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綿綿,部落內外一片濕漉漉。
部落人住的樹枝木草房,經過連日來的雨水侵蝕,很多房子已經出現漏水的現象,山林各處的樹木也是濕的,不少人被迫用濕的的木柴就著幹柴生火煮飯吃。
部落裏的山洞有近千平方米的麵積,裏麵已經改建成大倉庫。
這裏除了用作存儲糧食鐵陶等東西外,還儲存著很多幹草和才柴,還有木炭。
在沒有油氣電的時代,木柴和幹草這些可是重要的能源儲備。
為此,李炎還額外設立一個“能源”部門,專門去管理柴草,還有到附近的樹林中收集木料鬆油,將其加工成合適的長度,放到洞裏存起來。
倉庫裏的木柴,族人是要花錢買的,所以很多部落家庭為了省錢,會到外麵撿一些濕的木柴就著買來的幹木柴一起生火煮食。
李炎住上了磚瓦房,這磚瓦房建得嚴密,地上還鋪上地磚,即使外麵下著大雨,裏麵還很幹爽。
但像這樣的磚瓦房子並不是人人都能住上,磚瓦要燒製,很費力和時,現在絕大部分人還住在茅草房。
延綿的下雨天,讓部落人個個感到喊煩躁。
這個時代沒有水鞋或一些密實點的鞋子,這樣在下雨天的時候,大家就經常弄濕腳,這很容易患病,甚至造成傷口染危及生命。
現在,李炎在家中,苦思著製作鞋子。
部落已經會紡織,就是用苧麻和葛搓成麻線,然後整齊地綁在一個特製的織布木機上,一經一緯地慢慢織成麻布
因為技術的原因,織布所用的線非常粗,達到二三毫米粗,用粗的線織出來的布便會很厚。
但這也有節省經緯的好處,這毫無疑問是現在部落最好的紡織衣物材料。
“麻布不行,雖然穿上很舒服和透氣,但這實在太脆弱了,不耐磨,而且不防水。”
李炎正拿著一雙用麻布鞋子不禁皺眉暗道。
木頭雖然耐磨,但穿在腳上很不舒服。
他看著眼前一堆材料,在思考著。
這些材料分別是皮革麻布草席木頭鐵靴陶靴。
一番思索後,他最後決定用木頭作底皮革作鞋麵麻布作鞋墊……製鞋。
用木頭雕出一個鞋底的形狀,然後在上麵釘上皮革鞋麵,裏麵底部則鋪上透氣的麻布。
最後皮革和木頭接觸處皮革上,都塗抹一些鬆油。
落附近什麼都不多,就是鬆樹多,鬆油是很好的防水塗料,特別是一些家具,在沒有桐油的情況下,刷上一層鬆油,一樣可以做到防水放腐蝕。
鬆油遇熱變會變液體,所以直接到樹林裏采集那些已經硬的鬆油,回來後用陶鍋加熱,注意火候,便能得到液體的鬆油,然後就能用了。
這次鬆油用在製鞋上,顯得很適合。
穿上這雙複合木底鞋走了幾圈,感覺不錯,但這鞋的附著力不夠,而且鞋也不夠高,很容易弄髒鞋麵的皮革,特別是容易磨損到皮革麵。
他想了想,又在鞋底增加了兩條凸橫木,有點像木履。
不這就是木履,一種加強版的木履。
裝上橫木後,試走了幾圈,還在外麵那些濕漉漉的地麵走了幾回,這木履沒怎麼濕,這總算成功了。
由於這木履的啟發,他決定以後就用木頭製作鞋,拋棄以前那種草鞋容易穿壞的皮革鞋。
不過,到目前為止,很多部落人都不習慣穿鞋。
他一共設計了三種鞋。
一種是拖鞋一種是涼鞋一種像靴子一樣的木履。
相信,這種舒適的木鞋製作成功後,人們便會慢慢習慣穿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