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崖頭立一石牌,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不禁心中且喜且歎:莫非這就是猿糞?

石猴不敢造次,隻得跳上鬆枝梢頭,尋覓些鬆子吃。此處果真是鍾靈毓秀,萬物生動,受天地靈氣滋養,鬆子都比別處好吃。肚子吃了個滾瓜溜圓,方下了樹,在門前站定。.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少頃間,隻聽得呀的一聲,洞門開處,裏麵走出一個童子,將吃飽了鬆子、規規矩矩站在門前的金毛小猴領進去。

石猴雖說好奇,卻不敢四處張望,眼觀鼻,鼻觀心,頭一回老老實實地走著。但見那洞天深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不見奢華靡費,唯覺精致舒適。

正自歎賞,遠遠瞥見一個人端坐於瑤台之上,身邊小童侍立,想必就是大名鼎鼎的菩提祖師了。石猴不敢仰視,急趨而過,倒身下拜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天產石猴,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訪到此處。誌心朝禮!”

祖師道:“漂洋過海,逐漸行來,倒是不易。既然你無父無母,是個從石頭裏蹦出來的造化之物,想必有些通靈之處,你且說來聽聽。”

菩提祖師的聲音十分溫和,就似平輩之間聊天一般,聲線優美,不似個道行高深的前輩高人。石猴仍不敢仰視,搜腸刮肚想自己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卻發現自己除了幾門外語,便與尋常猴子無異了。正垂頭喪氣間,忽然靈光一現,道:“弟子也無甚通靈之處,隻有一處與眾各別:似乎能隱隱約約看透未來的走向。”不待菩提祖師言語,石猴便搶著道:“懇請師父賜名!”

菩提祖師笑道:“你這猴頭,忒鬼精。我尚未開口應允,你就自行拜在我門下了。也罷,既然你有通曉未來的福報……”

石猴用一根炭條在掌心寫下三個字,攥著拳道:“請師父驗之!”

菩提祖師道:“你這猴精聰明,可是也太聰明了,未免有些賣弄聰明,加之性子急躁,可不是修仙之人一流的性情。不過也不打緊,世人的性情、悟性和資質分為九流,隻要三者均是上乘,便有修道的機緣。”

石猴忙道:“弟子的性情是幾流?”祖師道:“冷眼觀之,約莫在二三流之間,雖非絕佳,修道也勉強夠了。”

石猴又忙道:“弟子的資質和悟性又是幾流?懇請師父告知!”

祖師道:“你非人,不入世間之流。”

石猴啞然,忽而想起弼馬溫也是個不入流的小官兒,自己的悟性和資質該不會重蹈覆轍罷……

正胡思亂想間,隻聽菩提祖師道:“問也問了,拳頭別攥那麼緊,張開罷。”

石猴慢慢放開拳頭,將手掌伸出,平攤開來。隻聽吸氣聲,驚呼聲,讚歎聲此起彼伏。他大著膽子稍稍抬頭,隻見一隻潔白如玉、秀美纖長的手的掌心中,“孫悟空”三個金字赫然發光,與自己手上的炭黑色的“孫悟空”相映成趣。石猴的目光恰似被牢牢黏在那隻手上,順著那隻手往上看去,恍若頭頂打了個焦雷,五髒六腑都戰栗起來。

瑤台上端坐的,根本不是什麼白胡子老頭,而是一個二十五六歲的清瘦男子。身著半新不舊卻不染纖塵的道袍,手持一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