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詩琴盛會(二)(2 / 2)

看著張小安離去,劉協很奇怪,青樓女子要不悲痛身世卻神態做作,要不通達世情而圓滑老練,但張小安明顯另類,單純調皮,仿佛村姑,所以她的回答劉協是相信的,後院中邀請的女子沒有伍氏,她不用伍、衛為姓,難道會用其他的名字,一會兒出來,還要問問他有麼有不認識的女子,說不定就是伍氏。

禮官鳴鼓,一炷香燃完,成群的士子交出詩文,排滿幾個大儒的案台,幸虧這次請的大儒多,整整十位,都是當世大儒造詣非凡,詩文過目一掃,根本不遲疑,選出十篇集中進行討論,轉眼提出三篇為一二三名,並請禮官當場宣讀。

士子有高興、悲傷、無奈,卻跟劉協無關,他的思緒已經回到長城下的鐵監,伍氏整日勞作,細致入微的操持著每一筆賬目,想到那一箭的淩厲,想起試藥時那一聲“我來”,想起一處就猛喝一樽,眼中慢慢盈滿淚水。

剛才側目的士子頗有威容,想不到劉協為了個風塵女子催淚,舉樽勸道:“勿傷感,張小安姑娘說的不假,她確實是一個奇女子,賣藝不賣身!”

連喊了兩聲,劉協方覺醒:“洛陽安步,隻是想起塞北的故人,有所感傷!你認識張小安?”

“鄙人顧雍,常在會稽往來,倒認識張小安,不過她卻不未必認識我!”顧雍也是一臉感傷,似乎想到某些心事。

顧雍?

難道是蔡邕的徒弟?

三國時名字以兩個字為貴,所以同名同姓的很多,劉協存有疑問。

“可是蔡邕蔡大家的高徒?”

顧雍一愣,細看劉協的麵貌儀容,並無印象,立刻端著酒樽坐在劉協對麵,警惕地看了著四周,無人在意,都在等待第二個出場的伶人,低低道:“安公子何以知道顧某是蔡邕的徒弟?”

劉協後悔問的太直接,他才十七歲,蔡邕教導顧雍的時間在二十年前,他還沒有出生,顧雍這個問題讓他無法麵對,找個借口都難。

“那個……蔡琰說他有個師兄叫顧雍,所以隨口一問!”劉協回答時就後悔了,用一個謊言圓另一個謊,這不是他的強項。

顧雍卻是緊張起來,低聲問道:“你是蔡琰師妹的朋友?還是師父的徒弟?這次是不是為了蔡琰而來?”

劉協噎了一下(喝酒也會噎):“嗯,嗯,我是他兒時的朋友,估計見麵蔡琰已經不認識我的,這次聽說蔡琰要在此現身,才迢迢千裏從洛陽趕來。”

顧雍激動起來,“顧某無能,無法解救師傅,蔡琰是師傅的唯一女兒,保護師妹的責任我當仁不讓,顧某保證不讓她再受任何委屈,等師妹出現,你證明我就是顧雍,是師傅的徒弟,我們一同接蔡琰到上虞,你是蔡琰的朋友,一定要勸他跟我走!”

“也好!”劉協心頭鬆口氣,古人雲師傅如父,便是如此,讓人無法不激動。實際上劉協早存交結之心,非為拉攏人才,而是利用這個機會接近蔡琰,也看看當世第一才女,是何摸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