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癌症最可怕?(1 / 3)

13.癌症最可怕

癌症是香港也許是全世界引致死亡人數最多的惡疾。香港每天新增患者數以百計——有些是檢查後才知道,大部分卻是到了病發疼痛難當或流血不止時,才驚悉自己患上了癌症,但已經太遲。所以,主動去認識癌症和有效地預防癌症才是明智的做法。

我們在SARS期間,每天都獲得醫管局公布因非典型肺炎而逝世者的最新數字,但我們從沒有在媒體上見過今天有多少個人是死於癌症以及哪類癌症的公告。如果你瀏覽醫管局的網頁,便知道原來單是2004年,因癌症致死者達11791人(最嚴重的肺癌占3528人,即近299%之多),平均每天死32人,一星期便是226人,而數字是每年遞增的。如果因交通意外死了那麼多人,已是特大新聞了。

事實上,政府在防癌的宣傳上是做得不夠的,反而很多年前製定下的《不良醫藥廣告條例》,嚴禁宣傳和討論有關治療癌症的另類方法就做足功夫。刊登此類廣告的媒體均會接到警告信或被檢控,間接令病者少了許多求醫亦即求生的選

擇,這何異剝削了市民的知情權?在美國及加拿大等先進國家就沒有這些限製,許多有關癌症另類療法的書借諸如DrHulda Clark著的《所有癌症治療》(The Cure for All Cancers)或Richard Walters著的《選擇》(Options)均可公開買到(所有曾在香港出售這些書籍的書店也收過警告信,要停止售賣。有些專欄作者曾就此事批評政府的做法,但衛生署的回答是“依法辦事”)。

事實擺在眼前,傳統西醫的手術、電療、化療、放射性治療等未必可以有效地把病人醫好,因此為什麼不讓病人早些知道有其他的方法可選呢?我以前報導過紐約一位著名泌尿科專家DrWilliam Fair不幸患上末期腸癌,終於靠自然療法治愈,此真人真事由電視Dateline節目拍成專輯,曾在香港電視台播映,不知有關機構有否因此收過衛生署的警告信呢?因此,我在這裏和大家討論癌症成因及預防的文章內,是不能夠提供任何另類治療方法的,請讀者見諒。

癌症成因複雜

癌症的成因有很多說法,正如癌症本身便超過100種之多。當體內某些器官的細胞受到毒素侵害時,新的細胞會生產出來代替壞了的細胞。但若後者不能排出體外,基因受到破

壞,新的細胞又毫無節製地不斷增生,加上寄生蟲、病毒及重金屬等長期肆虐,便形成了腫瘤,這是表麵的成因。這種變化屬於纖維性退化(fibroid degeneration)或組織退化(tissue degeneration)。如果一個人的新陳代謝係統正常,便可以有效地把壞細胞及毒素排出體外,基因不會受到破壞而發生病變,新細胞亦不會不停地增生。所以我們在為病人檢查身體時,一方麵要了解有沒有組織退化的情況,另外更要確定病人的新陳代謝機能是否正常,以免錯檢。

傳統的西方檢查方法,包括用計算機X光斷層掃描等顯影術,並要配合驗血及在腫瘤的地方抽取組織去化驗,以判斷腫瘤是良性(benign)還是惡性(malignant)。這些檢查方法屬於入侵性(invasive),因為X光有輻射(要不然那位操作員就不用避開),而抽取細胞是相當痛苦的。一些器官如腎髒的腫瘤多是惡性,抽取時更有助於癌細胞擴散。這種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若抽取細胞的組織部分仍未有癌細胞出現,會給醫者錯誤的信息,以為此乃良性腫瘤而錯過救治病人的機會。幾年前港島某醫院遭死者家屬控告疏忽,就是因為3次抽取子宮細胞檢查均驗不出癌細胞而令病者失救。最新改良的掃描據說準確得多,但收費不菲,非普通人可以負擔。

準確檢查腫瘤 

用能量信息科技就沒有這種足以致命的缺點,因為每類癌症就如病毒一樣,有其獨特的頻率,不會產生錯讀現象,大大減少了人為錯誤。腫瘤是良性或是惡性,也可以準確地驗出,而且更能清楚分辨出哪些是纖維瘤、平滑肌瘤或惡性腫瘤,和達到哪一級的毒性。假如傳統西方醫學可以先借助能量信息科技從數十種化療藥物中找出治療某類腫瘤最具針對性的藥物,則療效可以大大提高。用這種科技更可確定病人有什麼飲食避忌,甚至可以檢測坊間流傳的食療材料如靈芝、雲芝、鯊魚骨粉等是否有效。

乳癌禍首

無論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CI)花多少錢去對付癌症,結果依然要輸,因為癌症的真正病源是人類欲望的放縱——永遠追求更大的享受、美食、方便和美態。有些學者認為生物毒素、病毒與寄生蟲俱是罪魁禍首,我認為若不是遭致癌物質破壞免疫係統及新陳代謝功能,患癌的機率是相當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