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段(3 / 3)

哼!咽口水了吧!

“喂!你看那邊做什麼?有什麼好看的?”

“……我……我看那邊的牆壁……”

“哦。你頭扭過來嘛,這邊不是一樣有牆壁?”

“……不……那邊的好看一點……”

“是嗎?那邊的有烤乳豬?”

“……”

話一說起來阿喊經常隻有挨損的份。阿喊被踩到痛處,不好言語,隻好笑。

楊波對他那笑習慣了,沒啥想法,就在掐時間,掐得差不多了就摸出一包,捅捅阿喊“喂!喏!吃啦!”

阿喊小心翼翼的接過去,臉又紅。看得楊波很想狠狠啃他幾口!

啐!再看看這家夥吃東西的樣子——嗑個瓜子你至於的嗎?!摸出一粒,先含進嘴裏把外麵那層的味道都含沒了才吐出來,小心翼翼的嗑掉外麵的殼揀出肉來,先用門牙和舌頭細細的咬一遍再送進臼齒裏磨……

電影都過去一大半了他那包兩毛錢的瓜子還沒下去三分之一……

是是是!那家夥是要帶回家的——可也別吃得那麼別扭行不行?!

每次看他那樣吃他就想上去掰他的臉撬他的嘴!

想歸想,等到最後電影散場了,兩個人從裏麵出來楊波還不是把剩下的全塞他手上了?

有天,還是電影散場,楊波照例把剩下的東西塞阿喊手裏,阿喊照例接過,臉紅,到最後,兩個人要分開各自回各自家的當口,阿喊忽然來了那麼一句話。他說,楊波,其實你這人挺好的……

楊波被震撼了。給定在那裏半天沒回過神。等回過神來想惡狠狠的損他的時候他已經過到水塘那頭了。想扒拉大喉嚨吼他幾嗓子卻不能夠。

楊波覺得窩囊。

那年十五歲的他在夏天蚊子叢生的的水塘邊站得久了一點,到家的時候臉上都是包。

*******************

《阿喊》——“喊”在我家方言中就是吃的意思,是講一個貪吃的孩子與另個孩子的故事,青梅竹馬吧。先給個片段:

阿喊定定地看著楊波手裏的福壽果,入神得很,楊波把它往左,他的頭也跟著往左,楊波把它往右,他的頭也跟著往右,整個眼珠裏都是一根福壽果。楊波也在看阿喊,從頭看到腳,主要是上半身――入了六月,天熱,阿喊脫了 外麵那件到處是窟窿的線衣,露出裏麵洗得透肉的汗衫,穿了有五年的,十歲到十五歲的男孩子最會拔個兒,那汗衫把他的身體裹出一段段線條來,很耐看。楊波不知怎麼的,看著看著那眼神就越來越“野”。

這樣看來看去,你來我往。阿喊終於忍不住訥訥的問了一句:“你‘喊’(吃)的什麼呀?……”

“你想吃嗬?”楊波盯著他。

阿喊的眼睛躲躲閃閃,含了那麼多不確定,可最終還是敗給天性裏注定的缺憾了(就是貪吃= =|||作者解說)

“我……我想……”

“那,你過來!”

阿喊跟著楊波走了……

那個時候他們都還未長成玲瓏少年。至少,在行為的控製和後果的預期上並不玲瓏。

在那個黃昏的甘蔗地裏,阿喊一張總喜歡傻笑的臉上第一次出現了笑以外的表情。

太痛了……阿喊哭的聲音像宰小豬。

楊波急吼吼的,一邊固定住阿喊,一邊拿東西誘哄許諾。

第二天,阿喊一瘸一拐地去上學了,不過,手裏緊攥著一根福壽果,蹲在門口吃飯的時候,飯碗裏也有幾塊肉,五花的,阿喊和他的阿公都吃得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