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厭學情緒。

(3)導致幼兒教育的不良競爭

很多家長盲目地讓幼兒學習各種知識,選擇孩子提前學習小學課程的幼兒園,他們認為,這樣會使孩子將來上學後對課程不陌生。因此幼兒園也在應合著家長。向家長承諾孩子能學多少知識,用各種特長課程吸引家長,向本來有危機感的家長施加更大的壓力。對幼兒園而言,“擇校競爭”和”小學化”相互借勢,愈演愈烈。麵對家長的不正確認識與要求,作為幼兒園不應處於一種被動盲從的地位,而應充分發揮在幼兒教育中的專業主導地位。應該認識到,幼兒教育遵循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從幼兒心理、生理特點出發,因材施教,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家長及幼兒教師對此應有清醒的認識,幼兒園“小學化”違反了教育規律,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危害,不僅不可取,而且是應該製止的。

4克服和避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對策性思考及建議

知識經濟已經到來,幼兒主題意識、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願望的形成和發展是人才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最基本的也是最要的素質。幼兒教育小學化剝奪了孩子應有的權利,浪費了教育時機,扼殺了幼兒的創造才能,違背了終身教育的原則,降低了幼兒的生存質量,因此要製止幼兒教育“小學化”,還童年予孩子。

4.1樹立正確的兒童觀予教育觀,以科學理念為先導

(1)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觀

教育目標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高遠的的教育目標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要樹立以培養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健康的身體、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時間和動手能力,以及以充分的發展個性特長為宗旨的素質教育目標觀,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勞等方麵得到全麵和諧發展。既重視幼兒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更強調幼兒對學習的探索、各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以及態度、習慣、情感與價值觀的培養和形成。

(2)充分認識兒童是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發展的人

兒童是活動的主體,是主動的學習者,真正的學習並不是由教師傳授給兒童,而是出自兒童自身,應讓兒童自發地和主動的進行學習。將幼兒作為其自身發展的主體來看,認識到幼兒是一個身心具全,各種能力都在發展的完整的人。幼兒有自己獨立的性格、獨特的愛好,有按自己喜好作出主動地判斷與反應,能按自己的想法創造出與現有事物不同的事物。

4.2 關注教師專業化成長,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教師角色轉變促進了孩子全麵和諧發展

教師作為支持者更要充分人事教育服務的內涵,教師的角色觀念需要轉變,教師的角色需要準確定位。將教師的角色定位在幼兒學習的合作者、參與者和引導者。這一理念讓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方式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可以促進幼兒主動積極參與學習,使其敢想、敢問,成為學習的主人。

(2)組織教師學習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

一所幼兒園的辦園質量和特色往往是幼兒園教師的群體素養和群體特長的體現,是他們教育教學思想和經驗的積累與升華。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養,是關係到幼兒園、幼兒教師個人,乃至關係到整個幼兒教育事業。教師培訓形式是多樣化的,組織教師到其他幼兒園參觀學習,鼓勵教師到一些高等院校繼續教育機構參加業務素質的進修和學習,采取“專家講座”、“開放式討論”、“自主學習”“參與式學習”“自我反思”等形式進行培訓。