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蕩妖氛凱旋班師 受封賞各奔前程(2 / 3)

鍾馗還未想清楚,隻見閻王已又舉杯叫道:“各位愛將,再幹一杯!”

眾人又一同雙手舉杯:“謝王爺!”又是一飲而盡。

鍾馗把酒杯剛放到嘴邊,猛然醒悟:這閻王爺是想把我們全留在冥界啊!

“哈哈哈!”閻王又是一陣大笑,先拍拍鍾馗的肩膊,“大帥!”再向含冤等掃了一眼,一臉的笑意,“各位愛卿!本王對各位的神威謀略深為讚賞,今後各位就留在本王身邊,協助本王治理豐都城。如果陽世又出現群鬼嘯聚,攪亂陰間的事件,鍾大帥再統率各位前往清剿!你們留守豐都,真是冥界之福啊!來,再幹一杯!”說完,又把酒杯舉起。

眾人一愣:永留豐都城,豈不再無超生之期?但閻王向自己敬酒,又不能不喝,隻是剛才那種興奮勁兒全沒了,參差不齊,有氣無力地道聲:“謝王爺!”勉勉強強的,又幹了一杯。

大膽已是三杯落肚,不覺豪情湧起,終是無法掩飾,氣衝衝把酒杯往桌上一放,正要說話,隻見負屈已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向閻王叩了三個頭,道:“王爺在上。請容小將鬥膽上稟。去年盛夏,本小將與含先鋒、大力、大膽、精細、伶俐四小將隨大帥出征,王爺親口答應,功成之日,便讓我等或返陽世享福,或上天界位列仙班。不知王爺可否記得?”

含冤等人一見負屈開了頭,也連忙跪倒:“我等隨大帥舍生忘死,隻望能得超度,懇請王爺恩準!”

閻王自知有點理虧,不覺便尷尬地笑了笑,把手一揮,正要說話,鍾馗已從懷中掏出那本《斬鬼錄》,雙手往閻王麵前一遞,頗為恭敬地道:“王爺,這是王爺給小帥的《斬鬼錄》,現已寫滿,裏麵記載了這一年多來的斬鬼過程,尤其記述了含冤、負屈兩先鋒,大力、大膽、精細、伶俐四小將以及神獸的功勞。請王爺過目。並請王爺把他們的功績詳細上稟天庭。”

閻王接過,盡管他心中不情願“把他們的功績詳細上稟天庭”,但嘴上還是道:“大帥智勇雙全,各位勞苦功高,理應受到封賞。”

不覺過了五天,這時正是三更天,在閻王殿的後花園,判官見閻王看完了鍾馗的《斬鬼錄》,不但沒顯得高興,反而在苦思冥想,心事重重的模樣,便問道:“王爺,可是有什麼疑難之事?”

閻王抬頭看一眼判官,心想在陰曹地府中就這個師爺最會想計,不妨跟他商量商量,便道:“孤王看了鍾馗的《斬鬼錄》,覺得此人實在是個人才。七人一馬的部隊,用一年三個月的時間,就斬了十多萬魑魅魍魎、妖魔鬼怪。如此偉業,可以稱得上是空前絕後。鍾馗那模樣,鬼見鬼怕,實在是治鬼的好材料。孤王這地府,自在民眾的心中建立起來以後,雖說還沒出過太大的風波,又有左三曹、右三曹、七十二司輔助孤王打理,但他們沒一個在斬鬼、打鬼、治鬼、嚇鬼、吃鬼方麵是比得上鍾馗的,以後萬一陰曹地府有鬼眾圖謀作反,有個鍾馗在,孤王就心安多了。但是現在,鍾馗立了如此大功,他同時又是玉帝親封的驅邪斬祟大將軍,孤王就不得不寫奏章向天庭稟報,據說南極仙翁已向玉帝提議,要把鍾馗上調天庭,果真如此,孤王豈不白損了這員能幹的大將?每慮及此,便大感吃虧。請問判官師爺,可有什麼奇謀妙計能留住這個鍾馗?”

判官聽後,搖了搖手中的鵝毛扇這時雖然已是初冬,但判官仍然保持著他的“師爺風采”笑了笑,道:“王爺,請恕小人直言,鍾馗上了天庭,對王爺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閻王怔了怔:“判官師爺為何這樣說?”

“王爺,”判官輕輕合上他的《善惡簿》,慢條斯理地道,“這個鍾馗若留在這豐都城中,實在是對王爺有很多不便的呢。”

“有何不便?”

“首先,這鍾馗現在是名動三界,可謂聲威顯赫,陰間妖孽聞其名而喪膽,陽間眾生到處掛其畫像,玉帝聞其戰功而龍顏大悅,五天前王爺還讓他官升三級。試想想,他本已功高蓋主名聲已在王爺之上了,若再加這三級一升,這冥界的兵權豈不全在他的手中?他長留此地,玉帝見他如此了得,真個心血來潮,那王爺之位豈不危乎殆哉?此其一。其二,這個一臉虯須,兩個燈眼的鍾馗,他的脾氣實在是倔得很,就算玉帝仍讓他當王爺的手下,但處理事情,審判鬼案,做法各有不同,這是人之常理,但這個鍾馗由於他脾氣倔,又固執,難免會跟王爺意見相左,大家衝撞起來,他可不管王爺的權威,就如同他初次來本殿那次的樣子,王爺豈不麻煩?就算是鬧上天庭,也是公說公有理,婆就婆有理,說不清的。加上這鍾馗功夫絕佳,威武神勇,渾身上下,每個毛孔似乎都是正氣凜然,凶神惡煞,天不怕地不怕,可能玉帝也讓他三分,王爺到時豈不成了陽間那些一心想兒子娶媳婦的女人?媳婦未進門前日日夜夜盼她進門,進了門後卻經常被她氣得幾乎肺穿孔。”

閻王聽到這裏,心中說一句:“師爺不愧是師爺,同時為了自己的地位的鞏固打算,說出來卻盡是為了本王。”但細想一下,他說的確實不無道理,也確實是為自己好,便輕輕點了點頭。

判官見閻王已經被自己說動了,便繼續道:“其實,陰曹地府有王爺在,有左三曹、右三曹在,有七十二司在,是絕對不會出問題的,哪用得著鍾馗在豐都城中耀武揚威,恐嚇鬼眾?這點王爺實在是過慮了。退一萬步說吧,就算真有鬼怪妄圖聚眾作反,並且鬧出亂子來了,那王爺就一紙奏章,請玉帝要鍾馗率天兵天將下冥界平妖便是,屆時玉帝不會不管,鍾馗不會不盡力,哪用得著把他長期養在豐都城中,搞不好,互相慪氣?”

閻王這回的頭更多點了兩下。

“再退一萬步說,王爺要把這鍾馗留在豐都城,其實也是留不住的。”判官這次笑得更輕鬆了,“以鍾馗那種倔脾氣,王爺不為他上表天庭,他自己也會直闖上去的!王爺可怎麼攔他?屆時玉帝怪罪下來,說王爺有如此大事也不上稟,那豈不自找麻煩?”

“判官說得不錯。”閻王聽到這裏,不得不讚許地點點頭,“既是留他不下,又是留也沒好處,那末,好吧,你現在就為孤王寫個上奏天庭的奏章,等孤王帶他們上靈霄殿見玉帝,讓他們當神仙吧。”

“遵旨!”判官心中得意,向閻王作了一揖。

判官不愧是判官,尤其是閻王殿的判官,要記住天下這麼多人的是非功過、善惡壽夭,果然是有其超人之才,驚人之能。隻見他從閻王手中接過《斬鬼錄》,把那幾百頁紙匆匆一翻,真個是一目十行,就已把書中所寫全記在心中。然後合上書,凝神一想,提起判官筆,刷刷刷,便寫出一篇奏章來。然後,雙手遞與閻王。

閻王展讀,上麵寫的是:

幽冥黃壚陰曹地府總司閻羅啟奏宇廟主宰無上至尊昊天聖君玉皇大帝:夫陽陰二極,宇分三界,各循軌跡,秩序井然,輪轉回環,生息不絕。此乃自然之數,不可易也。精怪所居,當在地府,卻有亂臣賊子,作祟陽間。為陰陽輔成有序,五行運行不輟,人世清寧,三界安泰,去歲特遣大唐貞觀十年狀元鍾馗,率含冤、負屈兩先鋒,大力、大膽、精細、伶俐四小將,騎白澤神獸,到陽間斬除妖孽;今已大功告成,而結束鬼混唐朝之亂也。

鍾馗者,無上大帝親封驅邪斬祟大將軍、大唐天子所賜捉鬼平妖大都督、陰司小王所任鎮魔降怪大元帥是也。自去年七月率部征戰陽間,雖隻七人一馬,然聲威震動三界。先在大唐都城長安縣一帶斬除山魈旱魃,除各類精怪四千,並斬惡人,平冤案,超度亡靈,萬眾感戴。隨後進軍鬼穀縣,火焚黑心國,斬鬼五六萬。時酒、賭、淫三怪擾亂隆陽,鍾馗已毀鬼國,再施突襲,盡除三怪約一萬餘眾,拯民於危難,造福於蒼生,百姓盛感威德,自發修廟而祀。是歲冬,又斬中州方圓數千裏叢山洞穴群鬼及其他孤魂野鬼約三萬。帥旗所指,魔怪披靡。至今開春,大唐南流縣大災,民死過半,十室八亡,鍾馗遂征戰西南,智激蟲王治蟲災,勇滅蠱鬼消鬼氣、殺瘟鬼蕩清時疫、斬十七雜鬼、時序鬼、五行鬼共萬餘之眾,拯黎民於水火,為百姓所膜拜。在嶺南道西南邊陲之地縱橫千裏,追殺餘鬼,兩月而又痛殲兩萬,窮逐五瘟神於西北大漠,以使人間少遭疾災。其功之偉,神州傳頌,千家萬宅,盡掛其像,以驅邪魅,鎮惡厲。隨後又馬不停蹄,奇襲騎田嶺,摧毀開天辟地方圓國,盡滅群鬼萬餘。所斬鬼類,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無奇不有,陽世之鬼,盡在其中,數以百計,蔚為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