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幾個影衛在江南的一家典當鋪中,發現了一塊金飾,就是史書記載中的那塊鎏

鶴翎。

通過當鋪掌櫃的,影衛們找到了典當之人,正是月和夫人。

趙恒聽了她彈琴,就知道必然是與當年琴姬有些關聯的,於是將她接入宮中,假意疼愛,想要從她口中,打聽到當年寶藏的線索。

可世事難料,相處的久了,趙恒對她生出情愫來,就想納她為妃子。隻可惜當時太後極力阻攔,隻好將她藏在西院。

布麓當時是禁軍的一個統領,年輕能幹,很受趙恒器重,但是他本人卻對趙恒很不滿,覺得他懦弱無用,對外族退讓,害怕打仗。

一次偶然的機會,布麓結識了李冉伯,李將軍,那是當年鎮守邊關的名將之一,而且據說他是唐王李世民的一個後世子孫,在軍中很有些名氣。

李冉伯與布麓交往了一段時間後,就帶他加入了一個教派——四葉教。

四葉教,是一些好戰武人自發組織的一個密謀推翻大宋,重興大唐的教派,李冉伯就是教主,布麓知道,此人野心勃勃,想要稱帝。

可同時,他又覺得李冉伯非常能幹,霸氣、機謀、果敢等等各方麵都強出趙恒數倍,於是布麓便也忠於他了。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得知趙恒接了個琴姬回來,四葉教也覺納悶,後通過幾個宮中的細作一查,才知道其中奧秘。李冉伯便起了想要得到財寶的心思,有了這批巨額財富,就能用於擴充軍備,到時候發兵造反推翻了趙恒,他就能登基為王!反正他趙匡胤的江山也是搶來的。於是,李冉伯就設計了一條毒計。

趙恒在與月和夫人的長期相處之下,已經情深意濃,又逢月和夫人產下一個極可愛的小公主,趙恒更是對她們母女疼愛有加。

可月和夫人對人非常提防,因為她怕對方另有所圖,在她漸漸對趙恒敞開心扉之時,卻聽到了一些閑言閑語。有幾個宮女太監在背後議論趙恒利用月和夫人之事,被她聽到,久而久之,便生出不信任來。

某日,月和夫人遇襲,布麓正好救了她,被趙恒看見,心中生疑。這時,又有人對趙恒添油加醋,說月和夫人行為不檢,與趙恒有奸情,連小公主都可能是孽種。

趙恒派人監視布麓,得知他胳膊上有月和夫人的人像紋身,便妒火中燒,其實這就是李冉伯的計策。

他派人殺布麓,布麓逃跑的時候,殺了法光寺的玄悲和尚,自個兒剃了個光頭假扮他,逃過一劫。當時法光寺也在李冉伯的控製之下,因此沒有被人發現。

另外,殺害玄悲和尚的時候,布麓還無意之中發現了開封城下很多的下水道都是貫通連接的,他便與李冉伯商量,訂好了將月和夫人接出宮的妙計。

趙恒畢竟是薄情寡性之人,得知月和夫人不忠,便對她很冷淡了。但事情畢竟沒有查清楚,他也不能殺了那對母女,就命人接著查。

月和夫人則是誤會了。她原本就怕趙恒是為了寶貝才和自己在一起,如今見他越來越冷淡,就以為是因為問不出寶藏所在因此疏遠自己,便更加傷心。

這時候,宮中有傳言說趙恒對這母子生了殺心,果然不多久,就傳說如月公主被溺死的消息,其實是布麓和李冉伯設計,將小公主帶了出去。

月和夫人痛失愛女,本想自盡,布麓突然出現,告訴她公主沒死已被救出去了,問月和夫人肯不肯一起走,趙恒已生殺心,不走必死無疑。月和夫人一聽女兒沒死,又恨趙恒不念親情,便有了那一場跳井自盡的假戲。她被布麓接出皇宮,住在了陰山村裏。

這陰山村,是四葉教的一個據點,李冉伯將四葉教成員的一些家屬安排在這裏。得知他們是唐朝舊部,再想到自己祖上與唐王的關係,加上她對趙恒的恨意,便加入了四葉教。她說出眾多藏寶地點中的一個,挖出部分寶藏,準備籌劃叛亂。

可天有不測風雲,趙恒查清了李冉伯叛亂之事,將他處死,四葉教黨羽一並斬殺。他也知道自己錯怪了月和夫人,可再找已經找不到人了,懊悔不已。

在隨後一場對四葉教的清剿浩劫之中,不少官員紛紛落馬,唯一逃過一劫的就是法光寺和山陰村的眾人。大家也沒了再謀亂的心思,就這樣安靜地生活下去了。

不久,月和夫人因為長期鬱鬱寡歡,離世了,隻留下了年幼的如月公主,改名為落昕。

所謂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那些村民早就知道自己手裏囤積了大量的寶貝,總有一天要招來殺生之禍,就在後山挖了洞,準備事到臨頭的時候用來避難。而大難臨頭那一天,還真的就來了。

121

31 轉機

玄悲方丈繼續講述當年的事情。

落昕在一天天地長大,因為小時候目睹了月和夫人的苦難,因此她雖年幼,胸中卻始終有恨意。她因自幼跟隨落歆夫人學琴,練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