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倫每年有五百鎊的生活費,闊綽的生活讓他沾染了許多貴族公子所具有的聲色犬馬、放浪形骸的生活習氣。拜倫出入妓院,愛情生活雜亂無章。雖然身有殘疾,但他的學識,他奇美的詩,常常讓那些充滿幻想的少婦少女們如飛蛾撲火般向他奔來。女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就說過,“我可以輕易地想象出他對女人的魅力,尤其是愚昧無知的女人,她們無法抵擋他的吸引。”
拜倫有著天生的激情和浪漫,具有天才的文字表達能力。他十三歲在哈羅公學讀中學時,就能輕易地用拉丁文寫出三四十行六韻的詩,在劍橋求學的第三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詩集《閑散的時光》。次年,二十歲的拜倫從劍橋大學畢業,獲得文學士學位。
1809年,拜倫達到了二十一歲的法定成年年齡,世襲成為英國上議院議員。在上議院,他依然離經叛道,著力抨擊他認為不合理的政治製度和政治手段,表現了進步的自由主義立場。
1810年5月,拜倫做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事”。他隻身泅渡了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用了一個多鍾頭,從歐洲遊到了亞洲。
成為貴族議員的青年詩人拜倫的情感生活依然絢麗多彩,他放浪形骸,逢場作戲。
1813年拜倫向安娜·密爾班克小姐求婚,並於1815年1月和她結婚。
“一切喜劇以結婚告終”,與密爾班克小姐結婚是拜倫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拜倫夫人是一個器量褊狹,孤僻狂傲,不通人情的女人。婚後一年,她便帶著初生一個多月的女兒回到自己家中,並拒絕與拜倫同居。
拜倫的情場緋聞和婚變導致流言紛起,大大地損壞了拜倫的名譽。以此為契機,英國統治階級對它的叛逆者進行了最瘋狂的報複,以圖毀滅這個在政治上與它為敵的詩人。
1816年4月,拜倫“被趕出了國土,錢袋和心靈都破產了,他離去了,永遠不再回來”,他永遠地離開了他出生和成長的英國!
拜倫一生中的重要作品,多是在離開英國之後創作的,在異國的天空下,他完成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他的重要著作《恰爾德·哈洛爾德遊記》、《錫隆的囚徒》、《曼弗雷德》、《青銅世紀》和《唐璜》等,都是在他流亡國外的時間裏完成的。
在流亡期間,拜倫繼續他的政治抱負。
在意大利,他支持、資助和參與了“燒炭黨”謀求意大利獨立的民族解放運動。他對意大利的獨立革命傾注了巨大的熱情和精力,視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他在日記中寫道:“當整個民族的命運處在危險之中,即使我個人的事情進展順利,我也感覺不到多少歡樂。如果有可能大大改善人民的處境,尤其是這些被壓迫的意大利人,我決不計較個人的得失。”“我所能付出的一切——金錢、其他財產、甚至生命——我都可以付出,為了他們的解放。”
1821年,燒炭黨人的革命起義以失敗告終,拜倫轉而支持和參與了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他帶著槍械、彈藥、藥品和人員,從意大利轉向希臘。在希臘,他組織和訓練軍隊,並被任命為希臘獨立軍一個方麵軍的總司令。
1824年,三十六歲的拜倫因操勞過度患病,病情無法控製,日益加重。4月18日,拜倫自知康複無望,但是,他對個人生命的憂慮遠不如他對受壓迫的希臘人民的憂慮。他說:“不幸的人們!不幸的希臘!為了她,我付出了我的時間,我的財產,我的健康,現在,又加上我的生命。此外,我還能做什麼呢?”
1824年4月19日,拜倫在希臘去世。
希臘獨立政府宣布,全國哀悼三天。
拜倫的靈柩運回英國,安葬於紐斯台德附近的赫克諾爾。墓碑上的銘文是按照拜倫一生最親密的朋友,他的同父異母姐姐奧古絲塔的意見寫的,銘文說:“1824年4月19日,他死於希臘西部的邁索隆吉翁,當時他正在英勇奮鬥,企圖為希臘奪回她往日的自由和光榮。”
拜倫,一位詩與自由的英雄,他短短的三十六年的生命,書寫了太多的傳奇和感人的故事,他的個人的事跡和他詩篇裏那些“拜倫式的英雄”一樣,永生在詩歌與曆史的殿堂。
拜倫死後,英國政府和教會依然沒有原諒這個曾經的叛逆者,他的遺骨被拒絕安放在倫敦的西敏斯特教堂(Westminster Abbey),這是英國知名人士國葬的地方。他的朋友們為他做了個玉石的全身像,西敏斯特教堂也以詩人生前生活不檢點而拒絕把石像安放在“詩人角”。
經過許多轉折,拜倫的石像最後安放在三一學院的萊恩圖書館裏,受著一代代學子的景仰。拜倫生前最喜歡讀書,死後他的石像被放進了圖書館,機緣巧合,或是天意!
拜倫是一個英勇的鬥士。從幼年時代開始,他就跛著天生不齊的雙足,在貧困和苦難之中,在不平等和壓迫之中,尋求著奮鬥者的路!他一生刻苦努力,不懈學習,不懈奮鬥。
少年時代,他與貧窮和疾病搏鬥,在貧困和殘疾中保持著健康向上的心態,以幼稚之力,維護著人格的尊嚴,以汲取知識來強大自己。
接受了爵位的拜倫也在搏鬥,與世俗,與不合理的製度搏鬥,即使被他的國家遺棄了,他的搏鬥也仍然沒有停止。為改變人民的命運,他獻出了金錢財產和時間,以及最寶貴的生命。
拜倫是一個孤傲的英雄,就如他作品中所有的拜倫式的英雄一樣。拜倫高傲、孤獨、倔強、叛逆,他與不公平的社會勢不兩立,孤軍奮戰,追求自由,直到最後轟然倒下!
我必須說,拜倫是不完美的,他的感情生活的不檢點與他的詩歌一樣著名。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位從生活的最底層走出的浪漫主義貴族詩人。
拜倫的一生是孤單的。貧困的童年,他跛著一隻腳,跟隨在被不幸命運折磨得孤僻怪異的母親身後,恍如一葉小舟,在連天的波濤中,起伏不定地前行!他怯懦地窺視和想象著未來的命運,他咬著嘴唇,含著眼淚拚搏。拜倫的一生有過許多擁躉和多彩的情場生活,但他卻沒有真正地擁有過愛,或者他也沒有真正愛過別人。他的婚姻也是徹底悲劇性的,它幾乎導致了拜倫的人生和事業的毀滅!他的生命,始終孤單!
我們知道,一個失敗的婚姻帶給人的,不僅僅是情感生活的不幸,其帶來的不幸是全方位的,是毀滅性的,可以毀滅理想,毀滅勇氣,毀滅意誌,毀滅生命,甚至毀滅人生存在的所有價值!
但是,拜倫卻是毀滅不了的!跛足和貧困讓他生長了完整的自尊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婚姻和政治的打擊沒有讓他屈服,祖國的遺棄沒有改變他的追求。在逆境中,他一步步走出了生命的輝煌!
我多次地在拜倫潭的岸邊上踱步,在拜倫潭這一帶的叢林裏徜徉,我知道拜倫當年就這樣徜徉過。我努力思憶和想象這一位偉大的詩人和生命的英雄!他心靈孤獨卻充滿狂熱,他生性浪漫卻內心苦悶,他身襲爵位卻又離經叛道,他聲色犬馬卻又蔑視群小,他天生殘疾卻又能叱吒風雲,一個充滿矛盾和色彩複雜的人生。
“當這受苦的皮囊冷卻,那不滅的精魂漂泊何方?”冥想中,我似乎聽到了詩人不屈的質詢。我不知道生死明滅生命輪回是什麼樣子,不知道靈魂和思想的最後歸宿會走向何方,但我相信,詩人的靈魂一定會回到這一個湖畔,並在這裏久久地徜徉,因為他曾經在這裏度過他“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我不知道拜倫是在哪裏學會遊泳的,但有資料說詩人是在拜倫潭練就了遊泳的本領。我想,不管拜倫的遊泳技術始於何時,但拜倫潭的泅遊,肯定鍛煉了他堅強的意誌和百折不撓的精神,讓他從幼稚走向成熟。帶著殘疾的軀體,拜倫在水裏搏擊,克服了前進的阻力,也克服了來自天生的身體的障礙,向前方泅遊。
在劍橋,在女友伊麗莎白·皮戈特的鼓勵下,拜倫開始認真地努力地作詩,在劍橋出版的第一本詩集《閑散的時光》為他在詩的海洋裏泅遊打下了堅實的開始,讓他在詩的王國裏,獲得了生命的自由和永恒。
此刻,我的腦海裏又浮現了拜倫潭的光影,絢麗、斑斕,我看到了在水裏搏擊的詩人。
從拜倫潭開始,拜倫克服著身體的殘疾,向前泅遊,泅渡拜倫潭,泅渡劍河,泅渡達達尼爾海峽,泅渡生活的困難和逆境,泅渡人生的激流巨浪,泅向遠方,泅向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