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段(2 / 3)

夏乃聲音的季節,有雨打,有雷響,蛙聲、鳥鳴、及蟬唱。蟬聲足以代表夏,故夏天像一首絕句。

絕句該吟該誦,或添幾個襯字歌唱一番。蟬是大自然的一隊合唱團;以優美的音色,明朗的節律,吟誦著一首絕句,這絕句不在唐詩選不在宋詩集,不是王維的也不司李白的,是蟬對季節的感觸,是它們對仲夏有共同的情感,而寫成的一首抒情詩。詩中自有其生命情調,有點近乎自然詩派的樸質,又有些曠達飄逸,更多的時候,尤其當它們不約而同地收住聲音時,我覺得它們胸臆之中,似乎有許多豪情悲壯的故事要講。也許,是一首抒情的邊塞詩。

晨間聽蟬,想其高潔。蟬該是有翅族中的隱士吧!高踞樹梢,餐風飲露,不食人間煙火。那蟬聲在晨光朦朧之中分外輕逸,似遠似近,又似有似無。一段蟬唱之後,自己的心靈也跟著透明澄淨起來,有一種“何處惹塵埃”的了悟。蟬亦是禪。

午後也有蟬,但喧囂了點。像一群吟遊詩人,不期然地相遇在樹蔭下,閑散地歇它們的腳。拉拉雜雜地,他們談天探詢、問候季節、倒沒有人想作詩,於是聲浪陣陣,缺乏韻律也沒有壓韻。他們也交換流浪的方向,但並不熱心,因為“流浪”,其實並沒有方向。

我喜歡一麵聽蟬一麵散步,在黃昏。走進蟬聲的世界裏,正如欣賞一場音樂演唱會一般,如果懂得去聽的話。有時候我們也抱怨世界愈來愈醜了,現代文明的噪音太多了;其實在一灘濁流之中,何嚐沒有一潭清泉?在機器聲交織的音圖裏,也有所謂的“天籟”。我們隻是太忙罷了,忙得與美的事物擦身而過都不知不覺。也太專著於自己,生活的鏡頭隻攝取自我喜怒哀樂的大特寫,其他種種,都是一派模糊的背景。如果能退後一步看看四周,也許我們會發覺整個圖案都變了。變的不是圖案本身,而是我們的視野。所以,偶爾放慢腳步,讓眼眸以最大的可能性把天地隨意瀏覽一番,我們講恍然大悟;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而有什麼比一麵散步一麵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聽聽親朋好友的傾訴,這是我們常有的經驗。聆聽萬物的傾訴,對我們而言,亦非難事,不是嗎?

聆聽,也是藝術。大自然的寬闊四最佳的音響設備。想象那一隊一隊的雄蟬斂翅踞在不同的樹梢端,像交響樂團各自站在舞台上一般。隻要有隻蟬起個音,接著聲音就紛紛出了籠。它們各以最美的音色獻給你,字字都是真心話,句句來自丹田。它們有鮮明的節奏感,不同的韻律表示不同的心情。它們有時合唱有時齊唱,也有獨唱,包括和音,高低分明。它們不需要指揮也無需歌譜,它們是天生的歌者。歌聲如行雲如流水,讓人了卻憂慮,幽遊其中。又如澎濤又如駭浪,拍打著你心底沉澱的情緒,頃刻見,你便覺得那蟬聲宛如狂浪淘沙般地攫走了你緊緊扯在手裏的輕愁。蟬聲的急促,在最高漲的音符處突地戛然而止,更像一篇錦繡文章被猛然撕裂,散落一地的鏗鏘字句,擲地如金石聲,而後寂寂寥寥成了段簡殘篇,徒留給人一些悵惆、一些感傷。何嚐不是生命之歌?蟬聲。

而每年每年,蟬聲依舊,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雪夜,無盡的閱讀》

簡媜

1

我應該如何閱讀一個旅人的故事才不會驚動早晨的陽光?

春天已經破凍了,當我這麼想時,仿佛看到無邊際的透明冰河上,一名瘦女子悠閑地散步,在她的步履起落之間,冰層脆聲而裂,露出水,晃動雲影天光。這樣的想象當然超脫現實,但惟有如此才能形容今天早晨當我睜眼,看見玻璃窗被陽光髹成亮銀色時的喜悅。好象人躺在巨大的時間轉盤上,沿著刻度慢慢地轉動,終於從冷東移至春分。被亮光穿透的感覺使我產生輕微的幸福感,小型齒動物輕咬的那;尤其空氣中有一股幹燥的香氣,接近剛成熟的柳橙掉在新鮮的草地上的氣味。我因此覺得,世間一切事物都因季節更移而有了新的身份與麵目,甚至兀自揣想,如果仔細找,說不定可以從棉被底下拖出自己昨晚蟬蛻的淡灰色皮膜。換了個人的感覺著實美妙,雖然過去兩天,認床的老毛病使我連睡在自己的新床上都會神經質地失眠起來。 @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