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冷戰
他一麵不滿於她甘於平庸的變化,一麵對她作出的犧牲懷有負罪感;他一麵渴求交流,一麵又喜歡寂寞。這種矛盾的糾纏,促使“冷戰”的間斷出現。
她曾敘述過他在“冷戰”期間的自戕的表現,那是很悲慘的:他可以沉默到一句話不說,最厲害的時候,連茶煙也不吃,像大病一樣。或者在半夜裏大量地喝酒,或者走到沒有人的空地裏蹲著或睡倒。有一個夜晚,他就睡到陽台的暗處,後來被孩子尋到,也一聲不響地並排睡下時,他才爬了起來……
戰後,他常常抱歉似的說:“做文學家的女人真不容易呢,講書時老早通知過了,你不相信。”或者歎息著說:“我這個人的脾氣真不好。”
她會回答說:“因為你是先生,我多少讓你些,如果是年齡相仿的對手,我不會這樣的。”
於是和解了。
譬如洪水,和解相當於閘門的調節,理解則是河道的疏浚,情形可以很不同。
32潛伏者
現代行為學創始人洛倫茲說:“真正的愛,都帶有很高的攻擊性潛伏著。”
或許如此。
33保存與犧牲
早期,他寫《死火》,寫《臘葉》,都是寫自己如何因愛而得以保存的際遇。在愛的途路上,她是得了家族和親友的反對,而無畏前往的;何況當時,相愛於他已經不再是青春的故事。保存與犧牲是連在一起的。這犧牲,使他常常深懷感激,雖然他知道感激於人很不好。“感激別人,就不能不慰安別人,也往往犧牲了自己,至少是一部分。”他說。《野草》裏,過客就是害怕感激的。
這是魯迅為《兩地書》所作序言,寫於1933年5月27日。
他曾購《芥子園畫譜》相贈,題詩道:
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究可哀。
聊借畫圖娛倦眼,此中甘苦兩心知。
愛,在這裏,更多的不是前瞻,而是回顧。回顧往往要使他因過往的情景而重尋自己的愛的角色,進一步意識責任的沉重;也往往要因對方的犧牲而喚起難泯的感激,且因感激而除去許多不滿,那結果,也就變做了自己的心的慰安。
34又一種戰勝
對於他,如果說相愛是個人主義的戰勝,那麼它的維持,則是人道主義的戰勝。
35掙紮
他在致一對青年伉儷的信裏,說到他和她在年齡和境遇等方麵都已傾向於沉靜時說:
“冷靜,在兩人之間,是有缺點的……”
家庭的寧靜也是一種死亡。無論如何的受製於理智,隻要愛著,一定有激情鼓蕩其間。如果激情平息了,湍流變成了止水,便遺下本我在掙紮。
愛欲的掙紮是最深的掙紮。
《道德經》曰:“柔弱勝剛強。”死亡是強大的,而愛欲是持久的。
36夢一
隨著青年流亡者蕭紅的到來,他的孤寂已久的心地,仿佛有了第一次融雪。
她像他一樣,過早地蒙受了婚姻的創傷。而且患肺病,身心嚴重受損。對於無法返回的故園,兩人都懷有熱烈而沉鬱的鄉土情感;他們的小說,詩一般地散發著大地的苦難氣息。此外,同樣的喜愛美術,對美特別敏感。這樣,他們之間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
對話範圍很廣:社會,文學;直到裙子,靴子,穿戴的漂亮與否。因為她與愛人的矛盾,苦悶之中,前來看他的次數更多了,有時甚至可以一天幾次。有一個上午她來過,下午再來,他立即把椅子轉向她,說: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
這是別有會心的玩笑。她怔住了。
後來,她遠走東京,卻一去沒有了消息。這是頗費猜量的。及至回國,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墓前看他。她幾乎傾注了全部的情感,不停地作文,寫劇,以此紀念她所敬愛的人。
37夢二
上海時期,他經常去內山書店,其中有一個目的,即與山本初枝傾談。她住的地方,就在書店的後麵。
他給山本夫人的信,在日本友人裏麵,份量僅次於增田涉。他與增田通信,主要討論翻譯及學術問題;與她的通信,內容更多關涉生活和情感方麵。對於時局的觀感,也較其他人為直接。像“中國式的法西斯”,“白色恐怖”,“政府及其鷹犬”,“網密犬多”的話,像“隻要我還活著,就要拿起筆,去回敬他們的手槍”,“試看最後到底是誰滅亡”,“非反抗不可。遺憾的是,我已年過五十”的話,無論詛咒或感慨,在其他通信中是罕見的。對中國社會的關懷,可謂心靈相通。他致信增田說,山本夫人不能來上海“是一件寂寞的事”;而致信山本夫人,則幾乎每信必訴說“上海寂寞”,更為其他信件所罕見。
有一封信,說到“君子閑居為不善”時說:“尤其是男性,大概都靠不住,即使在陸上住久了,也還是希罕陸上的女性……”是很有點意思的。還有一封信,說到自己也在家裏看孩子,便說:“這樣彼此也就不能見麵了。倘使雙方都出來漂流,也許會在某地相遇的。”
漂流是一個白日夢。
家是堅固的城堡,不能移動的。
難怪山本夫人初聞他的噩耗立刻失聲痛哭。他是她所摯愛的。她發誓要寫一部關於他的傳記,如果對他沒有足夠的了解,對他的生平不曾擁有足夠的材料,這種設想是不可能的。後來,傳記沒有寫成;但作為一位歌人,每逢他的忌日,都沒有忘記作詩,吊慰她心中的那具寂寞的魂靈。
38夢三
他喜歡裸女畫。
居室妝台上方放置的三幅木刻,其中兩幅便是裸女:一幅《夏娃與蛇》,一幅《入浴》。兩幅木刻,都是他所愛的德國畫家畢亞茲萊式的,纖穠,神秘,而更富於原始愛欲。
還有一幅裝飾性很強的小小木刻畫,被他放在枕邊,不時地拿出來自賞。畫麵上:一個詩人手握詩卷在朗誦,地麵玫瑰盛開;遠處,有一個穿著大長裙子,披散了頭發的女人在大風裏跑……
這是什麼意思?
蕭紅不知道,許廣平也不知道。
39夢後
富於青春活力的生命,柔情,自由無羈的精神交流……如果這一切都隻能得自夢中的給予,可知生活本身的匱乏。
當一個人把全副心力投入社會性工作,完全沉湎於現實鬥爭,實際上等於幫助社會完成對個人的占有。這種極其悲慘的個人犧牲,可能出於對個人問題的無意的舍棄,但也可能出於有意的遺忘。
40求索
所愛的人在哪裏?
如果連最親近的人也相距如此遙遠,那麼,在茫不可及的社會上可能尋到更親密的人嗎?
41愛與憎
難怪他要“愛對頭”了。
在《複仇》中,他讓耶穌在手足的痛楚中,玩味以色列人怎樣對付他們的神之子,悲憫他們的前途,仇恨他們的現在。在《頹敗線的顫動》中,他讓垂老的女人冷靜地走出深夜,遺棄了背後一切的冷罵和毒笑,一直走到無邊的荒野。在《死後》中,他讓死者表示至死也不給祝他滅亡的仇敵知道,不肯贈給他們一點惠而不費的歡欣……
他小說中的許多人物都是在無愛的人間死掉的,而實際上,他生活中的許多人物都是在無愛的人間死掉的。最後,連他本人也將死於無愛。他不甘屈服於死對愛的戰勝,說是“同我有關的活著,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乃是因為死對愛的戰勝,正好使他無所眷顧、無所忌憚於無愛的人間,而成為滿布怨敵的社會的頑固的敵人。
42水與火
超然的心,他說須得像貝類一樣,外麵非有殼而且有清水不可。不肯超然的心,自然得不到殼的保護和水的濡潤;於焦灼中自燃而為憤火,終至焚毀了自己,並以此照見周圍的黑暗。
43本原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