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四塵子鉸斷楊家槍(2 / 2)

又打了半柱香,雙方不分勝負,眼看半柱香要燒完了,紅塵子呼嘯了一聲,黑塵子的寶刃調過來了,揮著寶劍過去,楊宗保、楊宗悅的長槍把,那可都是一些木頭把,就被黑塵子的寶刃削斷了……

其他人一看不好,要提槍小心要應對了,但是黑塵子的寶劍速度太快了,加上其他人的配合,七星陣的陣眼,也就是黑塵子使出了撒手鐧,一陣過去後,楊家小將們的長槍,包括穆桂英的長槍的把,全被黑塵子的寶劍削斷了!

氣的穆桂英直跺腳。

楊宗保他們也隻好認輸了。

佘老太君高興啊,直指自己的幾個孫子,還有幾個年輕小將們:“你們看到了厲害人物了吧?這還是在宋營裏,如果在更遼將打的時候,你們怎麼辦?”

楊宗保說:“我們的人會全部上!”

黑塵子說:“那我們的人也全部上了。

黑塵子一揮手,跟他一起來的道人們,也就是他的將近三十個人的侍衛隊,就站在了一起,全部是道士打扮。

楊宗保和楊宗悅他們帶來士兵,也站在了一起。也有個三十來個人,都是頭盔鎧甲,全副的武裝。

佘老太君一聲令下,他們雙方又戰在了一起。

一時間,山上打的亂成了一鍋粥。

看的八王爺、聶鐵等人眼花繚亂。

……

這裏我們介紹一下這個長槍,也就是長矛。

早期的戈簡單說就是歪頭矛。之所以盛行戈而不是矛或長刀,是因為當時盛行車戰,而車戰的近戰是在戰車交錯時展開的,用矛的話很難借助戰車的衝力,同時也難以在交錯的瞬間擊中目標,沉甸甸的長刀則不但比戈笨重,而且更容易磨損失效。於是善於啄殺的戈就成了當然的主力。

春秋戰國之交,戰爭規模日益升級,類似歐洲中世紀的戰爭遊戲變成了人民戰爭。一待翻山越嶺的步兵使戰場不再局限於平原,銅弩機的使用令弩手升級為射馬殺人的好手,戰術謀略極大豐富,戰車的末日也就來到了。但老派'騎士'的虛榮心此時尚未完全熄滅,於是戰車有了更多的戰馬、更厚更多的盾甲、連兩側軸頭都裝了驅殺步兵的扁矛,戈也發生了變化,頭部變成弧形,內刃加長像鐮刀,外刃增強了推的殺傷力,用推來對付步兵的圍攻。可惜這一切還是無濟於事,戰車的終結到來於西漢初年。

戈有些很不好的缺點,比如頭部易脫落、因揮擊而攻擊緩慢等。所以後來戈通用的裝頭方法隻有綁縛,看起來簡陋,但是便於重新捆緊。不過揮擊緩慢是沒治了,而且杆部由於抗力方向問題還更易折斷,推又不如刺靈巧鋒利,到頭來唯一不可取代的價值還是啄。因此隨著戰車的衰落,步兵擺脫了最大的側麵威脅,其存在就變得毫無價值了。

矛的地位不遜於戈,戰車上往往也會裝備1-2支長矛以備不時之需,但矛卻始終不能取代戈的地位,反而是戟填補了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