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展昭來說,這位鑽石王老五擁有名譽、地位、經濟能力。他對白玉堂的選擇,與其說“誌同道合”,不如說是更要命的“一見鍾情”:白玉堂的赤子氣息,白玉堂的飛揚自在,對他有一種致命的吸引力。所以他放棄了其它的一切,比如人們眼中常規的婚姻,比如其它任何愛戀的可能性,執著地伴隨白玉堂——以好兄弟好朋友的名義。如果不是小白逾矩,展昭會滿足於這種近距離守望和守護,微笑著過完一生。展昭的行動一直都是在“嗬護自己喜歡的人”,符合男性的行為模式,容易化理想為行動
所以展昭一度想過用死亡來放棄這段愛——隻要有一口氣在,他就不可能放手;想到白玉堂有大把其它更幸福、犧牲更小的選擇,他甚至腦子壞掉、傷心得不想活了。
白玉堂是真正擁有赤子之心的人,一旦他選擇了,就不顧後果、不計代價。
陷空島事件結尾,白玉堂正被哥哥們淹水打擊得不行,聽見展昭那一句“榮辱與共”,心裏已經認定“這個人值得親近”。漫長的開封府同事時期,他逐漸習慣了展昭遠遠超過別人的親昵和伴隨,他開始需要展昭——是的,需要。“鬼壓床”事件之後,他去求婚,證明他內心的需要已經上升為渴求。
畢竟展昭的名聲地位甚至武功力量都擺在那裏,選擇展昭的愛情,白玉堂就要犧牲一切,包括男人的尊嚴(最後他甚至連生存的戶籍都放棄了)。要實現他們注定不容於世的愛情,必須來自白玉堂決絕的選擇。
…………因為以上這些原因,兩個男人的愛情本該更多麵對外界壓力,可是在這個故事裏,外麵的壓力之簡單點了一些,所有的為難,都來自於他們的內心。或者,可以簡化成是“白玉堂的選擇”。
想到白玉堂懷著怎麼樣的感情,慢慢走向覺醒的愛情,咬牙選擇展昭,內心就充滿無言的感動。
……和悲哀。
因為這個緣故,越寫到後麵,越喜歡這樣的白玉堂。
------------------------------------------------------------------
其次,更加根本的問題:展昭為什麼愛白玉堂?
從某安的角度來看,展昭愛白玉堂的理由,是“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心靈缺失的那一塊拚圖”。
——有了白玉堂,展昭的靈魂才完整。
1923年,佛洛伊德的心理動力學提出,意識和潛意識可以理解為三部分,就是“本我”(完全潛意識);“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
本我(潛意識)代表欲望,與生俱來,是人格結構的基礎。本我遵循享樂原則,代表●
第三,回到大宋。
宋代是中華文明的巔峰,以及最後的華麗回響——宋毀於蒙古,不僅僅是一個王朝的覆滅,更是華麗強盛中華文明的毀滅。
以後的明清,隻是勉強維係了中華文化的形式,用一種枯朽的方式苟延殘喘,文明內生的創新生命力已經消亡。
借一個貓鼠的故事,嚐試尋找宋代的影跡。
所以,這書中努力借一些機會表達宋代的片段,希望感興趣的朋友看見了,嘴角浮起一絲會心的微笑;
所以,《快哉風》的大部分配角,都來自史書(如九爺、高妃、蔡抗……),而他們的結局和出場戲份,也都力求符合史書本身。
---------------------------------------------------------------------
在北宋早期湛藍而繁盛的天空下,貓鼠終於擁有了彼此,遊走在天地間。
每每想到這裏,感覺真是安慰。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