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人之本性(1 / 3)

第四章人之本性

第一節因果與財富

看到因果這兩個字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佛教,也有一部分的人會認為這是迷信,其實不然,我們不知道並不代表它不存在,不相信並不代表它就不合理。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朋友都會給菩薩或者財神上香,或者是在運籌某一個項目的時候都會求菩薩保佑,當然我們還是求財富的比較多一點。

身邊有好多人會比我們有權、有名、有財,或者我們作出同樣的努力,或者遇到同樣的機遇,但是結果卻不盡人意,這是為什麼呢?首先當別人好的時候我們不要眼紅,當別人不順的時候不要恥笑,要用心去關心、去幫助。

在這個社會中我們每個人都在求福報,都在想著升官發財,求名求利。可是我們卻不知這不是我們求和我們上香就能得來的。如果給菩薩、給財神上香就能都求得來的話,那我們就什麼也不用做了,每天燒香拜佛就好了,何必再去做事呢!周圍那麼多高官厚祿,那他們是怎麼得到的呢?有那麼多腰纏萬貫的人,他們的財富都是從哪兒來的呢?你說是他們賺來的,他們能力強, 其實能力強的而又比他們財富少的人多的是,為什麼能力比他們強卻賺不來這麼多的財富?你說他運氣好!也不是,我們的運氣怎麼就會這麼差嗎?那麼財富的根源在哪兒呢?我認為這是因果的緣故。這是他積下的善因,才有這樣的善果,不要不相信因果。其實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就有很多因果的例子。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我們對別人好,別人也會對我們好。這樣,你好我也好,感情就會逐步加深,最終成為密不可分的好友或眷屬。如果我們對別人使壞,別人肯定會很生氣,自然就會對我們不再友好,而且通常別人還會對我們以牙還牙。這樣相互使壞,必然逐步加深仇恨,成為難與之相處的對手或不共戴天的仇敵。這不就是因果報應的活生生的現實嗎?以善易善,必然好上加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益融洽,就像滾雪球一樣幸福越滾越大;以惡易惡,冤冤相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愈益痛苦,就像滾雪球一樣災難越滾越多 。

那麼如果我們的運氣一直不好,賺不到大錢,去給菩薩、給財神上香,能管用嗎?有這麼一個人,他聽說別人買彩票能發大財,之後就每天去求上帝,給上帝磕頭,讓上帝保佑他買彩票能中大獎, 就這樣每天去給上帝磕頭,持續了一個月,還是沒有中獎,他就問上帝,上帝怒了,說道:你就會向我求,可是你連一注彩票也沒有買。從這個小故事我們領悟到,無論做什麼事,前提是我們要付出行動,做什麼如果隻守株待兔,那麼隻有挨餓受苦的份了。

善舉肯定有善報,有舍才會有得。

我國著名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父親,少年時學拉二胡,學成後常在皇宮演出,幾年後儲蓄了五千兩的銀子,家中就催他回鄉完婚。一天,乘馬車回鄉,行至京南,見有很多席棚,所住的都是難民,因為饑荒之年,饑民成群奔來京南,那慘狀令人一見生憐。梅君見後,生慈悲之心。心想,我有五千兩銀,如舍去三千兩,剩下二千兩也足夠我完婚的了。於是就拿出來三千兩銀錢施濟饑民,但是因為饑民太多,三千兩根本不夠,仍有很多饑民苦苦哀求,梅君不忍,又將剩餘二千兩如數施舍,多年的血汗積蓄一天內就完全散盡,心中雖然很是安慰,但是卻沒辦法回鄉完婚了。經過思考,決定還是返回京城,過幾年再完婚。回京後朋友得知這件事後無不笑他愚蠢,於是又工作三年才回鄉完婚。 因為有這一件大功德的事,天賜佳兒。兒子梅蘭芳名震全球,光宗耀祖,留名後世,成為一代宗師。而梅父本人以拉二胡出身,得這樣一位藝術界大師為兒子,可見他的善根厚福。

古代有範蠡,也就是陶朱公,為大家所熟知,範蠡的三聚三散;為什麼他能起起落落?也就是這個道理,他把賺來的錢都捐出去,然後再重新開始,這樣反複三次,被後人傳為佳話,很值得我們學習。範蠡的故事告訴我們,學會賺錢簡單,重要的是賺了錢之後回報社會,回報社會要靠一個人的心智,心量。回報社會,財富才能跟隨生生世世,這是因果。俗話說,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回報社會也就等於把錢存到了社會大眾手中。陶朱公的三聚三散給我們莫大的啟發,被古人供為財神也當之無愧。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今天你舍什麼,將來就會回報什麼! 當你知道舍了以後,就能掌握未來的財富了,也就等於擁有了財富。一定要曉得隻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不管我們的命好不好,隻要能去舍,肯去舍,命不好的能改好,命好的會好上加好。舍的多,舍的廣,得的也多也廣,心胸也會開闊。

第二節本性操作、 本性與財富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不禁要問,我投資股票、期貨和這些扯上什麼關係呢?是不是牽扯的太多了,隻要做好我自己的賬戶就好了,沒有必要去研究這麼多。但是如果想賺錢,想賺大錢,缺少這些是行不通的;隻在表麵上下工夫不會做到盡善盡美,要抓住根本,隻有把人做好了, 具備一些常人不能的心,一顆不自私的心,就能在所處行業長青,立於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