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幼狼 九(2 / 2)

柯珂點頭:“你真明智。我叔叔告訴過我,曆朝曆代篡改《山海經》的目的,是為了抹殺南方文明,誇大和渲染黃河文明,美化統治者在中原的統治地位。所以《山海經》除了五藏山經關鍵的地方被篡改,標誌性的山係和水係被刻意刪除或弱化外,其它十三卷都被徹底塗改。遺失或故意不傳的五卷分別是南迤經、西淵經、北冥經、東曜經和中柱經。完整的《山海經》應有二十三卷。”

我由衷的說:“你叔叔真了不起。他現在還繼續研究《山海經》嗎?”

柯珂做了一個手勢:“他四海為家,好幾年沒有音訊了。他喜歡遊蕩在山水之間,身邊總有一群來曆不明的女人。我很崇拜他能超越世俗,自由自在地親近自然。”她忍不住又從袋子裏取了一塊小蕎餅咬了一口,“被篡改的《山海經》版本,最大的可笑之處在於把所渲染的帝王的陵寢一會兒搬到東,一會兒搬到西。而且故作深沉的編造帝王世係。你發現這方麵的問題沒有?”

我點了點頭:“確實。華夏上古和中古時等級製度非常森嚴,尤其是對君主的稱謂,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上古時的氏族和部族都由女人統治,所以華夏民族的姓氏都帶有女字部首。女首領稱為凰,後來簡稱為皇,圖騰為南方的九種鳥,分別是鳳凰、燕子、鸚鵡、錦雞、鵓鴣、杜鵑、斑鳩、鷲和鷹。傳說中南天門裏九口井的井亭上就雕塑著這九種鳥的雕像。因此在被劃分為母係氏族社會的年代裏,皇是對女君主的尊稱。父係氏族社會開創後,不論男女君主,都稱為後。這個稱謂沿襲到虞朝,又過度到夏朝。在夏朝時期設立了分封製,四方諸侯統一稱君。商朝創立之後,君主的稱謂改為了帝。到了周朝,天下共主稱之為王。所以把皇、後、君、帝、王打亂順序放在一本書裏,是漢朝時刻意篡改曆史的人最拙劣的手法。所以,我沒畢業之前,聽到同窗們沾沾自喜的討論四帝八台之類的典故,就趕緊走開。很多人一輩子隻會死讀書,不會邏輯思考。”

柯珂咽下口中的食物:“現在在市麵上流行的《山海經》版本,不僅殘缺,而且書中曆代學者對經文的演繹、解析和注釋模糊不清,錯漏百出。插圖更是令人不忍目睹。有的學者更是自作聰明地亂標注方位,連《山海經》為何從南方開始講訴的概念都搞不清楚。我看過幾十種版本,最古老的要算是晉朝時的《山海經圖讚》,但是這部典籍也不全。根據春秋時屈原所作的《天問》,我覺得《山海經》的前身是《雉經》,夏初夏朝的創建者皇覃伯益在寫作這部書時,參考的是《白澤圖》。你在圖書館的藏書庫裏,有沒有見過《雉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