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時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他說自己就像是蟬兒,居高飲潔,品行高蹈超邁,可是卻敵不過肅殺的秋風秋露的摧殘,使它欲飛不能,欲響無聲。“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誰能相信我的清白呢?誰能為我表達心聲!他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呐喊奇QīsuU.сom書,控訴這個不公平的世界。

從監獄出來的時候,駱賓王的頭發已經花白了。度日如年的煎熬和無休止的精神折磨使他老的速度加快了。駱賓王出獄後,繼續直麵慘淡的人生,似乎他的悲慘之路沒有止境。

駱賓王重獲自由後,唐朝發生了一件大事。

唐高宗李治一命嗚呼。中宗李顯即位,但武則天已柄政多時,不願意釋去攥在手裏的權柄,因此大開殺戒,任用武氏族人充當爪牙打手,誰反對武則天,誰就得死。

武則天從一個美女變成了青麵獠牙的惡魔,她一方麵大肆誅殺李唐宗室和元老勳臣,另一方麵重用武氏宗族和自己的心腹,同時大開告密之風。因此天下人心惶惶,到處都籠罩著一派恐怖氣氛。

駱賓王目睹了武則天的殘忍,滿懷著一腔憤慨和拯救天下的責任感南下揚州去也。

在揚州,開國功勳徐茂功的孫子徐敬業已經扛起了反抗武則天的義旗,老駱決定加入討伐武則天的行列中。他恥於同武則天合作,他從心底瞧不起這個女人。

駱賓王,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站到了這個世界上最有權勢、而且心狠手辣殺人如麻的女人的對立麵。

他憑什麼?隻憑一股子蠻力嗎?非也,駱賓王雖文弱但有智慧,更令人戰栗的是他的筆杆子。他發誓要用自己的筆,殺死那個女魔頭。

未去揚州之前,駱賓王在易水之濱送別友人。

天下形勢不容樂觀。各地反抗武則天的戰火洶湧澎湃。駱賓王義不容辭。在送別友人之際,忽想起史書上荊軻刺秦王的一段故事。

戰國末年,燕太子丹為了挽救國家免於喪亡,派刺客荊軻入秦刺殺秦王嬴政。臨行時,“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複為羽聲慷慨,士皆瞋目,發盡上指冠。於是荊軻就車而去,終已不顧。”

駱賓王悲情湧起,豪氣盈胸。遂吟出此詩:

此地別燕丹,

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

今日水猶寒。

寥寥十六個字,千載之下猶聞悲聲。

英雄荊軻雖然已化作曆史的煙塵,但英風壯采的事跡卻凜凜如生。那份豪氣,那份悲慨,那份壯烈,那份無畏,那份士為知己者死的氣度,讓人心潮澎湃。英雄膽略,誕生胸際,自己也要向英雄荊軻一樣,壯士發憤,義無反顧。

一見易水寒聲,至今日猶聞嗚咽。懷古蒼涼,勁氣直達,高格也。俞陛雲在《詩境淺說》中如此形容。

駱賓王以荊軻故事抒懷詠誌,一種誓死不與武則天共存的態度,一種推翻武則天統治,匡複“李唐”的決心,一種舍身報國,萬死不辭的豪邁,一種赴湯蹈火,為自己的信念執著以赴的熱情,洋溢而出。

詩人麵對易水湯湯的水流,悲淚零落。前途未卜,英雄上路。生死殊難預料,然而這信念,這壯誌,這豪情,這悲憤,卻不可以不以死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