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水密封原理,可找一個細長的塑料口袋,把上口套在下水管上紮緊,下底用剪刀剪幾個小下口,然後把它放進下水管道裏,上麵再用一塊塑料布蒙上,最後蓋上鐵柵欄即可。
2.用小蘇打和鹽以 1:2混合,將混合物倒在下水道口,用一碗熱水衝下去,這樣每個月清潔一次也能保證下水道沒有異味。
平時最好保持下水道口的碗狀存水結構中存有清水,這樣更能有效阻止異味冒出。如果下水管中殘留的油汙過多,應該及時更換。
巧除鐵鍋異味
新買的鐵鍋有一股難聞的腥味,在使用前需要先放到火上燒透,四麵都要燒,然後加入冷水,這時你要多小心,不然可能會燙傷手,接著將鍋刷洗幹淨,再將鍋上火,加少許的油,放一些蔬菜屑炒一刻鍾,之後將菜屑倒掉洗幹淨,這樣處理後的鐵鍋便沒有異味了。
水石的同事袁偉發現,鐵鍋即便用久了再拿出來時也可能會有腥味,他從老一輩人那裏得來一個偏方,做飯前先用廢茶葉擦洗鐵鍋,然後用清水衝淨,這時腥味也會除盡。
當用鐵鍋炒過菜後再來燒水時,由於鍋內有油漬味,燒開的水會帶有一股油腥味,你可以在開水鍋內放一雙沒有油漆的筷子,油腥味即可消除。
此外,鐵鍋與人的皮膚一樣,也是需要保養的,平時使用完鐵鍋要將鍋刷淨,在火上烤幹後再收起,當鐵鍋內留有餘水時,它會生鏽,如果鐵鍋生鏽,可將鐵鍋燒熱,以布蘸醋一擦即去。
不能忽略了水槽的清理
水槽是進水、儲水、出水的中轉站,就如廚房裏的一座城池,這裏也是“藏汙納垢”的地方,不應被忽略。
水槽的使用頻率和水龍頭不相上下,飯前飯後,我們有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與水槽打交道,嘩嘩流動的水每一秒鍾都有可能衝刷著水槽,正因為此,有很多人都像水石一樣認為水槽應該是廚房裏再幹淨不過的地方了。但水石沒有想到的是,水槽中每天有很多蔬菜瓜果停留,刷鍋刷碗的剩水,棄掉的菜湯,都被如數倒進了水槽,而且水槽的下方還連接著下水道,在水槽中,每天都經曆著農藥、細菌、各種化學物質的輪番轟炸。還有的時候,水槽還充當著寵物浴池的作用,你還能認為它是非常幹淨的嗎?
事實上,為了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水槽需要經常清理和消毒。每次使用完水槽都應用抹布、清潔劑進行刷洗,並擦幹晾幹,不要積水,因為滯留的水分會導致細菌的滋生。如果發現水槽有排水不良的現象,應盡快清理,若出現嚴重的排水不暢現象,要請維修師傅檢修。
水槽還需要維護。不要將低碳鋼或鑄鐵炊具長時間放置於水槽中,避免重擊或尖銳物弄傷表麵;不要將橡膠洗碗片、濕潤的洗碗海綿或其他清洗墊遺置於水槽中;不要將泡菜、蛋黃醬、芥末或其他富含鹽分的食物長時間放置於水槽中;也不應將水槽當作切菜板使用。
美白塑料洗菜籃的方法
塑料洗菜籃是理菜時經常會用到的工具,塑料材質的菜籃子用一段時間後容易變得髒兮兮的,拿在手上有一層薄薄的油膩感,摸起來看起來心裏多少都會有點不舒服。雖說塑料菜籃子也不貴,兩三塊就能拎回家,但也沒必要這麼浪費吧,洗洗幹淨照樣跟新的似的。
水石的同事李成就經常將家裏的塑料籃子收拾得跟剛買的似的,他說每次收拾完了心裏都特別高興,那種成就感就油然而生啊!他給洗菜籃美白的方法是:將 84消毒液和清水,以 1:200的比例倒入一個大盆中,將需要清洗的塑料菜籃子放入,浸泡 2個小時,之後用清水反複衝洗幹淨就行了,要是菜籃子被染色了或髒得厲害,可以多泡一會兒,泡一夜也沒關係。
水石的試驗心得:李成的這個方法效果非常好,雖然說需要點耐心,但如果做一次下來就會發現,塑料菜籃子不會產生任何腐蝕的痕跡,不僅光潔如新,而且還順帶也是一次消毒。要是實在覺得等不及,可以一次多洗幾個,也可以將家裏其他的塑料製品,比如飯盒、杯子、勺子、盤子等一並放入,保證完工後你心裏會有異樣的感覺。
驅除家中螞蟻的方法
螞蟻其實並不是純粹的壞蟲子,有些螞蟻還可以改良土壤、傳授花粉、捕食害蟲。不過,當勤勞的小螞蟻鑽到你家裏來時,就成了麻煩了,它們偷吃你的甜品,那些小黃蟻還很毒,傳播病原菌給人類。
水石的朋友白凡家也出過幾窩螞蟻。他上網搜了螞蟻的習性,知道螞蟻愛吃甜食,怕熱,於是在地上撒上一些白糖,準備好一壺開水,然後悄悄躲起來,等螞蟻聚集過來後,便立即用開水燙死它們。這樣幾次下來家裏出現螞蟻的頻率幾乎為零了,可女朋友覺得白凡的方法似乎太殘忍了。有沒有溫柔一些的方法呢?
可以試著把蛋殼用火烤,烤得表麵有一點焦後搗碎蛋殼,放在螞蟻出沒過的地方,比如桌腳下方。這種粉末有螞蟻喜歡的香味,它吃多了就會被撐死,經常放一段時間,螞蟻幾乎就不會出現了。
其實,螞蟻並非一定要置其於死地,驅除出去就可以了,你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1.在糖罐中加幾根折斷的韭菜,可以防螞蟻;在廚房放一些香菜、芹菜等蔬菜也可驅趕螞蟻。
2在螞蟻走過的地方撒上爽身粉、稀釋後的洗衣粉、樟腦球磨成的粉,也能阻止螞蟻進入家中。
3.螞蟻怕橡皮筋的味道,如果把橡皮筋綁在桌腳或罐子上,也能有效地避免螞蟻的侵擾。
去各種水垢的妙法
水壺用來燒水,我們通常不會去刻意清洗水壺內壁。如果你將用過一陣子的水壺蓋子揭開仔細看,會發現水壺底部有很多泛黃的碎屑,這就是水垢。在水石同事任超的印象中,水垢是容易被醋消解的,每當他發現水壺中有水垢時,就放幾匙醋燒,效果非常明顯。
任超的方法是運用了化學中和的原理。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白醋中的醋酸能與這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鹽,將水垢除去。其實在生活中還有很多妙法都能除去水垢。
水壺煮山芋防水垢:新水壺可先放半壺以上的山芋,加滿水煮熟即可,這個方法非常長效,以後再燒水基本不會積水垢了,但要注意煮過山芋後不要擦洗內壁。
對於已積了水垢的舊水壺,可煮 l~ 2次山芋,不僅原來的水垢會逐漸脫落,還能起到防止再積水垢的作用。 土豆皮除水垢:將土豆皮放在水壺裏,加適量水燒沸 10分鍾左右,即可除去水垢。小蘇打除水垢:放一小勺小蘇打到壺中,燒沸幾分鍾即可。熱脹冷縮法除水垢:將空水壺放在爐上燒幹水垢中的水分,然後迅速注入冷水,或將燒幹的水壺迅速坐在冷水中(不要讓水進入壺內),重複做 2~ 3次,壺底水垢會因熱脹冷縮而脫落。口罩防積水垢:在水壺裏放一隻幹淨的口罩,燒水時水垢會被口罩吸附。
你會正確洗碗嗎
你也許想不明白,這年頭誰還不會洗碗呀?雖然大家還各有各的招,但洗碗無非就是洗洗再刷刷擦擦的步驟,還能有錯?
水石的同事馬軍就是犯了洗碗的錯。他平時工作忙,不能每天做飯,但隔兩三天又會做一次,於是總結了一個方便又省事的絕招:飯後把碗留著,等到下頓飯時一塊兒洗,到周末便將中午的碗用水泡著,晚上吃了飯再一塊洗。看上去馬軍似乎省了不少事,但他卻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上醫院,因為他隔一陣便會鬧肚子,醫生說是腸道感染。其實仔細想想,這問題可能就出在洗碗這一環節上了。
腸道傳播疾病的微生物種類很多,有些細菌很容易附著,如果吃飯後的碗不及時洗掉,細菌就會迅速滋生,即便是把碗浸泡在經過過濾和消毒的自來水中,時間長了也容易滋生有害細菌,還有的人洗碗時,通常隻注意碗的內部,而不洗碗底,結果疊碗時,碗底的細菌也隨之帶到另一個碗內。
正確的洗碗方法應該是:先用洗滌劑將碗內外的油汙清洗掉,然後再用流動水衝洗幹淨,洗完後,再用 100℃的開水將碗筷燙一下,這樣一來細菌表麵的蛋白質就被破壞掉了,“死裏逃生”殘存的那點有害微生物已不足以對人的消化道構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