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段(1 / 3)

和塔而去。

六和塔位於西湖之南,錢塘江畔的月輪山上,甚為壯觀。始建於開寶三年,是吳越王錢弘叔為鎮壓錢塘江水患,命延壽、讚寧兩位禪師主建。因此地舊有六和寺,“六和”的原義是指天地及東南西北四方,又有說出自佛經:“身和同住、口和無爭、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當時錢王以保境安民、不事戰事為國策,所以,塔名命為“六和”。

六和塔共九級,高有五十多丈,頂上裝燈,為江船導航。六和塔外觀八麵十三層,實際塔內隻有七級,每兩層為一級,每級中心都有小室,小室外麵為廊道。沿著螺旋形階梯盤旋而上,可通頂層。塔內各級的須彌座上,飾有磚雕神人、飛天、花卉、鳥獸、魚蟲等圖案,雕刻精致、生動傳神。在塔的每層飛簷翹角上懸掛104隻鐵鈴鐵馬,臨風錚錚琮琮,煞是悅耳。

由於並非八月十五,這六和塔也沒什麼人來觀潮,蕭醉風等人趕到六和塔時,遠遠地就看到一條極細的白色水線在漸漸推進,沿著錢塘江的江堤湧來,隱隱有雷鳴之聲。近處潮水還未到,江麵已是暗潮湧動,不一會兒,那潮水就一浪接一浪打過來,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如此過了半個時辰,潮水緩緩退下,四周又漸漸恢複了安靜。半彎下弦月斜斜地掛在半空。

林初雲道:“這幾年錢塘江的大潮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回,每回再看,卻仍是震憾。”話音剛落,就聽一陣婉轉的笛音和著清幽的簫音從六和塔中傳來。抬頭一看,隻見那六和塔第三層的廊道上,一個豐神俊朗的白衣男子正對著錢塘江緩緩退去的潮水吹奏一支青翠的短笛,在他旁邊,一個清麗嬌豔的女子,也是身著白衣,斜斜地靠著走廊的欄杆,撫弄著一管碧玉簫。

隻聽那笛音忽而高亢激昂,忽而低沉婉轉,那簫音卻是聲悠韻遠,如訴如泣地和著。吹奏的兩人如癡如醉,仿佛已忘卻了塵世間的一切,聽的人聽著那時而慷慨,時而激越,時而沉重,時而蒼涼的樂曲,時而覺得豪情萬丈,時而又感到黯然神傷。一曲終了,四周安靜,竟連蟲鳴鳥語也似停止了。

林初雲呆呆地望著那兩人,喃喃道:“隻羨鴛鴦不羨仙,隻羨鴛鴦不羨仙……”一時,竟癡了。

秋十六道:“妹妹若想與他二人結識,嫂子就把他們叫來吧。”

林初雲連忙阻止:“大嫂,千萬不要,我這等俗人,怎麼能……”

“相公,幫我把琴拿過來吧。”

蕭醉風把焦尾從馬車中拿了出來,秋十六擺好琴,盤腿坐下。輕輕閉上眼,纖手拔動琴弦。

安靜中,感慨的情緒隨著那錚錚之聲在眾人心中彌漫開來。琴音到了至極之處,那弦外之音、韻外之致、味外之旨真個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秋十六奏完一曲,果然見那兩人對視一眼,攜手從那塔上飄然而下,那輕功竟然也是登峰造極。

林初雲道:“神仙俠侶。”

蕭醉風卻道:“欽差大人。”

那男子臉色不變,朗聲道:“好一曲高山流水覓知音。”

秋十六望了蕭醉風一眼,心中暗道,相公稱他為欽差大人,難道這男子竟是飛天蝴蝶?此事不宜宣揚,於是捏了蕭醉風一把。

“哈哈哈……”隻聽得一陣豪爽的笑聲,雷震天和孟別離從月輪山頭掠下。

孟別離道:“小王爺對諸位向往已久,此次特意來杭州結交,沒想到諸位卻去了鎮江,小王爺又趕著要去開封府,心裏正是失望得緊,於是就來這六和塔觀潮,沒想到沒要我引見,你們倒是先遇上了,可見確是有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