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鏡的“好計”從此在潘家村裏就有了點“名氣”。
這件事過了半年,潘家村又來了一個道士,四十來歲,穿著比黃仙姑可光鮮多了,自稱來自西樵山雲泉仙館,是妙空真人的嫡傳,懂巫術,通陰陽。他先在村頭大榕樹下設了香案,鼓動如簧之舌胡吹一通後,又跳了一輪大神,惹來眾鄉民圍觀,然後就開始兜售他“壯陽調陰和順百脈”的“靈丹妙藥”。
也不知是不是上次黃仙姑的教訓,總之是除了幾個三姑六婆向他買了幾個蠟丸外,其他的村民對這些靈丹妙藥並不感興趣。這天下午剛好塾館放假,荒唐鏡跟幾個小村童阿祥阿富等也在大榕樹下看熱鬧,現在看看快要日落西山了,荒唐鏡便打算回家,剛鑽出人群,沒走兩步,突然肩頭上被人輕輕拍了一下,轉頭一看,原來是老村長潘良。
“良伯,什麼事?”
潘良沒哼聲,隻是笑笑,拉了荒唐鏡走到不遠處的小溪邊,看看附近無人,低聲道:“這個道士胡吹亂吹,我看他是在賣假藥騙錢。占了村口的空地,壞了本村的安寧。我想叫他走,但又不好開口。阿鏡,人人說你好計,你有沒有辦法把他趕走?”
荒唐鏡看看潘良,又看看大榕樹下,隻見村民正在陸續散去,過了一會,便隻剩下些村童和百無聊賴的三姑六婆仍圍在那兒。荒唐鏡的腦子在猛打轉,又過了好一會兒,突然,荒唐鏡笑了。
“阿鏡,想出什麼好計?”老村長有點心急。
荒唐鏡崩的一下跳上旁邊的大石,把嘴湊到老村長的耳朵邊,低語了一會,聽得老村長連連點頭,最後忍不住,大笑起來,嘴裏輕輕連說幾句:“好計!好計!阿鏡你真是人細鬼大!”
荒唐鏡跳下來,向著老村長做了個鬼麵,然後施施然走向大榕樹,這時候,大榕樹下已走剩三幾村童,中年道士正在十分沮喪地收拾他的“家當”。
荒唐鏡走過去,輕輕拉了拉道士的闊大袖袍。
“什麼事?”道士抬起頭,一看是個小村童,大感奇怪。
“法師,生意不好吧?”荒唐鏡低聲道,“我們潘家村的人是要眼見為實的,法師要使人相信了,那麼法師的靈丹仙藥就好賣了。”
中年道士一聽這個小小村童竟能把話說得如此老成,心中不覺十分驚異,怔了一怔後,也低聲問:“那要怎樣才能使村人相信呢?”看荒唐鏡一臉的沉思,便又加一句,“如果你有辦法令我的藥好賣,我就給你一錢銀子買糖仔食。”
荒唐鏡心中罵一聲:“你這個孤寒鬼!”(孤寒,廣州方言,吝嗇、小氣的意思)嘴上卻說得甜:“這個我有辦法。明天上午你再來,等到大家都圍滿了,我就拿上一塊黑色片糖,要你猜是什麼。你就說是片糖,那樣大家就都會相信你真的懂巫術了!你的藥就好賣了!”
道士一聽,妙呀!不覺低叫道:“唉呀!小朋友,你真是好計!這事你千萬不要跟人說!明天賣了藥,我就給你銀子買糖仔!”同時心中不免有點後悔,剛才不說一錢銀子而說五分銀子就好了。
第二天上午,日上三竿的時候,道士又來到了大榕樹下,把昨天說過的話再又胡吹了一通,果然又圍上來了一大群的村民。道士正講到自己能通陰陽的時候,荒唐鏡從人群外擠進來,兩隻小手掌捂著,對道士道:“法師,你說自己懂巫術,你猜猜我手掌裏是什麼東西。”
道士立即閉著眼睛捏手細算,過了一會,叫道:“是片糖!”
荒唐鏡向著道士深深作了一揖:“法師果然是神明呀!”走上前,高舉雙手,“請法師嚐嚐我們潘家村的片糖是不是很好吃。”
道士一看荒唐鏡手掌上的是一塊黑糊糊的東西,心想這裏的片糖怎會是這樣的?但眾目睽睽之下又下不了台;若說這不是片糖,豈不是自己摑自己的嘴巴?況且這小孩子昨天就跟自己講好了的,難道騙自己不成?可能這裏的片糖就是這模樣的!於是道聲“多謝”,拿起來往嘴裏一放,再一咬一咽,唉呀呀!怎麼又臭又澀,叫人反胃?
荒唐鏡看他又咬又咽,後退兩步,小手遙指道士的鼻子,大笑著叫道:“這是貓屎!”
荒唐鏡不說猶可,這一叫,道士便哇的一聲吐將出來。
眾鄉民先是一怔,然後哄然大笑。幾個小村童更是又叫又跳:“道士吃貓屎啦!道士吃貓屎啦!”
老村長隨即走出人群,把昨天如何要阿鏡設計的事向村民說了一遍,再指著正雙手捂著肚子,彎著腰的道士道:“這家夥在妖言惑眾賣假藥騙錢,大家不要信他!”這時道士正嘔到幾乎連黃膽水都反出來。
眾人又是一陣哄笑。兩個村婦從外麵擠進來,要道士賠昨天的藥錢。
道士這回算是丟盡臉了,他萬沒想到自己身為走南闖北的江湖術士,竟會栽在一個七八歲的小村童手裏,在眾人的嘲罵聲中,憤憤然還了兩個村婦的幾錢銀子,急急收拾起家當,落荒而逃。
這回荒唐鏡的“好計”便傳出了潘家村,成了本村及鄰村一些鄉民茶餘飯後的談資。
這天塾館放了學,荒唐鏡背著書包飛跑回家,一拐過土地廟,正要跳過田埂,突然聽到有人大叫:“阿鏡!”抬頭一看,隻見鄰居張老伯正趕著水牛走過來。
“張伯,什麼事?”荒唐鏡收住腳步。
張老伯拍了一下水牛,急走幾步,來到荒唐鏡麵前,道:“阿鏡,人人說你好計,那你有沒有本事騙得了我?我張老伯可是食鹽多過你食飯。”
荒唐鏡一怔,再眼珠子一轉,看一眼張老伯,一臉焦急地叫道:“張伯,無緣無故的我為什麼要騙你?現在我想騙你也沒時間。阿祥說後山的那個水塘今早漏幹了水,很多魚在泥漿裏亂遊,我現在要趕快去多捉幾條魚回家做菜……”話未說完,人已飛奔而去。
張老伯一聽,唉呀呀,竟有這樣的好事,再看荒唐鏡,已朝著後山方向跑得老遠了,心想撈幾條魚去墟場賣可得幾個錢喝酒,如此良機豈容錯過,一拍牛屁股讓它自己回牛欄,急急腳也朝著後山奔去。
荒唐鏡一拐進後山,轉頭透過樹叢看到張伯正朝這邊奔來,心中大笑,再一轉身回家去也。待張老伯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一轉出後山,看眼前那個水塘,水滿滿的,一點也不比平日少,氣得大罵一聲:“你個阿鏡!”待慢慢喘息甫定,才猛然醒悟:自己原來已經被阿鏡騙了,不覺搖頭苦笑。後來這件事傳了出去,荒唐鏡的“好計”之名又得到了一次傳揚。
故事講到這裏,筆者也該交代一下荒唐鏡這名字的來由了。
荒唐鏡這個滑稽人物的本名當然不叫荒唐鏡。據研究,我們漢人的姓氏有五百多個,單姓為多,複姓少量,有些姓還相當古怪,如“羊舌”、“南門”、“第五”這類,但沒有姓“荒”的,也沒有姓“荒唐”的。那麼荒唐鏡的本名叫什麼呢?據老人家的傳說,叫潘鏡泉,至於此人這個“荒唐”綽號的來曆,還得先說說他的父親。
荒唐鏡的父親叫潘陸,當然也是上輩人所傳,史籍無從稽考。說起來也是個半滑稽的人物。據說荒唐鏡虛齡九歲那年,長期患病的母親白氏終於不治,撒手西去。幾個月後,不知從哪裏來了個手段甚高的“登天”(偷兒),村中幾家富戶接連失竊,潘陸就在家門口貼上一副對聯,上書:“鼠因糧絕潛蹤去,犬為家貧放膽眠。”一是為自己的生活困頓感慨,二是向偷兒表明自己窮得家徒四壁,實在是沒有什麼好偷的,結果那個偷兒就真的沒有光顧他。又據說有一次,他在村頭大榕樹下喝得半醉,跟鄉人談天說地,鄰居好友陳鴻欣經過,勸他別喝了,他就給人胡編故事。隻見他把手中酒杯一舉,道:“老友,你知不知道觀音菩薩曾經勸過呂洞賓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