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鎮壓洞夷的意圖,此乃“厭勝”之法,以陵墓厭勝鎮物的確實不多見,可紮樓墨師建造陽宅的厭勝之法,正是設在屋宇高處,瓶山古墓必定是藏在山巔。
第三卷 怒晴湘西 第三十五章 山有三香
陳瞎子打定了主意,卻見卸嶺群盜和一眾工兵,到此都已有些精疲力竭了,尤其是其中有許多煙客,煙癮發作了,更是全身乏力,眼看那元代古墓還不知藏在哪裏,腳底下都有些邁不開步子了。
陳瞎子隻好給眾人鼓氣道:“弟兄們,按咱們常勝山的慣例,凡是掘得大古塚,都免不了要有一番利市。今天正是倒鬥的黃道吉日,雖然一路過來遇了些波折,使得一百多個弟兄命喪瓶山,但這些都是英雄好漢中有誌的兒男,也皆是咱們的結義手足,必定能早升天界,在上邊保佑我等洪福綿綿,今生與他們是不得再相見了,來世卻還要共續桃園之義……”
陳瞎子先對眾人曉以這“利、義”二字,又提醒群盜,須記得當初進山之前都賭過大咒,不盜空了瓶山絕不回還。雖然綠林中人可以不信鬼神,但對賭咒發誓的行為看得極重,違背誓約便稱作“壞了大咒”,為眾人所不齒。史書上有多少明文所載的顯著事跡為證:當年梁武帝不信咒,餓死台城無人收;隋唐年間的銀槍將軍羅成不信咒,成了三十二歲的短壽之人;水泊梁山的宋公明不信咒,到頭來一壺藥酒把命丟。
群盜“利”字當頭,又肯圖個義氣為重,便都強打起精神,紛紛向舵把子請纓向前,此次即便肝腦塗地,也不肯折了常勝山的銳氣,務必要收取全功。其餘那些不屬卸嶺之盜的工兵們,雖是有心要打退堂鼓,可在這些響馬的督率之下,也隻好硬著頭皮跟著前進。
一路踩著燒毀的後殿廢墟,將附近搜了一空,最後終於來至瓶山最大的裂隙處。這道刀劈斧削般的巨大縫隙,恰好起自瓶肩,由於山體歪斜,山縫便斜貫下去,插入瓶腹的前端,裂縫上寬下窄,深處亂雲流動,古鬆倒長,從高處看下去目眩腿麻;自下仰望高處,則是峭壁聳立,天懸一線,似乎隻要是山風稍大一些,便可輕易將瓶頸前端懸空的山岩從山體上刮斷。這古瓶狀深裂開來的山體,就如此將斷未斷地懸了無數歲月,傾斜懸空的山體之下,便是峰林重疊的峽穀溝壑,無論從哪個方位來看,瓶山的山勢都是險到了極致。
陳瞎子在山縫底部看了許久,山巔有如一塊千萬鈞的巨大青岩,兩側森森陡峭的石壁雖窄,但寬度極廣,最深處都是積在山體裏的雨水,如果想向兩側移動,隻有使用蜈蚣掛山梯在絕壁上攀爬而行。他又把向導喚到近前,命其指點方位,平時采藥來的山客,都是從哪裏爬下深澗,他們采藥的地方又是哪裏。
苗子雖從沒真正上過瓶山,但他畢竟是當地土人,僅僅耳聞目染,也或多或少了解一個大致,知道得遠比外人詳細。他仰頭對著石壁指畫方位。
瓶山盛產奇花異草和諸般珍異藥材,附近的山民洞夷常有人依靠采藥為生,如果能在山上采到黃精、紫參,便可以轉賣給收購藥材的客商,也可以拿到城中自己販賣。這山裏最值錢的便是何首烏、靈芝、九龍盤等物,怎奈這些東西都生長在絕壁危崖上的岩縫山隙深處。
那岩縫裏本來都是青石,但偶爾有泥土從高處落下,積年累月就填滿了細小的石縫,再借著深澗中的露水霧氣,就生長出許多靈藥,所以瓶山山巔的這道大裂縫被當地山民稱為藥壁。但據說藥壁中藏著成了精的古代僵屍,進來采藥的人即便遇不到屍王,也會被山中毒物取了性命,而且瓶山中藥氣環繞,四周潛伏著很多邪祟之物,例如白老太太之類,等閑沒人敢輕易進山,偶爾有那不要命的膽大欺心之徒冒死進來,也多半進得來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