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正確的健康觀念 第一章疾病的定義
不舒服的症狀不一定是疾病
當我們身體出現異常或不舒服症狀的時候,現代醫學教導我們這是“身體出現了故障”,也就是你生病了。隨著教育的普及,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地成為大多數人的直覺反應。這是一種對身體完全不信任的態度,認定我們的身體沒有太高的智能,經常都會犯錯,生病就是身體出現了錯誤的現象。
雖然現代醫學在理論上認同身體有自愈的能力,但在實際診斷和治療的過程中,卻完全否定人體的自愈能力。從下列兩項事實,即能說明這一點。
◎從來沒有人在身體不舒服時,被醫生診斷為:“你的身體正在修複某個器官。”醫生總是說他的某個器官出了問題,“器官異常反應就是疾病”是現代醫學的標準邏輯。
◎在各種檢查的數值中,都會有一個正常值的範圍,超出範圍時,就被定義為異常,而異常即被歸類為生病。醫學上從未定義某些症狀或檢查結果是身體正在修複器官的現象。
從這兩個事實看來,現代醫學如果不是完全否認身體有任何自愈的能力,就認定身體修複器官時:
◎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
◎體內的化學檢測指針不會有任何異常。
事實上,當我們皮膚被刀割傷時,一定會出現紅腫、疼痛、發癢、結痂等不適的症狀。常識判斷,這些症狀都是身體修複皮膚時必然出現的現象。“割傷”是病,後續的“紅腫、疼痛、發癢、結痂”是身體修複傷口時產生的症狀。最後掉下來的痂,則是修複過程中產生的垃圾。在傷口修複的過程中,醫生隻能在表麵上塗上消炎藥,所有生肌長肉的修複工作全是身體自己做的。就這個例子看來,很明顯的身體存在著強大的自愈能力。這種治愈能力不但發生在皮膚上,在其他器官裏也必定存在著。
同樣的,身體內部的器官也存在著自愈能力。在自愈的過程中,身體也可能出現一段時間的不舒適,同時也會產生垃圾。皮膚上的垃圾掉到地上就算了,體內垃圾的排除,就沒那麼容易。由於這不是日常應有的垃圾,而是額外的垃圾,身體原有的排泄通道,可能因這些新增的垃圾而出現阻塞的現象,甚至身體會啟用一些平時不用的排泄通道,因而出現了不適的症狀。這時大多數人會由於身體的不適而到醫院檢查,進行驗血和驗尿,可能會出現異常的結果,而被判定身體生病了。那些血液和尿液中異常增加的垃圾,可能有一部分是身體修複時產生的。
人體在修複過程時,可能會產生一些不舒服的現象;有時候,這些反應或許隻是顯示身體正在複原,所以不需要馬上就定義為生病了。
在觀察自己和朋友的調養過程中,先後出現許多類似打噴嚏的修複症狀。例如,感冒、蛋白尿、心悸、心律不整、短期失眠、尿頻、喉嚨痛、頭痛、不明原因疼痛(經絡痛)、臉部浮腫、腰酸背痛、濕疹、香港腳等症狀。朋友中,也有人在調養過程中,曾經出現短期血液中的血脂肪、血糖、膽固醇突然大幅增高的現象。
當現有的檢查體係把身體所有的不舒服全數歸類為疾病時,這些身體修複機製所造成的症狀,幾乎全部被定義為疾病。這種情形,就需要思考下列幾個嚴肅的問題:
◎現代醫學到底有多少治療手段,對抗的是身體的修複機製,而不是真正的疾病?當我們生病時,現代醫學提供的是正麵的協助,還是負麵的幹擾甚至破壞?
◎身體的修複機製被這些治療手段幹擾甚至終止之後,對身體產生了多少負麵的影響?
◎有多少重病,是這類不當治療手段長期累積所造成的結果?
◎現代醫學可能連疾病的定義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許多養生方法中,都談到當調養方向正確時,身體會出現許多不適的症狀。並且為這種症狀定義了一個名詞:“好轉反應”或“瞑眩反應”。這些“好轉反應”很可能多數是身體修複機製所造成的症狀。
管理學裏,有兩個做事的原則,第一個是“做對的事”,第二個是“把事情做好”。正確的工作方法,必須先選擇對的事,再把對的事情做好。長期以來在醫學體係裏,似乎大多數人並沒有想過選擇“做對的事”,多數人隻著重於“把事情做好”。許多人花了畢生的心血,也許隻是把一件錯誤的事情做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