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臨佳泉,不可容易漱濯。犯者每為山靈所憎。
泉坎須越月淘之,革故鼎新,妙運當然也。
山禾固欲其秀而蔭,若叢惡則傷泉。今雖未能使瑤草瓊花披拂其上,而修竹幽蘭自不可少也。
作屋覆泉,不惟殺盡風景,亦且陽氣不入,能致陰損,戒之戒之。若其小者,作竹罩以籠之,防其不潔之侵,勝屋多矣。
泉中有蝦蟹子蟲,極能腥味,亟宜淘淨之。僧家以羅濾水而飲,雖恐傷生,亦取其潔也。包幼嗣《淨律院》詩“濾水澆新長 ”,馬戴《禪院》詩“慮泉侵月起 ”,僧簡長詩“壺濾水添”是也。
泉稍遠而欲其自入於山廚,可接竹引之,承之以奇石,貯之以崢缸,其聲尤琤淙可愛。駱賓王詩“刳木取泉遙 ”,亦接竹之意。
去泉再遠者,不能自汲遣誠實山童取之,以免石頭城下之偽。蘇子瞻愛玉女河水,付僧調水符取之,亦惜其不得枕流焉耳。故曾茶山《謝送惠山泉》詩 :“舊時水遞經營 。”
移水而以石洗之,亦可以去搖蕩之濁滓。若其味則愈揚減矣。
移水取石子置瓶中,雖養其味,亦可澄水,令之不淆。黃魯直《惠山泉》詩“錫穀寒泉隨石俱”是也。
擇水中潔淨白石,帶泉煮之,尤妙尤妙。
汲泉道遠,必失原味。唐子西雲 :“茶不問團銙,要之貴新。水不問江井,要之貴話 。”又雲 :“提瓶走龍塘,無數千步,此水宜茶不減清遠峽。而海道趨建安,不數日可至。故新茶不過三月至矣 。”今據所稱,已非嘉賞。蓋建安皆碾磑茶。且必三月而始得。不若今之芽茶,於清明穀雨於之前,陟采而降煮也。數千步取塘水,較之石泉新汲,左勺右鐺,又何如哉。餘嚐謂二難具享,誠山居之福者也。
山居之人,固當惜水,況佳泉更不易得,尤當惜之,亦作福事也。章孝標《鬆泉》詩 :“注瓶雲母滑,漱齒茯苓香。野客偷煎茗,山僧惜淨床 。”夫言偷則誠貴矣,言惜則不賤用矣。安得斯客斯僧也,而與之為鄰邪。
山居有泉數處,若冷泉,午月泉,一勺泉,皆可人品。其視虎丘石水,殆主仆矣,惜未為名流所賞也。泉亦有幸有不幸邪。要之,隱於小山僻野,故不彰耳。竟陵子可作,便當煮一杯水,相與蔭青鬆,坐白石,而仰視浮雲之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