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佘太君的故鄉情(1 / 2)

那會兒的佘太君,也才剛剛六十來歲,身強力壯,武藝高強,常常帶著兒子女兒們習武習文,一旦沒事的時候,就又喜歡做一些東西——為什麼呢?因為佘太君想念他的父母親,思念她的家鄉,思念那個她長大的地方,所以就想吃小時候,在自己的老家的飯,所以自己就做,其他兒子對這做飯根本不感冒,可是楊四郎卻老守在母親跟前,跟著母親學做這些吃的……

佘太君是河西府州出生的人,也就是今天的陝西府穀縣。

府穀在夏、商為要服地;西周為荒服地;戰國時期屬魏國,為固陽榆中地;秦為上郡地;西漢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在今府穀縣曾設西河郡郡治和富昌縣治,遺址在今古城鄉;三國兩晉南北朝時為匈奴所據;隋為榆林郡銀城縣地;唐朝時設府穀城,為鎮;五代後唐天佑七年設府穀縣,後漢初升永安軍;宋朝設麟府路。而府州和麟州,是當年跟契丹交戰最激烈的地方。

這個府州,地處黃河幾字的東頭角上,黃河的西岸。而黃河北麵是當年的契丹,黃河東邊是山西的德保府。而且這個府州城,就在府州山頂上,很小,但是很精致,又是抗契丹的要塞,所以地理位置很特別。

那會兒年年跟契丹打仗,而佘太君的父親就是這個府州的節度使,佘太君的母親姓李,是大唐皇室的郡主,嫁給節度使後,一直就住在這個地方。佘太君在這裏生,在這裏長,離開的時候,才十七、八歲,那是她跟楊業結婚後,跟著楊業到了河東,投靠北漢,想為抗拒契丹而好好一戰!但是,事情變化太大,很快幾十年過去了,但是那個記憶是很清楚的,尤其在父母去世後,更加思念那個童年時代待過的地方。

這個府穀縣,地理位置很奇妙,所以他的物產也很奇特,而離開這裏已經幾十年的佘太君,卻因為思念逝去的父母,思念戰死的哥哥,而想起了這個她長大的地方,因為思念,就想起了幼年在這裏的生活,也就想起了,許多曾經吃過的好吃的東西,可是在汴梁城裏那能有啊,所以自己就想著法兒,帶著丫環們做一些,解解那個思鄉情。

那個四郎兒因為愛聽跟母親說話,看見母親如此,也就跟著母親學著做這些小吃的東西,所以四郎兒做飯做的很不錯。

比如佘太君學做杏瓣兒……

這個府穀杏瓣兒始製於唐代,在府穀一帶,幾乎村村都栽有杏樹,杏瓣兒是用杏仁加工而成,據傳說杏瓣兒也曾為貢品。在晉西北、陝北、內蒙西部大多為紅杏的杏瓣兒,而唯獨府穀一帶是油杏瓣兒。加工時,先將杏仁放在開水鍋內煮一個時辰,撈出後放在冷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再將浸過的杏仁撈出,用毛巾用力摩擦去紅皮;用開水煮熟後用涼水浸泡一夜,取出白杏仁,分別加入各種食用色素,再拌少許黃油。就製成各種彩色的杏瓣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