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三個字包含了祖父兩代人對小駱的殷殷希望,希望他將來能夠體察民情,成為一個輔佐君王的棟梁。
小駱天生聰明毓秀,對眼前的事物,哪怕是最細微的變化都能感同身受。從小對世界的細微而敏[gǎn]的觀察造就了小駱多愁善感的性格,他眼中所看到的景色再也不是常人所見的那樣,而是賦予了強烈的自我的色彩。
時間如逝波。
轉眼小駱已經七歲了。有一天,爺爺的一位好友遠道來訪。有朋自遠方來,爺爺忙得不亦樂乎,親自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宴席。
爺爺向老友介紹了自己的愛孫小駱,說小駱詩文寫得棒,人雖小可心思細膩,做出來的詩常常是別人想不見道不得的新感覺。
老友似乎太相信,怎麼大點兒的小孩子能寫出什麼好詩?做爺爺的未免太下作了,替自己的孫子吹牛皮。
宴席散了,爺爺帶著小駱陪老友在田莊上閑逛。老友從城裏來,哪見過如此幽靜恬淡的田園風光,走一處便嘖嘖稱讚個不停。
他們一行來到一個池塘的邊上,看見一群大白鵝在池裏優遊嬉戲,有的引吭高歌,有的逐水嬉鬧,有的一動不動,靜靜地注視著水裏的自己的倒影。好可愛的一群白鵝啊!再襯上這碧水悠悠的池塘,斑駁扶疏的樹影,當真是一副渾然天成的水彩畫。
老友心曠神怡,忽然突發奇想,老駱不是吹噓自己的孫子能做詩嗎,何不借眼前的美景難為一下他?老友把小駱拉到自己身邊,用手一指池塘裏的白鵝,孩子,你能把眼前這一幕白鵝戲水的美景做成一首詩嗎?
小駱凝視著眼前的白鵝,心頭略作沉思,隨口便吟出一首詩來: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聲音琅琅尚未脫稚嫩之氣。
老友一聽,剛才懷疑的心態立即打消了。這詩做得妙啊!短短十幾個字,把眼前的景致惟妙惟肖的刻畫出來,對仗之工整,用詞之準確,要不是親見,誰敢相信這是一個七歲頑童做得?老友心底折服,將小駱呼為神童。
曲項向天歌,這種昂揚挺拔的姿態正是駱賓王一生的寫照。
駱賓王的一生可謂坎坷不順,壯誌不酬,但他沒有被蹇促的命運所打倒,他勇敢地做出了抗爭,而且毫不畏懼的迎接失敗的降臨和悲劇的發生。
他就是那隻白鵝,汙泥難染其白,惡波難阻其浮,始終高昂著脖頸向著天空發出嘹亮而振奮的高歌。
駱賓王的遭際都清晰的打上了時代的烙印。他的高歌和悲歌也是時代變奏中的一部分。我們分析他的悲劇的時候一定不能忘記他所處的時代,因為他和時代唱了對台戲。
駱賓王是初唐時代的人。發生在唐朝初年的一係列事件,有兩件事情的影響最為深遠,一是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兵變,二是武則天操持權柄數十年最終建周代唐。
前者為中國曆史貢獻了一個偉大的帝王——唐太宗,也貢獻了一個偉大的治世——貞觀之治,創造了一個令後世無比憧憬和向往的時代。但對於後者,人們的感情就變得複雜得多了。
比起那個孱弱無能的高宗李治,武則天的統治給曆史帶來了進步,她能夠嫻熟的料理帝國事務,使帝國的前進方向更加精準,為繼之而來的開元盛世鋪好了堅實的路。從這種宏觀的意義上來講,武則天同樣是個偉大的帝王。
但在微觀方麵,卻有許多人的命運因她而改變,尤其是那些和政治息息相關的文人的命運。由於武則天的政權不是好來的,因此私底下嚼舌頭的人比比皆是,她為了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