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調查一下,你可能會了解到他個人生活經受了許多坎坷和磨難,甚至曾經受過嚴重的精神打擊,或許你就會更多地理解他、體諒他、同情他,從而樂意幫助他。而對方會十分感激你,願意與你交往,成為朋友。
生活中我們常會發現,有些人之間鬧別扭,既不是因為⑥
(1)自負。
隻關心個人的需要,強調自己的感受,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目中無人。與同伴相聚,不高興時會不分場合地亂發脾氣;高興時則海闊天空、手舞足蹈講個痛快,全然不考慮別人的情緒和別人的態度。另外,在對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上,過高地估計了彼此的親密度,講一些不該講的話。這種過於親昵的行為,反而會使人出於心理防範而與之疏遠。
[38]九型人格的相互參照(6)
《九型人格》 第三部分 九型人格的相互參照(6) (2)忌妒。
西班牙作家賽萬斯指出:“忌妒者總是用望遠鏡觀察一切,在望遠鏡中,小物體變大,矮個子變成巨人,疑點變成事實。”忌妒是對與自己有聯係的、而強過自己的人的一種不服、不悅、失落、仇視,甚至帶有某種破壞性的危險情感,是通過把自己與他人進行對比,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態。當看到與自己有某種聯係的人取得了比自己優越的地位或成績時,便產生一種嫉恨心理;當對方麵臨或陷入災難時,就隔岸觀火,幸災樂禍,甚至借助造謠、中傷、刁難、穿小鞋等手段貶低他人,安慰自己。正如黑格爾所說:“有忌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偉大事業,便盡量去低估他人的偉大,貶低他人的偉大性使之與他本人相齊。”
忌妒的特點是:針對性——與自己有聯係的人;對等性——往往是和自己職業、層次、年齡相似而超過自己的人;潛隱性——大多數忌妒心理潛伏較深,體現行為時較為隱秘。
(3)多疑。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不好的心理品質,可以說是友誼之樹的蛀蟲。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的:“多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黃昏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你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具有多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觀上設定他人對自己不滿,然後在生活中尋找證據。帶著以鄰為壑的心理,必然把無中生有的事實強加於人,甚至把別人的善意曲解為惡意。這是一種狹隘的、片麵的、缺乏根據的一種盲目想象。
(4)自卑。
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時期如果各項活動取得成績而得到老師、家長及同伴的認可、支持和讚許,便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求知欲,內心會獲得一種快樂和滿足,就會養成一種勤奮好學的良好習慣。相反,他們會產生一種受挫感和自卑感。個體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會環境長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