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人口的猛增,各種各樣的管理也變得繁瑣。
人多,就容易變亂,特別是,在派發物資和食物的時候,人們往往要大排長龍,而且還出現了不少的問題。
勞動成果有剩餘,就意味著人們思想會轉變,私有製就會萌芽。
比如以前人們種地隻能夠溫飽,現在人種地得到的成果都有剩餘,雖然國家現在的各種物資是統一分配的,但有時候,有些人就不幹了,動了歪心思,做也是能得到這麼多,不做也是能得到這麼多。
顯然,按勞分配和私有製改革已經迫在眼眉。
正好,李炎也嚐試著發行貨幣,去方便群眾平時物品的交換,這下正可以一起改革。
現在已經是入秋時節,部落外麵的糧食都收獲上來了,城和住房都建好了,已經做到每戶人住上一間房子,家庭已經分好。
是時候以家庭為單位,實行私有製和家庭製了。
實行私有製少不了交換媒介,也就是錢幣,用鐵來鑄造錢幣是最合適了,特別是部落的鐵產業都收歸國有。
為此,李炎單獨設立了一個鑄錢作坊,還任命和訓練一批人成立銀行,還管理國家的財政。
他利用陶模具,鑄造了6種不同的錢幣,都是帶孔的鐵幣。
分別是1毛1元5元10元50元100元,形狀和大小都不同,上麵都有麵值。
都是直接用一排模具澆鑄的單麵錢幣,反正讓部落人知道是多少錢就行了,設立一個財政部。
之後,他就直接派人到各家各戶去調查民眾的生活用品情況,然後就將食物陶器獸皮等物資平均分到每家每戶,至於糧食也是將今年收獲的糧食平均分到每戶人手中,當然還會留一部分作為國家的糧食存儲備,並且設立一個糧食局,管理和統計糧食。
做完這些好,李炎就命人去劃分田地,讓每一戶農戶分到足夠的田地,以後這些田地生產出來的糧食就歸個人所有,但是人民每年都要上交一點糧食給國家。
為此,增設農業局,農業局指導農民種什麼作物和傳授農耕技術。
除了農業局外,還增設一個稅務局,專門負責國家各方麵的稅收。
因為除了部分人種田外,還有很多是負責狩獵養殖建設燒陶鑄鐵等的非農人員,所以這部分人直接由國家發錢幣作工資,現在這些職業都是國有的,等到國家再發展,以後再慢慢放行給國民自己搞就行了。
同樣,為了管理這些職業,李炎再次設立了宗教部水利部工商部畜牧部建設部路橋部外交部軍部,加上各個工場長等等。
另外還抽調一些族人作為警部,負責日常族人的糾紛和巡邏各個村寨。
部落現在有兩座城,直接設立兩個城主,城裏麵也劃分村落和街道,直接設立村長和街道辦去管理各個村街。
為了更好地了解部落的人口糧食工業產品等,李炎還另外設立了統計局。
一旦實行私有製,各方麵的情況也不可能由村長和城主私自去定斷,所以這得有一套完整的法律,法律就由李炎自己添寫,有法律就一定要有執法機關,所以法院和司法部也少不了,這樣國民才能按照法律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